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的防控措施

2024-05-08 08:45陈胜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羊痘圈舍羊群

陈胜

(晋安区新店镇政府综合技术保障中心 350013)

羊痘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羔羊、山羊等反刍动物,严重危害羊群的健康,若是防控不当,极易出现二次感染,使得病死率增加。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羊痘的感染与传播,需让广大养殖户充分意识到羊痘疾病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羊痘的感染与传播,保障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羊痘的流行特点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于羊养殖产业的危害性较高,通常患病羊的黏液分泌物与排泄粪污等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中有大量病毒漂浮在空气中,易被吸入而发生感染。该病毒还可通过黏膜传染,病畜与健康羊群频繁接触,使病毒由黏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同时带毒羊也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而进行传播感染,如饲养人员与患病羊进行接触后未进行相应的杀菌消毒防控工作等,也可造成该病的传播与感染。

羊痘的流行并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常多发于冬春两季。如果羊群中出现患病羊只后,便会导致该病在羊群之中逐渐蔓延传播。且该病在山羊和绵羊等羊群中均存有易感动物,6~12 月龄的羊由于其自身抵抗力较低,最易感染。由于冬末初春季节气候多变,若饲养管理不当,便极易导致羊群感染[1]。

2 羊痘的临床症状

羊只感染羊痘病毒后常以病畜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为主要特征,伴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加快且食欲减退等症状。患病羊初期通常会出现耳尖发痒或烧灼感,继而出现皮肤发红、丘疹、水疱,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并伴有剧烈疼痛,患羊口鼻流浆液样或脓性分泌物。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20 d,防控不及时会导致感染情况加重,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等症状,体温升高至40℃以上,可视黏膜发炎、水肿,造成黏膜溃疡和坏死,患病羊只极易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甚至死亡等。病程通常为2~4 周,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为养殖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2]。

3 发病原因

3.1 饲养管理因素

羊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羊养殖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羊群的日常喂养饲料和饮用水以及羊养殖圈舍内部温度、湿度等,由于羊痘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疾病,因此,羊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羊只感染,需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然而,在羊饲养管理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相关养殖人员未能及时察觉羊只患病的情况,或者发现患病羊却未能及时进行隔离防控等工作,甚至部分羊养殖户存在随意丢弃病死羊只等情况,未对感染病发的羊只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情况便极易导致病毒的传播。

3.2 日粮配比不合理

部分羊养殖户在羊群饲养管理过程之中,极易出现喂养饲料配比不合理或供应不足的情况,对放牧饲养的,放牧草场存在草量过少和质量不佳等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羊只无法从饲料中获得全面的营养成分,或是喂养饲料的摄入量不足以及饲喂出现了霉败、变质的喂养饲料,使各类致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等,严重破坏羊只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其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增加其患上羊痘疾病的风险。

3.3 养殖环境因素

由于部分羊养殖户资金成本投入不足,所以为更好地节省养殖成本和相关设施资金投入,便会通过增加羊只饲养密度等养殖方法,以增加羊养殖生产的经济收益。因此,部分羊养殖圈舍存在空间面积过小或是设计结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便导致羊群养殖密度过高,无法达到养殖标准要求,使得羊只可活动的空间过于拥挤,出现通风不良以及羊只排泄粪污不易进行处理,从而导致羊养殖的环境空间内卫生条件较差,羊养殖圈舍内部的空气较为污浊,蚊虫滋生情况较为严重,极易增加该病在羊群中发生和传播流行的概率[3]。

3.4 季节、气候因素

羊痘可在全年任何季节发生,而不同季节的感染病发概率也有所差异。由于羊痘病毒对于高温热度的承受能力较低,但对寒冷气候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并且对于干燥的养殖环境也比较适应。因为该疾病的特性,羊痘往往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节发作,尤其是在秋冬交替和冬季以及冬末春初等时节为感染病发的高峰期。相比之下,夏季时节由于气温偏高且阳光日照充足,长期高温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并不利于致病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羊群日常饲养管理科学化,增强抗病能力

