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2024-05-08 08:45黄世品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防疫疫苗情况

黄世品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23000)

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高品质动物制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养殖业有了大的发展。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确保动物的健康,这样才可以保证动物制品的安全,进而使养殖效益得到保证。在进行动物养殖的过程中,疫苗接种是一个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但目前疫苗接种仍然存在免疫失败的问题,因此,查找免疫失败原因进而改进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1 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因素

1.1.1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品质的好坏是由疫苗自身的毒性、免疫性决定的,若是疫苗的毒性过强,就会对接种动物的安全性产生一定威胁;若是疫苗的毒性过低,就会使疫苗的免疫性变弱,导致疫苗的抗疫效果受到影响。

1.1.2 疫苗存储问题

对疫苗的存储来讲,主要分为三种类别,一是冷冻保存,指的是在-15℃的环境中保存;二是低温保存,指的是在0~4 ℃的环境中保存;三是常温保存,指的是在0~8 ℃环境中保存。在进行疫苗存储的时候,若是存储条件不达标,就会使疫苗的效果减弱,导致疫苗接种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1.3 疫苗使用问题

在使用疫苗的时候,使用问题主要是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疫苗接种的随意性,这容易使动物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二是接种器械的使用不当,指的是未按照规定对器械进行消毒;三是疫苗接种超时,指的是疫苗开启时间过长,导致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失活[1];四是接种剂量的不精准,指的是动物接种到的疫苗剂量存在增多、减少的现象;五是疫苗稀释的不规范,疫苗的浓度不规范,导致疫苗的活性减弱;六是接种方式不当,不同类型的疫苗要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若是接种方式存在问题,就会对疫苗的接种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1.2 动物因素

1.2.1 动物营养问题

在疫苗接种完成之后,动物体内会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与抗体,这些成分均属于蛋白质。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动物自身的营养情况不佳,其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这也就会使动物体内抗体数量的产生受到影响,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对此,动物的营养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疫苗免疫失败。

1.2.2 动物免疫问题

就动物的感染性疾病来讲,一些疾病会影响到动物自身的免疫应答,使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个别动物自身具有一定耐受性。因此,这些动物在接种疫苗之后,抗体的产生数量比较少,甚至不会产生抗体。对此,在这些动物身上,疫苗接种的效果展现并不明显,这也就很容易出现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

1.3 人为因素

1.3.1 认知不具体

在养殖动物的时候,一些养殖人员对疫苗免疫的认知存在偏差。因此,在养殖中会下意识忽视免疫工作,这种情况也就造成动物生产效率的低下,也使得养殖人员自身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在动物养殖场中,一些管理人员担心动物接种后会出现应激反应,因此拒绝为动物接种疫苗,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物的死亡。

1.3.2 措施不合理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不同类型疫苗的接种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样才可以使疫苗接种的效果得到保证[2]。在进行免疫注射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对注射的部位、注射的剂量、针头的性状等予以管理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疫苗的接种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疫苗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3.3 免疫未加强

动物接种的疫苗均需要经过多次免疫之后才可以使用,这样才可以使疫苗的保护作用、免疫作用得到保证。就现在动物的饲养来看,这项流程经常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也就为疫苗的接种造成一定阻碍。

1.4 使用因素

1.4.1 接种时间问题

在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若是接种时间没有得到明确,或者是接种时间过于随意,动物就很有可能会在接种后出现免疫应答不佳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对疫苗接种的效果产生较强影响。

1.4.2 疫苗活性问题

就疫苗的使用来看,在开启之后会与空气接触。若是接触时间过长,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就会被空气所污染,造成疫苗自身活性的缺失,这也就会使疫苗的效果被削弱,进而使疫苗接种工作的整体效率下降。

1.4.3 疫苗用量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不精准。在疫苗配置过程中,成分之间的混合很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这也就会使疫苗中抗原的数量出现增多、减少的现象,进而使疫苗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二是用量不规范,在进行疫苗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对用量的控制不够精准,甚至一些工作人员会认为用量越多效果越强,这也就使疫苗的使用量出现偏差,导致疫苗的效果受到影响。

1.4.4 接种位置问题

对疫苗的接种来讲,接种位置存在较强的定向作用。因此,在接种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接种位置,促使疫苗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展现。在正常情况下,疫苗的注射是集中在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位置,疫苗的滴定是集中在鼻子、眼睛等位置,若是工作人员没有正确选择接种位置,就会造成疫苗效果的难以展现,导致疫苗接种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1.5 其他因素

1.5.1 药物使用问题

所有的药物都具有一定毒性,动物在服用药物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副作用。例如,药物对动物肠道菌群会产生较强影响,导致动物的吸收功能、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物就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这也就使动物自身的免疫功能降低,进而使动物疫苗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1.5.2 病菌毒性问题

