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塑造理想人格

2024-05-07 02:09赵亚琪
雨露风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典杜甫人格

5000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孕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核,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铸就了一个民族的人格魅力。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文化自信,塑造新一代青年人健康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典诗词与语文课堂的结合是解码民族文化基因,塑造青少年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诗词与理想人格培养

人格是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和阶级所倡导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主要表现在广泛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的性格、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等方面。实际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理想人格的要求也有不同。以爱国情为例,封建时期爱国这一理想人格的要求为“忠君爱国”,而当今时代背景下爱国则表现为“爱国家,爱人民”。拥有理想人格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拥有理想人格的新一代青年是实现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重要职能,立德树人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语文教材将实行国家统编,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2019年全国中小学语文改革要求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古诗词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占比明显提高。其中,初中古诗文选124篇,篇幅占比52%。朱自清认为“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1]诗词中蕴含着中华的千年文明,尤其是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已经过无数人的筛选与时间的验证,“诗教”力量更大,有更为纯粹完美的理想人格蕴含于其中,对新一代青年的教育意义更大。

二、诗词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作用

(一)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社会压力上升,新的时代特征要求新一代青年人必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多种压力,教育必须发挥好对人的积极影响,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理想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互补形成了国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特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则孔孟,退则老庄”,儒家的进取与道家的心灵安慰互补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基调,使中国人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豁达,这种豁达与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在古典诗词中多有体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望岳 》[唐]杜甫

青年杜甫曾仰望泰山,惊叹于泰山的神奇秀丽与巍峨高耸,渴望登上最高峰俯视群山。这首《望月》(八年级下册)写于杜甫的青年时期,杜甫虽经历了仕途不顺,科举落第,但他仍然怀有对未来的向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不仅仅是对泰山的挑战,更是对人生与命运的征服。在《望岳》中杜甫热情讴歌了泰山的雄伟与秀丽,借助登泰山的渴望表达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人生理想。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进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演绎着超旷豁然的人生传奇。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高中语文必修四)由外出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引起诗人的诗意,为醉酒遇雨抒怀之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

——《定风波》[宋]苏轼

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时期,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三年春天与友人野外游玩时所作。接连被贬的苏轼在“同行皆狼狈”之时,却表示“余独不觉”,雨骤风狂穿林打叶会怎么样,不如在雨中徐徐步行。苏轼于自然界的狂风骤雨中淡然从容前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更是以自然风雨暗指人生的狂风暴雨,只管往前,山头的斜阳终会对你我相迎,我们只管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哪怕人生的道路坎坷难行,也要积极应对,不断前行。

杜甫的登顶宣言与苏轼的雨中吟唱带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些声音与力量透过千年的尘埃,穿过历史的云雾,传入我们耳中,培养着一代代中国青年积极向上的理想人格。

理想的人格必须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近年来“躺平”一词成为流行词汇,“躺平”即指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以此为生活理念的群体即“躺平族”,他们面对各种压力选择“一躺了之”,以龟缩式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危机,这种“躺平”现象是畸形的人生观,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古典诗词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古典诗词中渗透着古人的生存哲学,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坎坷仍然坦然面对,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是有帮助的。

(二)培养学生宽厚仁爱之心

“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的读书人。“仁爱”要求“爱人”“爱物”。

爱人包括爱自己、爱亲人和爱他人。爱人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親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众生之情。爱自己和爱亲人是基于血缘与亲疏的小爱,而爱他人、爱众生则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大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大愛。由破烂的茅草屋联想到如今残破不堪的国家,引发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最终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读者,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受着杜甫的博大的胸襟和仁爱之心。

爱物,即爱万事万物,尤其是爱自然。中国人眼中天、地、人是一个整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万事万物皆是一体。古人讲究“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孕育我们的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追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在古典诗词中也多有体现,诗人们以自然界为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沉浸于天地自然之中,放逐于山川湖海之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田园诗人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深深地热爱自然,他一遍遍吟咏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最终辞官,欣然地投身自然,在田园中耕作,在南山下采菊,在自然中饮酒,以最自然的笔墨来书写自然。也在自然中净化着自己,领悟生命。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借助古典诗词中正确的自然观,引导学生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从而进一步爱自然、爱万事万物,最终形成厚德载物的理想人格。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国意识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家国情怀的抒发也常见于古典诗词作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因广泛记录和反映唐代社会状况和人民苦难而被称为“诗史”。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看到的是盛世的落幕,国家的分崩离析,因此他的诗中少了一份李白处于大唐盛世之中的豪气,多了一份面对国家危亡的忧思情怀与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春望》(八年级上册)便是其代表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

明明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但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内却杂草丛生。长安沦陷、山河破碎、家书难递,诗人内心满是悲伤。曾经悦耳的鸟鸣,明媚娇艳的花儿在此时也令诗人感伤,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的凄惨现状使得诗人搔首徘徊,终于青丝变白发,白头搔更短。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因此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诗人更加强烈,他也有着从军的经历,因此诗词中往往带有军人的勇毅、豪迈与自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

在醉酒之中,词人回想起曾经的沙场生涯,想到如今国家的分崩离析,自己想要上阵杀敌,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却“可怜白发生”,词人深感无力。表达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流淌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在今天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外,仍然存在着战争与霸权。因此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熏陶感染新一代青年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结语

古典诗词这块文化瑰宝,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带着历史的厚重感,闪耀着历代文人的人格魅力,最终在语文教材编者的采撷下,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使之成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古典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厚仁爱之心和家国情怀、爱国之心。语文教学必须要利用好诗词资源,以培养学生理想人格。

作者简介:赵亚琪(1998—),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注释:

〔1〕朱自清.经典常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3〕苏东坡.苏东坡全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

〔4〕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陶渊明.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杜甫.杜诗详注(第四册)[M].仇兆鳌,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7〕辛弃疾.稼轩长短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猜你喜欢
古典杜甫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杜甫改诗
怎样读古典诗词?
杜甫与五柳鱼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