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小清河水系孝妇河流域治水路径探索

2024-05-08 08:29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孝妇淄博市淄博

马 龙

(淄博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孝妇河纵贯淄博南北,境内干流长83km,是淄博市的“母亲河”。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瞄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对孝妇河进行全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取得了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孝妇河全流域治理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五周年特辑》典型案例,初步打造成为河湖全域治理的示范样板。本文通过对河道背景、面临问题、经验做法、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了我国北方典型河道全流域系统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河道治理及长治久清提供参考。

1 河道背景

孝妇河为小清河一级支流,纵贯淄博南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流经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是连通淄博“南山北水”格局的重要骨架。其发源于博山区神头泉群,经淄川区、经开区、张店区、周村区,入邹平市后再入淄博市桓台县,干流长度为112km,流域总面积为1733km2,其中淄博市境内干流长83km,有范阳河、白杨河等13 条支流,流域面积为1441.8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

孝妇河是作为穿越淄博城区最长的河流,也是一条充满文化内涵的河流,王渔洋、蒲松龄和赵执信被誉为孝妇河畔三大文化名人;范仲淹曾栖隐在此发奋苦读;王尽美两度在此点燃革命火种;八大菜系“鲁菜”起源于此;更是享有“北方瓷都”“当代国窑”的美誉。孝妇河孕育了独特的陶琉文化、名人文化、聊斋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多元文化,被誉为“淄博市的母亲河”。孝妇河之于淄博人,是景,是情,更是生命线,既促进了地区的繁荣与昌盛,也寄托了人们的眷恋和深情。

2 现状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孝妇河在非汛期基本沦为排污河道,孝妇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90 年代以后,分期实施了孝妇河示范段工程、疏通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及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但基本上都以区(县)为治理主体,条块化的治理明显缺乏对流域治理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治理措施和治理方向也过于单一,局限于局部河段的防洪要求,上下游、左右岸、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治理都未能系统地整合。孝妇河流域面临6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a.水的质量问题。2015 年之前,孝妇河中上游聚集了化工、建陶、纺织等高排放产业,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大量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甚至部分企业超排偷排现象也时有发生,流域内部分河堤存在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长期堆积导致水质恶化发臭,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

b.水的管护问题。随着治水进程深入,新老交织的水问题不断暴露,河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水域岸线侵占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原因是河道治理涉及环保、水利、住建、城管、农业等多个部门,相互间权能交叉、职责不清,执法力量也比较分散,造成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相互推诿,致使河流的生态、防洪、灌溉等功能被严重分割和弱化。

c.水的安全问题。受2019 年“利奇马”台风的影响,8 月10—12 日,淄博市平均降水量为304mm,孝妇河白塔水文站最大流量为169m3/s,马尚水文站最大流量为662m3/s,袁家水文站最大流量为583m3/s,是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大值,造成水毁严重。原因是:孝妇河总体防洪能力偏低;河道断面狭窄,过流能力不足;阻水建筑物较多,河道行洪压力偏大;部分堤防单薄,高度不足;部分支流未达到治理标准且淤积比较严重。

d.水的生态问题。孝妇河作为典型的北方河流,深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其流域内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集中在汛期,年际丰枯变化很大。同时,孝妇河及其最大支流范阳河的上、中游段仅有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3 座,流域内调引水资源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心城区水系互连互通、常态化调水的功能需求。尤其在枯水期,中心城区河道内水体流动性差,群众空守着水却不愿亲水的问题十分突出。

e.智慧水务问题。虽然在智慧河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物联网、GIS、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比较少,天空地一体化感知能力、数字化映射能力、智能化模拟能力应用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f.环境改善问题。淄博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推动城市进入拥河发展新愿景,但孝妇河距离打造成为新时代全国河流生态标杆、淄博公园城市建设先行区、淄博高品质生态休闲走廊的目标还存在差距,如沿河滨水第一界面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特色不足,部分老旧小区、工厂厂房和沿街商业风貌品质较差,沿线村庄基础设施和整体风貌较差,孝妇河流经的5 个区(县)亟须重新规划提升。

3 经验做法

淄博市深刻把握治水规律,强化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孝妇河全流域治理路径。淄博市分步实施了孝妇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孝妇河干流治理、孝妇河数字化建设、中心城区生态调水、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并同步推动河长制从河湖治理“有名”“有实”向“有能”的全面转变,努力将其打造成见证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民生改善、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母亲河。

3.1 “治”污水,聚力推动环境改善

3.1.1 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

淄博市委市政府分阶段成立孝妇河水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和“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工作专班,强化水利、环保、住建、农业、城管等成员单位的配合联动,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办公,统一协调、调度和督导工程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3.1.2 实施一体化协同治理

