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

2024-05-08 02:10刘云飞李木易陈熙硕方舟淼
现代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经营部门

◎ 刘云飞,李木易,陈熙硕,方舟淼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本文探讨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策略,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监管部门职责的明确、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的加强、监测与评估的加强、宣传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准入与备案管理、供应链追溯与管理、标准和规范制定与执行、监督抽检与执法检查等监管策略[1],以供参考。

1 食品安全监管策略探讨

1.1 完善与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等。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控和追溯,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总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及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2]。

1.2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责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责,确保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监管政策与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其依法经营,符合食品安全要求。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形成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1.3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经销商、餐饮服务提供者等,他们在食品供应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①各主体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经营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追溯体系等。②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的管理,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控制与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并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④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加强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件和事故,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3]。

1.4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监测是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食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监测应覆盖全程,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食品消费的整个流通环节。监测应针对不同食品类别和风险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消费等环节,全面评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确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加强对新兴食品安全风险的研究和评估,及时应对新的食品安全挑战。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监测数据,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确保食品安全可控;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监测农田和水源的环境质量,预警食品安全风险。

2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2.1 网络餐饮企业的准入与备案管理

随着网络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的餐饮企业,如何确保其合规经营和食品安全,是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针对网络餐饮企业的准入,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准入标准和程序,严格审核和评估网络餐饮企业。准入标准应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资质、生产加工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企业具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条件。同时,网络餐饮企业应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向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证明材料。

备案管理可以实现对网络餐饮企业的全程监管,包括对其经营行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卫生条件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备案信息应公开透明,供消费者查询和监督。此外,网络平台应加强对入驻企业的管理,对违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通过建立准入机制、进行备案管理,能够确保网络餐饮企业的合规经营和食品安全,加强对其的监管和自律,促进网络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4]。

2.2 食品供应链的追溯与管理

食品供应链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等。追溯与管理能够帮助识别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食品供应链的追溯是指对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流通路径等进行溯源追踪。①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记录和保存相关信息,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加工记录、销售出库记录等。其中,追溯体系应具备可追溯、可查询、可验证的功能,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②相关部门应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食品原材料和生产加工环节的抽检与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③相关部门应加强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第三方认证机构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认证和评估,提供权威的认证标志,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管理效率。

2.3 食品安全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食品安全规范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规定。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与规范,能够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和安全水平。①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对此,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和科研机构进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包括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此外,食品安全标准还应根据不同食品类别和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制定,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对此,相关部门应制定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规范,要求从业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和管理。②食品安全规范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要求、操作规程、设施设备要求等,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安全。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针对不同环节和从业人员制定规范,可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和检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5]。

2.4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与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与执法检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市场上的食品样品的抽检和检测,以及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执法检查,可以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①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对市场上的食品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食品的安全性。监督抽检应针对不同食品类别和风险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并及时公布监督抽检结果,供消费者参考和监督。②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依法经营,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执法检查应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重点关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卫生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与合作。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通报和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结语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策略,从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职责、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监测与评估、宣传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措施。同时,结合网络餐饮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准入与备案管理、供应链追溯与管理、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监督抽检与执法检查等具体策略。通过这些监管策略,有望提升网络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经营部门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