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科学防治

2024-05-08 08:45何蓉蓉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母源法氏囊免疫力

何蓉蓉

(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0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率下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另外,鸡传染性法氏囊能够影响鸡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并影响所接种疫苗的有效性而导致免疫失效,进而导致病原易感性升高,经济损失较大。该疾病在鸡群突发感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发病率略高,病程短暂,病程中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极度虚弱。病理变化为呼吸道炎症以及肝脏病变等特征。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方法

1.1 确定感染病毒

鸡群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会表现出发病症状,患病初期,法氏囊中的病毒数量会越来越多,在发病2~3 d 时,该病毒的增加量达到高位,另外,在患病鸡的脾脏和肾脏中也呈现出较高的病毒水平。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可知,该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当导致。将病毒接种于健康鸡胚,孵化至出壳,观察雏鸡出现症状及死亡率。在经过3~5 d 的病毒感染后,鸡胚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同时还可能出现出血和水肿等症状。将病死鸡剖检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气管、肺脏等处[1]。经过病毒分离鉴定后,利用已知呈阳性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可对病毒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毒血清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如果想要确定所感染的病毒是哪种亚型,可以利用交叉中和试验。若毒株发生变异,则有可能致使鸡胚的肝脏与脾脏发生病变,但通常不会发生死亡。

1.2 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在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方法中较为普遍,该方法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并结合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水平,综合诊断,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诊断出所感染的血清型。

1.3 开展感染试验

利用病料组织在易感鸡群中开展感染试验,将病料接种于易感鸡群,待2~3 d 后,试验鸡会出现临床症状,如果发生死亡,进行解剖,可以观察到法氏囊发生病变[2]。

1.4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近年来,该项技术以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诊断时间短的优势,以及易于实施、可标准化和自动化应用的技术特点,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它不仅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病变部位和程度,而且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些变化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治疗措施。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2 流行病学分析

虽然散养的模式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该病对鸡造成感染,不受品种限制。疾病的流行一般呈地方性,而且会随着饲养环境和养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该疾病主要影响2~15 周龄的鸡,尤其是3~6 周龄的鸡群影响最为严重,如果养殖场发生感染,病情不容易被控制,容易出现多次患病的情况。小于两周龄的鸡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易受感染。成年鸡患病率较低的原因是,法氏囊随着生长逐渐退化,但也会发生感染,感染时表现为隐性带毒。临床上以病鸡排绿色稀便和呼吸困难等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为严重。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感染鸡只或带毒鸡只,在排泄的过程中会带出大量病毒污染体外环境,这个过程可长达7~14 d。该病毒能够侵袭健康鸡的黏膜组织以及消化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经由呼吸道进行传播。此外,该病毒能够垂直传播,同时也能够经过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传播和扩散。并且病鸡在短时间内迅速将病毒传播给健康鸡,通常鸡群中有鸡只出现临床症状后的第3 d,鸡群中会陆续有鸡只死亡,发展到5~7 d,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到达最高点,随后开始下降。对于不同的鸡群,死亡率也不尽相同,较低的情况下为4%左右,而病情严重的鸡群则可高达65%以上的死亡率,平均死亡率为20%左右。该病可以通过接触病料和空气进行传染。在某些国家,存在着具有高度毒性的植株,致死率可高达70%[3]。该疾病能够抑制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的鸡群中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因此混合感染在患病鸡群中普遍存在,导致病死率上升。另外由于免疫失败或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造成发病。该疾病的发生源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欠佳以及消毒不达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该疾病并非遵循典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而是在易感鸡群所处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迅速蔓延。

3 临床表现

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潜伏期大约为3 d 左右。发病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反应,具体可以分为典型感染和亚临床感染两类。亚临床感染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是疾病治疗不及时,造成鸡群感染病毒,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此外,亚临床型感染还可发生于非免疫状态下饲养管理不良或者是疫苗接种不及时而引起的鸡只免疫力下降所引发的疾病。在那些缺乏病史的区域以及那些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鸡群中,典型感染的病鸡常呈现暴发性的流行趋势。

