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墓砖画看河西走廊古农业

2024-05-08 12:14张蓝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嘉峪关农具河西

张蓝水

眼前有一本名为《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浅识》的小册子,偶然翻阅发现,有许多古农业的绘画和文字,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细读起来,甘甜如怡。

嘉峪关位于今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东接关内第一重镇酒泉,西抵阳关、玉门关。公元220年—419年的魏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贸易昌盛,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河西走廊草原广袤,牧草丰盛,自古畜牧业繁荣,畜牧业早于农业。汉魏出于社会稳定,实行军屯和民屯,农业技术发展很快。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借助画工妙手,保存了1 600~1 800年前的农业技术历史资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技术和历史价值。

据查,嘉峪关有1 400 多座魏晋古墓,仅1972 年—1979 年发掘的十余座古墓,出土彩绘砖画和砖雕塑就有660幅。砖画内容在畜牧、农桑、狩猎、屯垦等方面的农业画面十分突出。这些砖画构思精巧,技艺娴熟,有“宝贵的地下画廊”之称,多出自民间画工之手。更可贵的是这些砖画多无宗教和迷信色彩,更多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产斗争和现实生活风尚,反映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西北的历史。

嘉峪关墓葬彩绘砖画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和评价,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份珍贵的遗产。魏晋墓彩绘砖画早于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壁画有许多是嘉峪关魏晋彩绘砖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这本小册子介绍,彩绘砖画有红、黑、白、黄、石青等几种颜色,砖画多为一砖一画,,还有半砖一画的,也有少数由几块组成一画面的小幅壁画。

嘉峪关魏晋彩绘砖画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取材广泛,以表现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为主。画工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社会生活感受深刻,对当时现实生活描绘得既形象又生动,富于写实性。除了农桑类、狩猎畜牧类、林园类、运输类、屯垦类、生活类、军事类、文化类、游戏类,尚有政治类、经济类等多方面内容。二是画法简练,以线描为主,色调明快。一般先用线条勾勒出人、畜轮廓,意在表现形态,然后用不同色彩渲染、点缀。三是描绘的事物由简到繁,由粗到细,从几个墓穴比较来看,绘画艺术逐步提高。曹魏时画法朴实古拙,西晋时线条匀细。

畜牧类:河西走廊草原辽阔,牧草丰盛,亘古以来畜牧业繁荣。这里畜牧业早于农业。历史渊源野生草食动物繁多,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时期,古人驯化养殖食余的马、牛、羊、驼等驯顺动物在草原放牧,成为牧民,壮大振兴了畜牧业。

魏晋时期河西牧畜达数百万头之多,曹魏时河西多为羌、胡居民,游牧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曹魏政权对羌、胡人施怀柔政策、收买羌、胡的马、牛、羊,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解决了军需,促进了河西畜牧业发展。河西冬暖夏凉,适宜牲畜繁殖生长,又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故有河西畜牧“天下饶”之说。

嘉峪关魏晋彩绘砖画“牧马图”,画右位一个男士牧人右手持鞭杆,左位画着六匹奔跑的马,其中三匹为白色。一幅“牧羊图”,仍然是男士右手持鞭杆,左位画着一群羊,有十几只之多,羊只有轮廓而不着色,有长角的山羊,也有无角的绵羊;人跟前有一只矮小、着黑色的牧羊犬,可见那时古人已养狗助牧。

农耕业:河西自古靠雪水灌溉,土地肥沃,宜于耕作。汉武帝时期开发河西以后,内地大量徙民源源来到河西,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该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对盐铁实行专卖,保证给生产者提供必须的铁农具;该地畜牧业的繁荣发达,保证了农业生产所需的足够畜力,内外因素促成了该地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魏晋时期,当地农耕技术已比较成熟。嘉峪关出土的农耕方面的彩绘砖画,充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些砖画在农耕业有突出的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场面比较完整,从耕种到收获打场一系列农业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的工具,描绘得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砖画表现了当时当地的乡土风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二是反映了魏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提升,尤其是农业耕作,从双套牛到单套牛,是重大技术改革,极大地解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砖画证实魏晋时期我国河西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已达相当水平,特别是“耕-耙-耱”防旱保墒措施的形成,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突破,而且,“耙、耱”作为农具在砖画中的形象比《齐民要术》的刊载,早了100年。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实践中,创造出重要的生产工具,摸索出防旱保墒夺丰收的方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下面按生产程序作些简单介绍。

播种:本书介绍,魏晋时农业耕作的动力主要是耕牛。砖画有一幅场面较大的“播种图”画中“二牛抬杠”式耕作。画面分前、中、后三排,前与后各挽两套农具,形成前耕、中播、后耱的场面。两位农夫在前,各使用一套犁,扶犁扬鞭犁地;中间两位农夫各跟一组犁,左手持簸萁,右手顺沟撒种;后面有两位农夫各操控一耱,站在耱上,手握缰绳,驱牛耱地埋种;画面右上角写“耕种”二字,是一幅完整的春播图。画中六人八牛二犁二耱,场面再现了古代农家春耕壮观景象。

