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结合预防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07 07:05张红霞韩利史淑芳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高血压脑出血

张红霞? 韩利 史淑芳

作者简介:张红霞,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护理。

通信作者:韩利,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E-mail:905327714@qq.com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结合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

A组(55例,常规血肿穿刺引流术)和B组(57例,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预防性护理,并观察至出院,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48 h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7 d神经营养因子(NG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48 h血肿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ICU住院时间更短;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MDA、NSE水平均降低,B组低于A组;血清SOD、NGF水平升高,B组均高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B组低于A组;ADL评分升高,且B组高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总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结合预防性护理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血肿穿刺引流术 ;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 ; 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6.011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38

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最常见的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血肿穿刺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且创口小、恢复快,可促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改善预后。神经内镜进行血肿清除能够更好地观察脑内神经解剖结构,提高清除效率,减少手术创伤,但对临床医师的内镜操作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两种术式各具特点,临床仍旧存在较多争议[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多会遗留有一定的神经症状,且存在有手术损伤。预防性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评估,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进行提前预防,从而改善疾病预后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结合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1年

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55例)和B组(57例)。A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

47~80岁,平均(59.46±6.84)岁;血肿量33~77 mL,平均(53.16±8.69) mL。B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48~81岁,平均(60.69±7.03)岁;血肿量34~78 mL,平均(54.21±7.15) 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3]中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⑵首次发病;⑶幕下血肿量>10 mL,幕上血肿量>30 mL。排除标准:⑴合并脑疝;⑵合并脑干出血;⑶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障碍。本研究经山西白求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后批准实施。

1.2 手术与护理方法

1.2.1 手术方法 A组患者接受常规血肿穿刺引流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以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江苏赛诺格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oleStar Flight X)对血肿定位,以确定血肿深度、穿刺角度及坐标值,将血肿最大层面中心设定为穿刺靶点,以手术刀切开头皮,硬脑膜使用穿刺针刺破,将引流管穿刺到预定穿刺靶点,与体外引流管连接,以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型号:YL-1型)和引流管缓慢回抽暗红陈旧血,若血液鲜红则表示有活动出血点,需立即停止抽吸,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与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84,规格:1 mL∶1 mg),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2次/d,共持续3~7 d。

B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前准备、定位方法同A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避开重要大血管及脑功能区、血肿量最大处对硬膜行“十”字切口,作为入路切口用双极电凝逐层对脑组织拨开,并以一次性使用穿刺针套件[卡本(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CMPNAC036]向血肿方向进行缓慢穿刺,成功后将其作为神经外科内窥镜[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NEV 30-177-6]通道,在内窥镜图像显示仪(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型号:SNT)辅助下对血肿进行清除并对血肿腔进行冲洗,清除與冲洗方法同A组,无活动性出血并留置引流管后,退出穿刺套,进行关颅。两组患者术后均通过CT对血肿量进行实时监测,中线结构恢复,血肿清除80%~90%,停止引流,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营养神经,预防性抗生素,降颅压及吸氧等治疗,并观察至出院。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

1.2.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护理,⑴病房内换气通风,并对病房内进行消毒,住院期间,1次/2 h;⑵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并雾化吸入,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翻身与叩背的方式,拍背翻身时间为1次/2 h为佳,痰量较多患者,可1次/h,严重者可考虑加用吸痰措施或振动排痰机;⑶以气垫床、保护膜及棉垫等措施减轻受压部位压力,并每隔2 h协助翻身,对患者骨隆突处进行按摩,减少制动时间;⑷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被动运动、坐立平衡训练、体位变换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⑴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血肿清除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⑵神经营养因子(NG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术前及术后7 d,取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5 min)分离上层血清,以比色法检测血清SOD、MDA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NGF水平。⑶预后评估。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 [5]、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 [6]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NIHSS总分42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ADL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好;于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GOS总分5分,得分越高代表预后越好。⑷并发症。记录患者再感染、脑部积水、出血、颅内积气等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为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48 h血肿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ICU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NSE、NGF、SOD、MDA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MDA、NSE水平均降低,且B组均更低;血清SOD、NGF水平升高,且B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NIHSS、ADL、GOS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降低,B组更低;ADL评分升高,B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GO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术后再出血1例,感染2例,脑部积水2例,颅内积气1例,总发生6例(10.91%);B组患者术后再出血0例,感染1例,脑部积水1例,颅内积气0例,总发生2例(3.5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0,P>0.05)。

3 讨论

血肿穿刺引流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引导穿刺针到达血肿部位,达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治疗疾病的目的,但该手术血肿清除率低、容易引起二次出血[7]。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术野清晰,能减少对脑组织与神经的损伤,且可避免对于脑组织的过度牵拉及盲目吸引,以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手术应激,但术式较为复杂,手术时间也会相应延长[7]。预防性护理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或减轻疾病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护理途径,可针对性地通过环境与支持系统的建立、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步骤逐步加强护理,从而达到的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控制脑水肿等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48 h血肿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ICU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7 d血清MDA、NSE水平均更低;血清SOD、NGF水平均高更低,这提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血腫清除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减少应激反应,但会相应延长手术时间。

本研究中,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B组更低;ADL评分升高,且B组更高;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GOS评分及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能力。神经内镜下手术对血肿进行清除时更为精准,能够避免对神经功能造成损害;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清除腔内血肿时并无法精准把握血肿清除进度,因此易在抽吸过程中对脑组织形成一定损害[9]。但两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差异,可能与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肺部感染预防、躯体功能护理等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关[10]。

综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结合预防性护理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谢军, 曹友林, 王振国, 等.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9): 1562-1565.

杨丹.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2): 115-118.

游潮, 刘鸣, 于学忠, 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689-702.

冯屹, 李斌, 谭卫, 等.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 脑出血的效果及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 25(5): 755-759.

穆苍山, 杨凯, 靳欢, 等. 硬通道技术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刊, 2019, 54(7): 741-744.

郑立冲, 李民, 尹春风, 等. 小骨窗显微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23, 63(14): 73-75.

单国防.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间窗探讨[J]. 医药论坛杂志, 2021, 40(12): 40-42.

宋超强, 赵保钢, 孙智宏. 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5(7): 725-728.

黄伟, 郭凤, 傅楚华, 等. 神经内镜与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对比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 17(6): 755-758.

侯芳. 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0): 170-171.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护理高血压脑出血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冠心病的预防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