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2024-05-07 02:22郭世华杨波孙杰
关键词:炎症反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功能

郭世华 杨波 孙杰

作者简介:郭世华,大学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全椒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至出院,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连续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指标,治疗前与术后14 d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相关指标(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初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术后14 d两组患者右胁痛、腹胀、乏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术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均更大;相比治疗前,术后14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更大;外周血CD8+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胃肠功能 ; 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6.008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28

胆囊炎与胆结石可诱发胆绞痛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机体健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目前治疗该疾病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1]。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是临床常用术后抗感染药物,通过抑制病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具有广泛抗菌效果,但术中麻醉、手术创伤、气腹等因素常引起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减弱、炎症反应等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中医认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湿热郁结,郁在肝胆,阻滞不通,易胆汁淤积,故还需加强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龙胆泻肝汤在相关研究中显示出具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炎症反应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全椒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22~80岁,平均(60.61±5.56)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30例;年龄26~

77岁,平均(59.98±4.9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 [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部分胆囊周围可见积液形成;中医符合《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5]中的肝胆湿热证的辨证分型(主症右胁肋部绞痛或胀痛,次症:恶心、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⑵可行手术治疗;⑶既往无腹腔手术史。排除标准:⑴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⑵有认知障碍,精神异常;⑶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证。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的伦理要求,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部小切口置入腹腔镜,构建二氧化碳气腹。采用“三孔法”,在胆囊三角及肝门部完全暴露后,将胆囊从肝脏和胆管内解剖分离,确定“三管”关系;使用结扎血管夹或者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切除胆囊,止血,确认胆管连续通畅,最后冲洗腹腔,确保组织无残留、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缝合各穿刺口或选取专用的闭合器械关闭切口,避免有出血情况的发生。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國药准字H20000015,规格:1.5 g/支)1.5 g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确保术后留置引流管固定通畅,留意其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切口位置注意按时消毒和换药,避免意外感染。术后24 h内,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则向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普食过渡,观察至出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生甘草、龙胆草各6 g,当归8 g,木通、柴胡、枳实、黄芩、山栀子、车前子各9 g,泽泻12 g,生地黄20 g。若有食滞、湿滞者,加枳壳6 g,可行气解湿;皮肤潮红,可加大黄3~9 g,清热化瘀。用法:水煎至300 mL,2次/d,连用14 d。

1.3 观察指标 ⑴胃肠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初次排便时间。⑵中医证候评分[6]。分别于治疗前与术后14 d对腹胀、乏力、右胁痛等症状进行评分,每项分值范围为0~3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⑶炎症因子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术后14 d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设置

(3 000 r/min转速,10 min时间),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⑷免疫指标。另取3 mL静脉血,血液采集时间、方法同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全血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与术后14 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初次排便等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术后14 d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术后14 d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术后14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均更高;两组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得到广泛应用,因腹部创伤小,极大限度保留腹壁组织的完整和腹壁肌肉的功能性,患者术后恢复快,易被接受。但作为外科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存在一定术后感染风险,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部位较为特殊,术后感染发生可能性较高,故临床术后常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虽可发挥抗感染作用,但由于患者腹部创伤,二氧化碳滞留腹中、术后卧床等因素,术后同时还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恢复。

中医认为,胃肠道紊乱属“肠结”“腹痛”“腹胀”范畴,多因刀伤、饮食失衡、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导致的气血不足,瘀血阻滞[7]。肝胆相协共同作用于胆汁正常排泄,一旦胆囊不在,胆汁无法贮存,导致排泄功能障碍,肝的疏泄功能将会受此影响,患者易出现腹痛、胃痛等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肠功能不足,导致通降失调,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龙胆泻肝汤组方中生地黄具有清热养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山栀子可清燥解毒、凉血泄火;泽泻可利水化湿、清热化浊;柴胡可清热解毒;车前子、木通可清热利尿;龙胆草可清热燥湿;黄芩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当归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生甘草可调和诸药,上述药物联用,具有和胃降逆、行气止痛、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的功效[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缩短,中医证候积分更低,这提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临床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受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IL-6、TNF-α、CRP等促炎因子大量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应激反应发生后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异常,不利于术后恢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及外周血CD8+百分比降低,而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这说明龙胆泻肝汤可减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炎症损伤,促使免疫功能恢复。其原因在于,龙胆泻肝汤组方中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保护肝、肾,降低血脂并对免疫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机体代谢,也可调节免疫功能[12];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当归多糖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起到保护免疫功能的作用[13];龙胆草中苦苷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抗炎、镇痛等作用,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14]。

综上,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杨义华, 宋康颉, 徐爱忠, 等. 不同气腹压对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肠功能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23, 44(2): 219-223.

王楠. 头孢曲松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3): 323-324.

周野. 龙胆泻肝汤联合耳穴贴压对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5): 52-54.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2): 73-79.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4): 241-246.

漆若毅, 李洋. 基于因子 - 聚類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证候变化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 23(1): 126-129.

邢利军. 腹腔镜胆囊手术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3): 376-377.

李杰, 黄萍萍. 龙胆泻肝汤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5): 28-30.

董超锋, 杨生虎, 戴勇, 等.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J/CD].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 170-171.

董浩, 席广利, 赵俊宇.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2): 63-

64.

陈战.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7, 21(5): 525-528.

汤鑫淼, 崔悦, 朱鹤云, 等. 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 43(1): 59-61.

母月红.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21): 349-350.

潘旭, 朱鹤云, 张昌浩, 等. 龙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 41(2): 150-151.

猜你喜欢
炎症反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研究谷氨酰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