亚临床感染病鸡主要表现为产蛋性能低下甚至停产,初期鸡群中仅有极少数鸡受到影响,而在约一天的时间内,该疾病就会扩散至整个鸡群。随着疾病的发展,鸡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一般呈现慢性经过。患有该疾病的鸡临床表现会出现精神不佳的症状,羽毛蓬松杂乱、食欲降低、有扎堆聚集在一起的表现,同时还会伴随着畏寒的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病鸡开始腹泻,粪便黏稠,颜色发白,有些病例发生水状腹泻,在泄殖腔周围能观察到明显的粪便残留。此外,还可以见到一些健康母鸡产蛋率较低,蛋品质较差,甚至不产卵,而患病的母鸡则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显著升高。发病的鸡只表现出低头垂地、闭眼昏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体温开始下降,可能会下降至正常温度以下,脱水症状明显,看起来十分虚弱,直至死亡,病程较快,大概1~3 d。部分患病鸡的疾病进程可长达2~3 周,未死亡的患病鸡在康复后可能会出现生长迟缓、体重下降、贫血和发育不良等症状。该病对雏鸡和青年鸡的侵害较为严重,成年鸡则很少见。亚临床型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类型,发生在曾经患过该疾病的区域,同时也可以在免疫力较强的鸡群中观察到,即使是患病鸡所感染毒株毒力不强,也可能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4 防控措施

4.1 确保卫生措施得到严格的管控

为了防止鸡传染性法氏囊的传播,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的卫生控制,这是最为有效的措施。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鸡群进入育成期前需要对鸡群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对于中期雏鸡而言,免疫力低,此阶段较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对育雏室进行定期的全面消毒,这是预防患病的关键。在消毒之前,首先要做好鸡场清洁工作。严格进行消毒管理,除了对鸡舍开展消毒措施,还需要定期喷洒消毒养殖场内的器具设施等,消毒后鸡舍需要空置半天时间,并使用清水彻底冲洗,这个环节的工作流程需要重复进行3 次。对于不同品种的鸡来说,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饲养品种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接种免疫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4]。为防止雏鸡感染,在接种疫苗后,应及时转移至彻底消杀的育雏室中,这样可以防止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当育雏室内温度较低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如果育雏室中有雏鸡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需要对鸡舍开展全面的消毒,此外,还需检查其他鸡只的健康,并进行严格的隔离,以确保安全。

4.2 提高种蛋鸡的母源抗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可以提高蛋鸡的母源抗体,给新生雏鸡提供保护。以下几种方法是提高母源抗体的措施。

在选种上,应选择具有高免疫力和繁殖力的种蛋鸡。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定期检查种蛋鸡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蛋鸡的健康和免疫力。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是保证种蛋鸡免疫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感染。饲料的质量对种蛋鸡的免疫力和抗体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并注意饲料的质量控制和存储条件。同时,应为种蛋鸡提供丰富、均衡的饲料,含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提高免疫力。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添加营养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 等,可以提高种蛋鸡母源的抗体水平。种蛋鸡的生产环境对健康和免疫力影响很大,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的调控,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已感染的种蛋鸡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干净。定期接种疫苗是提高种蛋鸡母源抗体的重要措施。疫苗接种要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和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以保证效果。合理的免疫周期可以有效保护种蛋鸡母源的健康和抗体水平。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接种或反复接种疫苗,避免对种蛋鸡母源的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

4.3 加强雏鸡免疫接种

母源抗体能够帮助3 周龄内的雏鸡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早期感染,因此,雏鸡首次免疫接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进行雏鸡首次免疫接种时,选择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到无法有效保护雏鸡的时段,如果疫苗接种的过早,母源抗体还在发挥作用,会影响疫苗的效力,进而出现免疫效果不良的情况;如果疫苗接种时间过晚,将导致母源抗体失去效力,从而削弱雏鸡的免疫力,增加患病的风险。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来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水平与免疫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鸡群疫病防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其中灭活疫苗可以细分为弱毒和强毒两个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疫苗在免疫效果上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要结合具体病情选择适合自己鸡群的疫苗种类。利用抗体检测技术确定雏鸡接种疫苗时间,如果检测结果阳性率低于80%,则疫苗注射时间在15 d 左右;如果阳性率大于80%,需要在10 日龄时进行两次检测,其中一次检测的结果不超过50%,在10 日龄后进行首次疫苗注射;如果阳性率大于50%,则首次疫苗注射时间在15 d 后进行[5]。

目前我们常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灭活疫苗,另一种是活载体疫苗。其中活毒疫苗根据毒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级,分别为弱毒性、中等毒性和中等偏强毒力,每个等级都有独特的毒性表现。尽管弱毒疫苗的药效较为有限,但不会对法氏囊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强毒疫苗在免疫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鸡群免疫力降低等情况,而且这种疫苗需要大量接种,会增加养殖成本。另外强毒疫苗在中高剂量时,容易导致雏鸡死亡。中等偏强毒力疫苗的使用频率较低,是因为它可能会对法氏囊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会导致鸡免疫系统的抑制;中等毒性疫苗是最为普遍的活毒疫苗之一,虽然该疫苗对法氏囊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是免疫效果良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

5 小结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且根据发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本文旨在探讨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技术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母源法氏囊免疫力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