从传染病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存在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毒性也各不相同。在正常情况下,针对同一种传染病、疫病可以产生多种疫苗,但是疫苗之间并不会形成相互交叉的关系,因此一旦疾病的病毒出现了变异,之前的疫苗就会失去活性,这也就会造成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3]。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用新的疫苗来予以控制保护。

1.5.3 养殖管理问题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免疫失败。如果动物养殖环境不通风,或者是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在这样的环境中,动物之间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就会上升,这样也就很容易导致动物疫苗接种的失败;如果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下,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清理,该场地就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这些细菌就会使动物患上传染病;如果在冬季的寒冷天气下,空气质量偏向于干燥,这种环境容易使动物呼吸道黏膜出现损伤,导致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减弱。

1.5.4 动物饲料问题

对动物的养殖来讲,饲料必不可少,如果饲料中的蛋白质成分过低,或者是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营养元素缺乏,就会直接影响到动物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得动物呈现出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便给动物接种疫苗,疫苗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较为微弱的。

2 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防控措施

2.1 疫苗选择的加强

对疫苗选择的加强来讲,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种类选择上的控制。市场上动物疫苗的种类较为繁多,在进行疫苗选择的时候,养殖人员不仅要对疫苗的情况进行筛选,也需要将当地动物疫病的情况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在确保疫苗有效性的同时保证疫苗的针对性。同时,养殖人员也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是疫苗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其二是疫苗的存储条件,对一些需要低温保存的疫苗,养殖人员需要将冰箱温度调控为最佳保存温度,促使疫苗的活性得到保证。

二是保存运输上的控制。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运输保存要求,因此养殖人员需要根据疫苗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保存措施、运输措施。在正常情况下,疫苗都是需要采用低温保存的方法,且不能让阳光直射;常温保存的疫苗也比较常见,这种疫苗的存储温度不能过低,而且在疫苗运输的时候,养殖人员也需要对运输的时间进行控制,不能出现长时间运输的现象。

2.2 动物饲养的加强

在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接种成功率的保证与动物个体的健康情况、免疫情况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情况的关注与重视,促使动物自身的机体情况得到保证[4]。对动物饲养的加强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饲料种类的选择。养殖人员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饲料,这样可以使动物体内所需的营养成分得到有效补充,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动物的免疫能力。通过饲料上的控制,就可以为动物自身能力的加强打下基础保证。

二是药物使用的把控。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来完成,不能出现随意增加药量的情况,这样容易使动物体内的毒性堆积,导致动物的机体受到影响。同时,养殖人员也需要及时清理饲料槽中的废料,防止动物进食已过期的食物,促使动物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也使传染病、病毒散播的可能性降低。

三是养殖环境的控制。养殖人员需要加大对养殖环境的消毒力度,将该环境中存在的垃圾及时清理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细菌滋生,也可以使病原体的数量得以减少。

2.3 人员能力的加强

人员能力的加强主要是体现在防疫人员身上,具体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效果,防疫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必不可少。在培训的时候,不仅需要对专业性的内容予以巩固提升,也需要对岗位的相关信息予以普及,这样不仅可以使防疫人员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也可以使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二是加强防疫人员的考核力度。在防疫人员培训过程中,负责人员需要对培训的成果予以考核,并结合考核成果来进行防疫人员的调动,这样就可以使防疫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2.4 使用规范的加强

动物疫苗接种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与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也可以使疫苗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5]。就疫苗的使用规范来讲,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一是接种前的检查。在疫苗接种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动物的机体情况予以检查,并将其体内的抗体数量、抗体种类等记录下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防止动物体内出现抗体排异的现象,也使疫苗接种的成功性得到提升。

二是接种后的观察。在接种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要对已接种过的动物进行标记,像标识物的佩戴就是一种方式,之后再将接种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接种混乱,或者是重复接种的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疫苗免疫接种可以对动物疫病起到较强的预防效果,但是在实际接种的时候,疫苗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疫苗接种失败。这种情况不仅会使动物疫病的发病率提升起来,也会影响到动物养殖的安全性,同时也会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情况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五种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疫苗因素,包括疫苗的质量、疫苗的存储等;二是动物因素,包括动物的营养情况、动物的免疫情况等;三是人为因素,包括接种规范的遵守、接种措施的选择等;四是使用因素,包括接种的时间、接种的仪器等;五是其他因素,包括药物的使用、病原菌的毒性等。对此,在进行疫苗免疫失败防控的时候,工作人员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促使免疫失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预防。

猜你喜欢
防疫疫苗情况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