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肿病发生及防控要点

2024-05-08 12:14郭齐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根肿病根瘤菌轮作

郭齐霞

(黎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黎平 55730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市场需求量大[1]。油菜栽培中常常受到油菜根肿病的威胁,导致油菜产量和质量下降[2]。因此,探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要点,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黎平县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农业县,油菜种植面积广,油菜根肿病防治工作也备受关注。近年来,黎平县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清除病残体、深耕晒田、水旱轮作、土壤消毒等,并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本文以黎平县防控油菜根肿病的实例出发,详细介绍油菜根重肿病的发生和防控要点,以期为油菜种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1.1 病原菌及其特征

油菜根肿病是由根瘤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油菜的根部[3]。根瘤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可以与植物根部共生的细菌。油菜根肿病的主要病原菌有以下3 种:一是根瘤菌属(Rhizobium)。这类菌主要通过与油菜根部共生来引起油菜根肿病。这类菌的特征是能够与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二是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这类菌也是通过与油菜根部共生来引起油菜根肿病。这类菌的特征是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生长繁殖,因此在寒冷地区的油菜栽培中比较常见。三是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这类菌主要引起豌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病,但也可以引起油菜根肿病。这类菌的特征是能够与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根瘤菌通过根瘤中的氮酸还原酶,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为植物提供氮源。但是,当根瘤菌数量过多时,就会对油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油菜根肿病的发生[4]。

油菜根肿病发病初期,油菜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到发病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会整株枯死。感病越早,症状越重。根部肿瘤大多出现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为手指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米粒[5]。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的小而多,初期光滑,后期龟裂、粗糙。

1.2 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根肿病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油菜等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病原菌属于根瘤菌科,主要通过侵染植株根部形成根瘤,使植株吸收营养物质受到影响,影响植株生长和发育。同时,病原菌还会分泌毒素,导致植株萎缩、死亡。研究表明,根肿病菌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最适发病温度为19~25 ℃,土壤含水量为45%~90%[6]。适宜在酸性至中性土壤中活动,土壤酸碱度在pH 值为6.2 以下发病重,pH 值为7.2 以上一般不发病。因此,合理调节土壤pH 值、控制土壤含水量,是防治根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7]。此外,病害的传播途径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田间主要通过雨水和毒土传播,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和水改旱地的菜地发病较重。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控制土壤湿度,减少病害的传播。

1.3 病害发生的危害

研究表明,油菜根肿病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油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油菜的产量可以下降30%以上。此外,油菜根肿病还会影响油菜的品质,降低油菜的油脂含量和品质等级。除了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油菜根肿病会导致土壤中根瘤菌数量过多,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油菜根肿病还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2 油菜根肿病的防控要点

油菜根肿病的防控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合理施肥、轮作制度以及病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

2.1 品种选择

研究发现,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一些油菜品种对根瘤菌的抗性较强,能够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影响。例如,国内育成的油菜品种“鲁菜9 号”和“鲁菜10 号”等,均具有较强的根瘤菌抗性。同时,国外育成的油菜品种“Westar”和“Ryder”,也被证明在根瘤菌抗性方面表现优异。

2.2 土壤管理

油菜根肿病是由根瘤菌引起的,病菌在病残体中可以长期存活。因此,在油菜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避免其成为病菌的潜在来源。对发病率少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并对病穴撒石灰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甲基溴、氯化三氯甲烷等。对于发病率重的田块直接全部清除,并将病株捡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下一季种植时应深耕晒田,增施有机腐熟肥、草木灰,酸性土壤增施75~100 kg/667 m2生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3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油菜根肿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当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强油菜对病害的抵抗力。同时,施用化肥也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应根据油菜生长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不过度施肥。并且定期检测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持土壤健康。

2.4 轮作种植

轮作种植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顺序、种植间隔时间和种植组合等方式,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滋生和传播,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首先,应选择与油菜根肿病抗性强的作物进行轮作,如豆类作物、玉米等。其次,应合理安排种植顺序,将油菜与易感作物分开种植,避免连作。还应注意种植间隔时间,一般建议油菜连作时间不超过2 a,间隔时间不少于3 a。再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条件,选取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进行水旱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 a以上轮作,如改种葱蒜、辣椒、蕃茄、茄子、马铃薯或绿肥等非十字花科作物,逐步减少土壤含菌量。

2.5 病害综合防治

2.5.1 物理防治

针对油菜根瘤病,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土壤消毒、轮作种植、合理施肥等。

2.5.2 化学防治

目前,常用的油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洒等方式。

(1)土壤处理。在油菜根肿病易发生的地块上,可以采用药剂喷洒或土壤处理的方式来防治病害。常用的药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这些药剂具有广谱、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2)种子处理。使用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来对种子进行浸泡或包衣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势。

(3)叶面喷洒。在油菜生长期间,可以在叶面喷洒多菌灵等药剂,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虽然是油菜根肿病防治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遵守安全使用原则,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5.3 生物防治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施药,但这种方法存在残留问题和环境污染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制剂、微生物或生物控制剂等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对于油菜根肿病,可以选择一些寄生线虫、真菌等作为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油菜根肿病发生的风险。

微生物防治是另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者竞争作用来控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杀菌和解毒作用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解毒菌等进行防治。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生物控制剂。生物控制剂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免疫能力、促进植物生长等方式来控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合理施用生物控制剂,可以增强油菜对线虫的抵抗力,避免病害的发生。比如,可选择一些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免疫力的生物控制剂,如生物活性肥料、生物调节剂等进行防治。

3 结语

防控油菜根肿病是油菜栽培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未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防病意识的提高,防控油菜根肿病的措施将会更加科学和有效。对此,可以研发抗病性更强的油菜品种,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从根源上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防控油菜根肿病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根肿病根瘤菌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鲜食大豆根瘤菌应用研究
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抗根肿病红菜薹新组合HCR1和HCR2的选育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广大根肿病发生严重高山地区菜农朋友的福音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根瘤菌接种对拉巴豆生长、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