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4-05-07 01:08徐亚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SWOT分析策略研究

[摘要]高校品牌文化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关键作用。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深入剖析新时代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高校品牌文化;意识形态教育;SWOT分析;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41

引言

高校品牌文化作为高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和生动展现,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将高校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一、高校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高校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之间存在着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互补性、方法的创新性的密切联系.两者的实施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品牌文化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意识形态教育则是高校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高校品牌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创新[2]。

二、新时代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增强教育吸引力。高校品牌文化通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将其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品牌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度。

2.丰富教育资源。高校品牌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典故、校训、校歌、优秀校友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有深度,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这种生态对于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其品牌文化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将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意识形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2]。

(二)劣势(Weaknesses)

1.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融合的挑战。高校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虽然存在联系,但它们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高校品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在保持品牌文化特色的同时,确保其与意识形态教育的一致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滞后。一些高校在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手段,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师生认知差异与接受度。由于师生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品牌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在接受教育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和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政策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这为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条件。

2.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为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高校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做法,提升品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3]。

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为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四)威胁(Threats)

1.外部不良思潮的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信息的泛滥,外部不良思潮对高校品牌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思潮可能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导致他们对品牌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

2.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性。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这可能导致校园品牌文化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难以有效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中。

3.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部分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可能存在有限性,如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这些限制可能制约高校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三、新时代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增长型策略(SO):强化品牌文化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高校应积极塑造高校文化品牌,通过精心打造和积极传播具有鲜明特色、深厚内涵的校园品牌文化,使其在师生中形成广泛认同和深厚情感,进而发挥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精神激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比如江苏开放大学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和品牌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强校工程,提出“高水平开放大学文化名片”建设目标,规划“一十百千”文化精品工程,着力在红色文化、校史(校友)文化、体育文化和迎新(迎新生、迎新春)文化等方面打造学校品牌文化;于2021年按照“系统设计、彰显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建设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从理念(MI)到视觉(VI),从行为(BI)到环境(EI),全方位整体展示江苏开放大学的文化形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精神、校风校训等,形成价值共识,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向新而行。

(二)多元型策略(ST):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生活化策略是未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趋势,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以文化氛围与个体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环境熏陶教育,应坚持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同生活化、大众化形式相统一。

首先要寻找或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点,“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内化。如江苏开放大学通过组织书画摄影、校歌、征文等系列比赛进行全方位UIS文化识别系统宣贯;结合新校区建设,组织开展“万人看江浦、拥抱新校区”活动,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与学校品牌文化、价值观、愿景和努力方向联系起来,与师生的思想、生活、需求、兴趣等联系起来,增强了意识形态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校训精神等的认知认同;开展“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主题班团课、“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等,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大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4]。

其次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途径。高校要精心策划、开设品牌文化栏目,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和传播校园品牌文化。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具有的互动性强、渗透性强、时效性强等诸多传播优势,做好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工作,比如江苏开放大学集结资源建设优势深入挖掘江苏红色文化,开发制作了一批红色纪录片,包括《江苏红色文化经典》《信仰的力量》《红色秦淮》,创新形式拍摄《一堂党课》,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成为师生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三)扭转型策略(WO):加强师生对校园品牌文化的参与和体验

高校品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秉承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导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文化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坚实基础。校园品牌文化不仅是展示和传播的客体,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和体验的过程,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师生校友在实践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其对校园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江苏开放大学的“凤凰杯”教职工乒乓球赛,从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五届,其对标学校“文体活动”品牌建设要求,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比赛类型等方面积极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建议,不断创新升级、参赛规模、比赛类型逐年扩大、丰富,充分展现了学校“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激发了教职工把体育运动的激情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引领全校师生在团结奋进的新征程上展现新风采。

(四)防御型策略(WT):构建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长效机制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要加强校园品牌文化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确保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需构建全面、系统的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长效机制。

首先,高校应成立专门的領导小组或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明确各部门在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促进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品牌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二级学院应成为意识形态工作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日常的学院运营和管理中,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5]。

四、结语

校园品牌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和新实践,高校各级组织应当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动校园品牌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杰出贡献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坚定的信念支持者。

参考文献:

[1]张淑林,王智垚.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3):117-121.

[2]张宁,傅梅红,陈云.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堂的SWOT-AHP分析及优化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3(2):60-70.

[3]姚丽娟.基于SWOT模型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探索——以Z省高校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22(10):23-25.

[4]汤琛.基于SWOT分析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4):19-23.

[5]韩强,靳研钰,李思豫.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构路径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6):120-124.

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品牌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项目名称: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SJYB0843)

作者简介:徐亚(1980.12-),女,汉族,江苏吴江人,硕士,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SWOT分析策略研究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