由于羊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所以加强羊群日常饲养管理便是极为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创建优质养殖环境是预防疾病感染的重要基础,加强羊群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工作也是关键所在。因此,养殖人员需对整个养殖过程中易造成疾病传播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科学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羊群圈舍需严格把控温湿度,使之适宜于羊群健康生产和发育的饲养条件。为确保羊养殖场所可在最佳养殖状态下发挥其功能养殖的效用,相关羊养殖户可根据羊只在不同年龄所需的生产条件与特征合理安排羊养殖圈舍内部规划和基本布置,从而增强羊群日常饲养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确保羊群饲养密度的合理性,有效避免羊群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之中出现养殖密度过度拥挤、排泄粪污无法彻底清理等情况,相关养殖人员日常应重点关注羊群生产变化,一旦发现羊群内出现相关感染羊痘疾病的患病羊只时,必须立即将其隔离,并诊断防控,做好后续消毒杀菌处理工作,以免造成大范围蔓延传播。并且需加强建设羊养殖圈舍内部的通风系统,通过提升养殖圈舍内部的空气流通以及做好冬春季节保暖、防冻工作等方式来提高羊只机体免疫抗病能力,确保其健康成长[4]。

4.2 科学进行日粮配比

羊养殖过程之中,为保障羊群健康生产和发育需要科学选用符合饲养标准的日粮配比,适当减少精料用量,增加粗饲料喂量,避免饲喂霉烂变质饲料,以保证羊群日粮的营养物质成分充足和品质安全。为更好地保证羊只从饲喂日粮之中摄取到生产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根据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当地饲喂日粮来源和价格以及适口性等因素,并且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应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根据羊只的各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生理特点以及实际养殖环境条件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比方案,以此有效保证饲喂日粮种类和比例的合理性,增强羊只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羊痘病发感染的概率[5]。

4.3 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另外,除需在日常加强对羊养殖圈舍内空气以及舍内、外环境的清理消毒工作之外,还需避免羊群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冬春季节交替导致气温较低时,应做好保暖和抗寒工作,以避免羊养殖过程中因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感染羊痘疾病。在夏季较为炎热时需保证羊养殖圈舍的通风条件良好,降低羊群发生应激的概率。并且,相关羊养殖户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之中应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排泄粪污和病原微生物等,做好羊养殖圈舍内的日常清扫和消毒处理工作。养殖人员需定期对羊群饲养所使用的饲槽和饮水用具以及圈舍垫草等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其干净卫生,并且要注意对其进行管控处理,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等情况[6]。日常养殖时可以将羊群放牧时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区域接受阳光照射消毒,在保证奶牛日粮充足和健康生产的同时,也可降低各类疾病的感染概率。

4.4 规范化引种管理,有效阻断传染源

畜牧养殖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有效保障羊种群的健康生产养殖。然而,特殊情况下若需引入外来种源,便需根据当地相关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并科学安排,有计划性地引进养殖品种,避免盲目性养殖,并严格做好相关防疫检验工作。在引入新品种时,选择当地防疫部门检查确认,无临床症状,无携带病菌的个体作为种源,同时需严格控制引进数量,避免因引入过多存在疫病造成疾病交叉感染等。此外,需对引种地区做好相关调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羊痘等流行传染疾病。严格禁止引进疫区种羊,在引进种羊之后,需将其进行隔离观察,不可直接混养。在隔离期间,需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工作,如隔离圈舍以及饲槽和饮水用具等,定期对其清洗消毒,预计隔离三十日以上,确保引进种羊健康无传染疾病,方可进行混合饲养[7]。

4.5 做好羊群免疫接种工作

疾病防控,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如羊痘在发生时,往往会为羊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易发疫情的地区或羊养殖户,定期进行免疫注射接种工作。羊痘疫苗的种类较多,包括灭活苗(菌苗)、弱毒活菌苗等。其中,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由于保存期短,使用不便等原因,目前应用不多。而弱毒活菌苗等,因保存时间较长,使用方便,且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相关羊养殖户可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合理选取免疫疫苗进行皮下接种注射疫苗,确保接种操作流程符合规范,并对已注射接种24 h 内的羊群进行密切观察有无局部反应,若有局部红肿,则应加强消毒,防止羊只感染。若无局部反应,即可进行下一针免疫接种,弱毒菌苗对羊只机体刺激较小,一般不影响其采食。因此,做好免疫接种防疫工作,可有效降低羊痘疾病的感染概率[8]。

5 结语

羊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对于羊群的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羊群中发现患病羊只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羊痘的传播流行和减少养殖经济损失,并需加强对于羊群的日常饲养和科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引种工作,并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在保证羊只免疫抵抗力的前提下,及时切断感染来源,才能有效地控制羊痘的病发概率。

猜你喜欢
羊痘圈舍羊群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