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2024-05-08 08:45李庆辉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病鸭鸭群浆膜

李庆辉

(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4110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里氏杆菌病、鸭疫综合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菌拥有多个血清型,1~8 周龄的幼鸭易感,最易感的是2~3 周龄雏鸭。该病潜伏期短为1~3 d,也可长达5~7 d,常呈急性和亚急性经过。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常与鸭大肠杆菌、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或继发本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感染不同品种的鸭,是对养鸭业危害较大的几种疾病之一。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处于恶劣环境也不会形成芽孢,表面无鞭毛,不能自行运动。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单个或成双排列的菌体,部分菌体会呈现丝状、大小不一。将菌落经瑞氏染色镜检,能发现菌体两端浓染,仅根据此特征易将该菌误判为巴氏杆菌。该菌对体外培养有一定的营养要求和环境要求,使用的培养基须加入血清或血液为其分裂提供营养,培养环境还需维持一定的CO2浓度,才能生长良好。将该菌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无法生长,因为胆盐能抑制其生长; 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表面,则生长不良甚至不生长;接种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可生长出不溶血的露珠状小菌落。出于生长环境条件限制,在养殖环境中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不易存活,尤其是处于干燥、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病原存活数小时就会死亡,而无病料组织依附的情况下存活时间会更短。该菌不会形成芽孢保护,使用常规消毒剂就能轻易杀灭。

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常见菌,常在各类动物的肠道内,起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作用。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只有少数血清型对人及动物具有致病性,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对各类动物健康有一定危害,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同样有重要影响[1]。伴随养殖业的规模集约化发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动物健康的危害性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在养鸭业中,大肠杆菌是原发或继发感染的主要致病细菌,是导致2~4 周龄雏鸭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养鸭场通过使用抗生素可防治大肠杆菌病,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但增加鸭群饲养成本,极易导致耐药菌株不断产生[2-3]。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系统性疾病[4],通常由肠埃希氏菌中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可导致患鸭出现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病变,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性发生。

养鸭业中,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均是常见病,偶有两者混合感染发生时,常导致养殖场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应予以重视、并做正确应对。现通过一例病例诊治,就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共同感染的情况,解析如下。

1 病例

2023 年1 月6 日,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某养鸭场进2000 羽樱桃谷鸭鸭苗,遵循免疫程序要求,先后分别接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流感、鸭瘟等常见疾病的疫苗。但60 日龄时,鸭群中开始出现患鸭,表现缩颈嗜睡、不愿走动、驱赶时腿软现象;部分患鸭在2~3 d 后,开始出现头颈歪斜、时有扭转,眼鼻流出少量分泌物,同时排淡绿色或黄白色稀粪。随后几天,鸭场每天都有新增病鸭,并开始出现部分死亡。在鸭群发病期间,场主曾按浆膜炎症状对患鸭治疗和鸭群整体预防,但收效不佳,仍有病鸭新增和死亡。

2 临床症状

现场查看鸭群患病情况时发现,病鸭精神不振,离群独居,缩颈弓背,腿部发软无力支撑,驱赶时走动迟缓,行走时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食欲减退或不食,眼睛、鼻周围湿润,肛周羽毛潮湿并附着有淡绿或黄白色稀粪。场地内发现黄绿色臭稀粪,偶有粪便混有血丝。染病较长的患鸭会出现跗关节肿胀,俯卧不起,羽毛凌乱,颤抖喘息。现场可见少数患鸭头颈侧弯或扭曲,呈现向上或向后仰,翻倒后腹部朝上,两腿在空中划动,翻转困难。患鸭濒死时发生头颈震颤,出现抽搐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鸭2 只、死鸭2 只,打开胸、腹腔均见典型的白色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症状。4 例病鸭胸腔气囊均明显混浊增厚,可见大量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现絮状或形成斑块状,有1 例病鸭胸壁和腹部气囊出现黄白色干酪样渗出;3 例心包液明显增多,可见大量白色絮状纤维素性渗出,心包膜明显增厚,心包膜表面可见一层灰白纤维素性渗出物,1 例心包液相对减少,但纤维素性渗出物明显凝结增多,将心外膜与心包膜黏连,难以剥离;肝脏肿大易碎,呈土黄色或棕红色,有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表面均出现一层白色的纤维素性假膜,厚薄不均,易剥离;胆囊未见明显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充血;肠黏膜上出现弥漫性出血;1 例病死鸭脑膜充血、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进行涂片,做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视野内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为细小、直杆菌,呈单个或成对分布。

4.2 无菌操作台内,尽量取病鸭的心、肝、脾等深层无污染区域病料,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内培养24 h。观察发现,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仅出现红色菌落;巧克力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均出现两种菌落,两种菌落外形大小不一,大菌落表现为半透明、光滑、凸起、显灰白色,而小菌落则呈现圆形、表面光滑、无色。

4.3 挑取2 种分离菌落,分别单独接种在牛血液琼脂平板上,用K-B 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 种细菌均对头孢噻呋钠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盐酸林可霉素中度敏感,对硫酸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不敏感。

5 诊断

根据该鸭群疾病发病特点、患病鸭临床表现和剖检特征,呈现典型的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三炎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初步认定该病包含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对病死鸭的典型表象器官,心、肝、脾等病料采样,通过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得出实验检测结果,发现大肠杆菌感染,故诊断该鸭场此次所患疾病应为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共同感染。

6 治疗

6.1 仔细筛选病鸭,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隔离病鸭。收集病死鸭并按防疫要求作深埋无害化处理,全面清除鸭场内的粪污做无害化处理,对鸭舍内、外栏轮换进行全面消杀后,并重新增铺内栏垫料。注意鸭舍适时通风,在降低空气污浊度的同时,保持干燥,尽量减少昼夜温差等各种环境因素对鸭群造成不利的应激影响。治疗期间,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好鸭场内、外栏舍清洁、卫生。晚上关鸭至内栏时对外栏粪便清扫后,及时消杀外栏;次日清晨,关鸭于外栏,清理内栏后,对内栏进行消杀。

