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07 01:08田思源李璐瑶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护理学

田思源 李璐瑶

[摘要]护理学专业通常包含人体解剖学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旨在让护理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器官系统,其内容涉及细胞学、组织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深厚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故加强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中国高校进行的一门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要求人们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思政课程,可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教学中,从而全面提升护理学专业人才的思政水平。本文针对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展开综述,期望为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42

护理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课程,为护理学生提供了对人体内部器官、系统和组织的详细了解,包括其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这门课程为护理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解剖学基础,以便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人体解剖学课程通常涉及组织学、器官解剖学、系统解剖学、骨骼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内容,教学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此外,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提高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怀。思政课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高校常规开展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目的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

一、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在护理专业的培养中,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奠定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为医学科目基础课程,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器官、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为后续护理学习提供详实的解剖学知识基础。此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与患者互动,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而此类技能基础均以人体解剖学为主。

(二)疾病诊疗与康复

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包括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工作[2]。此外,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和康复科的工作中需要具备对人体结构的深刻认识,以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和提供康复护理,因此人体解剖学课程使护理学生对手术和康复过程中的解剖结构有更清晰的了解。

二、思政教学的概念

思政教学是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政教学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当代世界发展与中国道路等[3]。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思政教学强调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程,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4]。

三、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医学专业中,人体解剖学为医学生接触的重要学科,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人体解剖学中的意义重大,例如:①培养医学伦理观念。通过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医学伦理观念,培养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情怀。在学习人体结构的同时,注重对人体尊严和权益的思考,使学生具备崇高的医德和职业操守。②弘扬人文关怀。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伦理讨论等方式,弘扬人文关怀,使学生在了解人体结构的同时,注重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对患者的细致关怀和同理心[5]。③加强社会责任感。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强调护理人员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使命感。④拓展學科知识。结合思政教学改革,可以拓展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知识边界,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进行交叉融合,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具备多方位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思政课程内容匹配不足

思政课程载体为教学活动,旨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职业价值信念,因此需要具有强有力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医疗卫生为我国建设、发展期间治疗疾病、保障和提升人们健康的重要场所,因此医护人员的行为修养、思想觉悟、职业素质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较为紧密,但是日常思政课程教学以健康宣教为主,缺乏行业发展、政治方向、职业需求等教育引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匹配不足。

(二)思政课程资源单一

思政课程往往依赖于传统的教材,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教材可能只涉及到某些经典文献或理论,缺乏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性知识的需求。思政课程的资源主要以文字形式为主,如课本、文献等,缺乏其他形式的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此种单一的资源形式有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7]。思政课程资源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度较低,缺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实践经验和应用导向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将思政课程与实际工作和专业发展相结合。此外,思政课程资源未能紧跟国家社会發展和时政热点,无法提供最新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三)思政课程效果有待改善

学生学完思政课程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很难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践,学生可能很快遗忘所学内容,无法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思政课程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或其他形式的单向度评估,过分偏重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测试,缺乏对学生思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估[8]。此外,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较少,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积极交流和思想碰撞。

五、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策

(一)建立与完善专业教学队伍

在推动思政教学课程中,专业课教师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是执行者和指导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课程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思政素养和因材施教的能力。选择专业课程知识、实操水平较为出色的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组建,此类教师可示范、引领、带动其他教师开展融合教学。制定明确的骨干教师选拔标准,例如具备成熟的思政教学经验、副高职称等,通过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可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思政教学初始阶段,可在部分班级进行融合教学试点,通过试点教学,可积累实践经验,期间团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方法,改变教学思路,逐步优化融合教学效果。思政教学团队可组织其他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分享、反馈实践经验,及时查找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策略,可运用PDCA循环模式不断优化、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

(二)发掘思政课程元素

在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尸体解剖是不可避免的教学内容,我国医学院中,遗体捐献是“大体老师”的主要来源。将课程思政教学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围绕遗体捐献活动展开,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模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通过遗体捐献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尊严和伦理道德,强调团结互助、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通过尊重和感激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多元化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法评定教学成绩,评价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学情分析、课堂学习、阶段性学习测验、实践教学、讨论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和期末考试等。这样的多元性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不仅考察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培养。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建议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可以在学期内多次进行,从而实现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反馈后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对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此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有效。

六、结语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和专业素养。将思政课程融于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价值显著,可培养出在专业知识掌握和职业素养方面兼具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小敏,江进荣,谢立平,等.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初探[J].解剖学研究,2023,45(4):397-398.

[2]郭燕,崔新慧,吕香茹,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体解剖学”课程“视器”一节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4):55-58.

[3]高璐,孙燕,马丽香,等.“三全育人”教学实践——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J].解剖学研究,2023,45(1):80-82.

[4]罗宝英,李欢,滕少康,等.新思政观引领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3):28-31.

[5]黄秀峰,姚金光,韦忠恒,等.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2,44(6):923-926.

[6]廖彦博,玉光强,蒋葵.课程思政融入临床专业局部解剖学教学的实践[J].学园,2021,14(36):40-42.

[7]王剑南,张士强,邵金平,等.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反馈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11):1480-1483.

[8]吴毅明,于世奇,任珊,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针灸推拿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1):14-17.

作者简介:

田思源(1989.1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及其教学;

李璐瑶(1992.12-),女,汉族,河南禹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生理学教学。

猜你喜欢
护理学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临床医学与护理学本科新生幸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微课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联想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