犁地:这是农业耕作的首要程序,砖画有多幅犁地场面。书中刊发的“犁地图”多为左位是牛拉犁,农夫据右位,右手扶犁,左手持鞭,好像很轻松。可也有一幅画与此相反,那就变成左手持犁了。当今很多右手扶犁的试手人,都感到很吃力。人工畜力犁地是农耕中的技术活,是手工农业中的高技术。新手得有个适应过程。机械化的犁地,打犁的人也是很吃力很累的。

耙地:这是耕地后,用铁或木齿工具将土块耙碎以保墒的耕作方法。相比起来,人工畜力耙地似乎轻松些,书中刊发的魏晋砖画“耙地图”,画中那位农夫蹲在铁齿耙上,头发向两边飞起来,似乎快速、平稳。其实耙地没那么快,也没那么轻松;有的农夫为给耙加重,人站立在铁齿耙上,右手牵缰绳、左手持鞭驱牛;有的还双脚左右摇摆,颇有力度和技艺,不是一般人能为之的。这些魏晋嘉峪关墓砖画所表现的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耙的形象图,比首先记载耙的《齐民要术》一书要早百年左右。

耙地之后,当时河西还有“耱地”程序。耱地是在耙地或播种之后用一种不带齿的耱,将土地镇压耱平,进一步起保墒作用。

脱粒、扬场:一年的农业耕作劳动最终体现在场上作业脱粒、扬场。书中刊发了一幅手工方式“打连枷图”,画中农夫双手持连枷打击堆集的谷物,也不轻松,男女均可为之。谷物脱粒之后,利用风力清选为“扬场”(书中未见画面),之后把干净的谷粒运回家,入仓、贮存。古代画工很熟悉农业劳动细节,画面很有真实感。

采桑: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养蚕缫丝之国,河西走廊的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要隘,魏晋时期河西也是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的生产活动重要地区。书中刊发两幅“采桑图“,估计一幅是两位中老年妇女采桑叶,一幅是两位青少年采桑葚果。

有些综合项目,总得来说,本质上还是属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

屯田:有开发性质的民屯和军屯,从运动形态和生产性质来看,实质还是属于农业生产类型。嘉峪关出土的彩绘砖画“屯垦图”,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屯垦的兴旺景象。这幅画绘在多块砖面上,是一幅反映且耕且战社会生活的画面。垦民“无事则以之为农,有事则调之为兵”。移民可以因田出谷,因民为兵,因屯为守。民屯也是政府经营的公田,由政府供给牛犁谷种,兴修水利。曹魏时期嘉峪关一带多为军屯。此画中有众多人扛着工具或武器;有两个人各自犁地的画面;有一人骑马,看来是个屯田的管理者、指挥者。

农具:农业生产必然涉及农业生产工具。因此,生产画面也成为展示农具图像的依据。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所描绘的那些图画,不仅表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场面,还包括了当时人们使用的各种农具。从农具可以推知农业发展的水平,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如犁:汉代河西地区已普遍使用铁犁,魏晋时铁犁结构比汉代有了很大技术进步;接着是耙、耱农具。

连枷:是一种手工脱粒农具,书中说有一幅画有农夫扶牛打碾,即牛拖石滚子碾压谷物的形象,这是一种畜力打场的收获农具,石磙是一种新式脱粒方式,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技术进步;杈、木锨、簸萁也是必不可少收获器具。

露车:是古代河西农夫普遍使用的负载辎重的大轮车,主要运谷物,可坐人。车的两个木轮较大,为防木轮快速磨损,多在轮缘上装钉弧状铁板。此外,魏晋嘉峪关墓砖画尚有不少不同功能的“车舆图”。

除了农事活动砖画,还有不少民众生活和娱乐场景。如牛拉“车舆图”,显然是家庭成员出门乘坐的。“挤羊奶图”中两个女士,一人牵羊,一人挤奶。还有“蒸馍图”,看上去一位女士跪姿在矮桌前像是揉馒头。左边画着盛馒头的四层篮架,画中部好像画的是3 块“排钩悬肉”。又有“烤羊肉串图”:吃烤肉我国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牧业发达的河西魏晋人烤肉,已从木棒串肉发展到铁叉串肉。砖画反映的本地人吃烤肉,比南朝后期“食谱”所记要早上二三百年。另有弹奏乐器、弹唱、宴饮、舞蹈等生活娱乐画,还有不少军事的砖画。

驿站:中国是世界驿传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书中刊发一幅“驿使图”,驿使手举简牍文书,策马飞进,驿马四蹄腾空,俨然那个时代骑马快递“小哥”。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国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了这一“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1 枚,面值1 元。邮票说明特别指出“邮票图案采用在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19年)墓室壁画一《驿使图》。”这幅“驿使图”证实了史书对驿骑的记载,成为研究我国邮政史的珍贵形象资料。

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中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记录,本文所依据的仅仅是1 400 余座古墓中,20 世纪70 年代发掘的10 余座古墓所提供的砖画材料。至今已相隔近50 年,不知在近年国家考古热中,嘉峪关对这些魏晋古墓的考古发掘有什么新进展,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方面砖画会有什么新发现。笔者近些时期特别注意报纸对考古发掘的报道,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新线索,以完善本文。

猜你喜欢
嘉峪关农具河西
古代农具“奇妙夜”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农具印象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升级版河西之战
农具史话:耒耜、耧车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