6.2 对发病鸭进行隔离治疗,采用头孢噻呋钠和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按1 g∶100 mL 比例混匀后,使用剂量为0.7 mL/羽,对病鸭肌肉注射治疗,2 次/d,连续注射3 d。

6.3 对未见异常的鸭群,用含量为10%氟苯尼考粉拌料,按0.2 kg∶100 kg 的药料比例饲喂,饮水槽里调配电解多维补充剂,给鸭群自由采饮,帮助鸭群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连用5 d。

采取以上应急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用药3 d 后,该场没有病鸭新增,整个鸭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用药5 d 后,该场鸭群未再新增死亡。筛选后遗症严重失去饲养价值的鸭苗,及时淘汰,利于鸭场饲养环节逐步恢复正常。

7 分析与讨论

7.1 病源特性分析

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多为条件性刺激引起,这两种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在气候寒冷、阴雨、环境潮湿的季节,尤其是冬春两季较为多见。两病的暴发可由多种条件引起,例如鸭群生存的环境卫生条件恶劣,天气、气候骤变等不良刺激,以及饲料营养配比不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或存在其他病原感染等。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病菌可借助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粉尘,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以及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在饲养精细、环境卫生条件较好的鸭场,多表现为零星散发,常呈慢性经过;而粗放饲养、不注重环境卫生的鸭场,则多为群体暴发,呈急性和亚急性经过。养殖户应提高对两病的预防认知并加以重视,学习借鉴其他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技术,认真落实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为了更好的降低各种条件性因素影响,鸭场进鸭苗前,应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彻底消杀,饲养周期内应该做到全进全出,且两个批次间隔必须保持一定的空栏期。在饲养过程中,密度不易过大,栏舍内应注意保持干燥、卫生,栏舍经常消杀、阻断病毒的传播,垫料要勤垫、勤换。场地外环境卫生也应勤清理消毒,避免粪尿蓄积。在天气变化或气候骤变(过冷过热)时,或存在其他不可避免的强烈应激因素,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敏感的抗菌药物,并多注意饲养管理细节,尽量避免鸭群染病。养鸭户可以通过降低饲养密度,给鸭子优质全价充足的饲料,创造一个良好、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尽量避免、减少和阻断外界不良因素刺激,贯彻奉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理念,严格遵守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制度,可以很好的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以预防为主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疾病的发生要做到发现早、治疗早,一经发现鸭群出现疑似染病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鸭群管理,并对全群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7.2 养殖环节分析

该养鸭场采用全旱养模式,场地用老旧鸭棚升级改造而成,低矮的内栏仍保留,外栏由原来的露天运动场改建而来,内外栏棚顶未做透光设计建设,导致养殖场采光、通风条件不好;饮水槽处节水设施不完善亦未按正常要求使用,鸭群戏水严重,致使栏舍内潮湿却疏于增加垫料,饲养环境阴暗潮湿。该养殖场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突遇天气冷热交替变化、昼夜温差明显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使得鸭群抵抗力下降。虽然该鸭场遵照免疫程序,在雏鸭7 日龄时已经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霍乱三联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平安度过了两种病菌对雏鸭影响的敏感期,却仍旧暴发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有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疫苗免疫效果较差、保护力弱,例如免疫人员在疫苗免疫接种时操作不规范或者注射剂量不足,或者领取疫苗后在运输、保管环节存在失误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佳,亦或是鸭群本次感染的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与疫苗的血清型存在差异等情况。

7.3 疫病防控分析

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在鸭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是常见病,属于有较高感染概率的疾病,严重时可达90%以上[5]。常规防治方法利用中西药交叉使用做预防调理,致使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在使用年限较长的种蛋鸭养殖场病菌耐药问题尤为突出。多批次饲养鸭群,空栏期短、内外栏消杀不彻底时,此类疾病易反复出现,常成为根治难题。当疾患问题反复出现时,增加了医药费用,提高了养殖成本,不能根治形成的隐患使得养殖效益也会大幅降低。尤其外界存在不良因素刺激时,在饲养管理环节上稍有疏忽,就会招致大量经济损失。控制此类疾病除了加强管理,还要考虑选用单联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减少此类病的发生。建议按病毒流行或常发季节,提前做好疫苗注射防控。在做常规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霍乱三联苗免疫后,间隔2 周后再根据疾病地域性流行情况,针对性选取适当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及大肠杆菌病的单联疫苗分别进行免疫接种,做二次加强免疫后,可以提高鸭群体内抗体水平,提高疫病的预防效果。

7.4 诊断误区分析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时,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解剖病鸭仅凭肉眼观察是否出现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典型病变症状,就简单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而对症治疗,极易错过疾病发展的早期控制阶段。利用实验室确诊,提供准确的疾病分析,做到精准用药,这才是快速、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

7.5 养殖环境分析

前些年,五通镇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并未随之提高。养殖场为了追逐经济效益而不断扩栏,窄、小、老、旧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成为一种敷衍摆设,明显无法妥善处理养殖粪污。而未经处理的粪污渗漏外排、直排,甚至出现一些养殖场恶意偷排现象。多年的盲目发展,严重污染的不仅是生态环境,养殖环境也遭受破坏,而整个乡镇的养殖环境在严重污染后,经过药物耐受筛选的病毒、细菌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之中。这也使得鸭群的疾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做好养殖业污染源治理工作,不只是保护了绿水青山,更是保护养殖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病鸭鸭群浆膜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