突出“控源头”“治污水”能力建设,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处置提升、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工业企业污水深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措施,实现水质根本好转,土著鱼类和水生植物基本恢复,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

3.1.3 坚持“治用保”并举

“治”即污染治理,健全流域内的配套管网,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用”即循环利用,完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截蓄导用工程,实现达标中水、城市用水、河流生态补水调配利用;“保”即生态保护,在污水处理厂、企业等重点排水口下游建设人工湿地工程,实现水质由排放标准向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跨越。2015 年以来,孝妇河流域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约160 亿元,整治干流河道70 余km、支流河道60余km。

3.2 “束”河水,着力筑牢安全屏障

3.2.1 统筹统治解决分治弊端

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区别于传统市级以组织协调为主的模式,改为由市级统一规划设计标准、统一办理前期手续,打破过去防洪治理由区(县)自行规划、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旧模式,彻底实现防洪治理的标准统一、上下游贯通。

3.2.2 创新市、区两级法人模式

采用市、区两级项目法人模式推进工程,由市级法人负责统一协调,区级法人具体实施。为进一步厘清两级责任范围,编订《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管理规定》,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设计变更管理、施工图审查、信息及档案管理等环节进行规定,使市级法人与区级法人对于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节点明确且具体,将制度与模式落地落实。

3.2.3 破除形式直击工程难点

市级法人以直奔现场、一线指挥的方式代替听汇报、开长会,积极帮助各区级项目法人解决电力、热力、燃气、石油管线迁移以及跨部门、跨区(县)的工程难题。尤其在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情况下,通过“一对一”对接区(县)、力量集中下沉、工程建设大会战、交流提升观摩会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施工氛围,在不到3 个月时间内完成土方外运717 万m3、混凝土浇筑19 万m3、石笼护砌22.5 万m3,高标准完成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3.3 “长”管水,奋力开创管护新局

3.3.1 增强履职能力提升管护水平

抓住河湖长履职尽责这个“牛鼻子”,完善河湖长巡河巡湖提醒机制,建立巡河前问题准备、巡河时部门参与、巡河后问题分办交办、重要问题提级督办的标准化巡河制度。定期召开市级河长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孝妇河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率先在孝妇河流域实行河长述职工作机制,采用书面述职和“现场述职+评议”两种方式进行,河长制工作情况每月通报,年终评议结果全市范围内通报,并与考核挂钩,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及河长制成员单位责任。

3.3.2 聚焦攻坚实现联动治理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谐波分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谐波分析方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快速获得电流基波和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且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算法满足收敛定理,鲁棒性较强。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证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谐波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估计电流谐波分量及相关参数,在电流谐波的实时检测中具有实用价值。

坚持突出问题联动解决,协同有关部门打好攻坚战。针对河道非法排污、雨污混排等重点难点问题,由河长办牵头成立攻坚小组,协同公安、环保、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梳理登记、建立台账、责任交办、跟踪督办,并适时曝光破坏河湖水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有效解决河湖顽疾。

3.3.3 强化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管理

全省创新性地确定了河管员巡河周期覆盖率和建成区外入河雨排口巡查覆盖率考核两个指标,赋予河湖管护“智慧”新路径。河管员巡河覆盖率为每月4个周期,每周期7 天,在完成每日有效巡河的基础上,做到每个巡河周期负责河道路径轨迹全覆盖,解决河段重复巡查问题。入河雨排口实行“一口一牌”“一口一码”,标明编码、位置、责任单位、河长信息、监督电话、二维码等信息,异常雨排口自动分配区(县)核实处理,以特殊“身份证”实现河湖精准管控。

3.4 “数”赋水,有力提升智慧水平

3.4.1 构筑河湖感知体系

依托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识别、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整合现有水文、环保部门的雨水情、河道断面水质等数据,在孝妇河上布设水位传感器以及高低空视频终端,打造集物联网感知和智能化于一体的孝妇河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多源数据汇聚能力,为河湖状态实时监测、水情预案预警、人员转移避险和紧急事件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3.4.2 强化多维系统集成

建立孝妇河监控调度中心,布置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数字会议及扩声系统、模块化机房等设备设施,为综合管理调度、技术研讨分析提供管理空间。平台系统集成打造、端口功能分类建设,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统领孝妇河管理系统、湿地公园管理系统、生态调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实现“一屏控全局”。

3.4.3 实现会商辅助决策

搭建GIS 技术、VR 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与物联网层数据相结合的数字孪生水域,借助一张图电子系统综合展现包括综合监控、重点工程、防汛分析等的河湖管护信息,辅助各级河湖长决策、监督和管理。设置“决策预警分析”功能,系统根据运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模型推演,实现相关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报、预警,为会上研判、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撑。

3.5 “联”碧水,助力焕发水域活力

3.5.1 精心构建城市水系

利用引水入萌一期工程、引水入萌二期工程和南部水系连通工程、“清水润城”引调水工程,通过实施水源配套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水质改善工程、信息化工程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形成以孝妇河为枢纽的河湖连通工程体系。以此为水系廊道,将客水、萌山水库等水资源调入孝妇河,保障非汛期孝妇河水量。同时,以孝妇河为中心城区核心水源,实施向中心城区云影河、润淄河、玉龙河等河道的常态化生态调水,构建中心城区互联互通的水系格局。

3.5.2 强化领导有效推动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2020 年淄博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淄博市中心城区生态水系用水方案》,成立淄博市中心城区生态水系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水利、发改、财政、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包括孝妇河在内的中心城区河道生态调水工作。

3.5.3 巧用枢纽显现成效

以孝妇河为调水枢纽,实现向中心城区河道常态化生态调水。2020—2023 年,向云影河、润淄河调水1844.74 万m3。云影河位于淄博新区轴心,沿河一带是淄博市的“标签”,代表着淄博的城市形象。通过常态化生态调水,增加景观蓄水量和水体流动性,改善水生态环境,水润淄博城市魅力更加凸显。

3.6 “造”福水,全力撬动发展引擎

3.6.1 高点定位统筹谋篇布局

编制《淄博市孝妇河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干流沿线道路贯通、景观整治及绿化提升、新建生态公园及原有公园提升改造、滨河界面改造提升、旧城更新示范工程、干流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6 大类工程,激活淄博经济活力,推动淄博进入“拥河发展”新阶段。

3.6.2 “水路绿”三网战略并行实施

实施“水”战略,建设潜流、表流湿地,对矿坑水及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同时改造滩涂地、建设生态浮岛、覆绿驳岸,提升河岸带净化功能。实施“路”战略,对防汛路与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构建骑行、慢跑、漫步、游憩路网骨架,因地制宜打造不同主题植物景观。实施“绿”战略,对沿线各类用地进行“增绿、提质、添彩”行动,构建湿地、郊野、文化、体育、综合五类公园,塑造水上森林、粉黛草海、向日葵田等主题植物风貌,形成百里植物画廊。

3.6.3 赋能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做好文化旅游、休闲运动、商业运营相结合的文章,强化城市强磁场效应。构建文化公园、驿站、场馆、体育运动场地等特色空间,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地标性”文旅产品。沿线植入各类体育运动场地,满足日常运动休闲、专业体育赛事的需求。例如,漫泗河森林骑行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淄博首个专业智慧骑行公园,为后期举办大型小轮车及山地自行车赛事提供场地。同时,持续策划开展麦田音乐节、文化节、国际马拉松比赛、环河自行车赛等品牌演出和体育赛事,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

4 治理成效

4.1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1 年,淄博市更是交出一张“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漂亮答卷——全市水环境质量由2020 年全省第13 名,一举跃升至全省第1 名,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 年,淄博市15 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达标率为100%,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为4.5160,同比改善7.84%。淄博市连续两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受邀参加2022年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

4.2 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流域内鱼虾、水鸟越来越多,甚至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白鹭、翠鸟、震旦鸦雀等鸟类安家落户,折射了淄博水生态的持续之变。2022 年3 月30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春暖花开送候鸟回家》,聚焦淄博孝妇河下游马踏湖生态修复,报道了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在此栖息繁衍,并由最初“旅居”变为“定居”的故事。统计显示,包括震旦鸦雀、白鹭、苍鹭、白骨顶等珍稀鸟类在内,区域内的野生鸟类共31 科84 种;野生植物有120 多种,而且数据还在持续更新。

4.3 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近两年来,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要求,打造了21 条(个)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完成290 条(个)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创建。经过治理后的河湖,集文化休闲、生态康养、体育运动、湖泊湿地于一体,水面波光粼粼,两岸郁郁葱葱,成为群众沿途散步、锻炼身体的打卡地。首届淄博麦田音乐节和淄博青岛啤酒节、淄博烧烤节在孝妇河畔举行,分别吸引了超过5 万名、30 万名、24 万名游客齐聚,成为生态淄博的又一张名片。

5 结 语

淄博市孝妇河的治理变迁,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而发展进步则得益于流域系统观念的实践,坚持孝妇河全流域“一盘棋”治理。面对新时代流域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应该紧紧围绕建设人民幸福河的目标,深刻把握治水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流域治理样本,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孝妇淄博市淄博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东海孝妇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东海孝妇传说”之历史流变考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
淄博建成轮胎检测第三方跑道
淄博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