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2024-05-08 16:10王世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细胞器合一生物

王世珍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师应立足课程实际,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实践为核心打通知识与生活的隔阂,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学习观。教学做合一理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实践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广大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日益深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成为迫切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构建初中生物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

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做三个教学维度的整体性教学。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做”作为教学的开展点,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其次,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学科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带领学生走好发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三步曲。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观察、讨论和现场考察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课程和任务。他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了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进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价值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知识到实践的转换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学做合一理念作为生活化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回归到“知识源自于生活”的教育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发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体验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生物学科作为研究有生命物体的学科,是培育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有助于教师回归引路人的位置,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让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新型教育方式有助于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教学活动不再受限于背书加刷题的题海战术,教师可以利用科研微视频助力学生培养学科前端视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方面杰出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际接触生物群落,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教學做合一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开展观察、记录、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生物学科探索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生物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增强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对社会热点事件较为关注,在课堂中适当加入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知识点导入,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热点事件在教学中充当了连接社会实际和课堂知识的切入口,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在身边问题的实践精神。

例如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中,教师要抓住“大气环境”这一学生生活直观接触的内容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恶劣大气环境——雾霾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雾霾的成因和进入人体后对人呼吸系统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用轻黏土制作人体呼吸系统模型,并运用黑色颗粒来代表雾霾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及其功能。运用轻黏土塑造出人体的头部和胸腔,模拟真实的人体形状。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能使他们逐渐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相对位置。随后,教师可以使用黑色颗粒来代表雾霾对人体的影响。教师向学生解释雾霾中的颗粒物会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附着在呼吸器官上,阻塞气道或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学生可以将黑色颗粒(如小颗粒状的纸片)放置在模型的适当位置,以模拟呼吸系统受到雾霾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标签,让学生用标签的方式在模型上标注器官的名字,使学生对人体主要呼吸器官的形状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呼吸的过程,并解释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雾霾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对人体呼吸器官的认识。同时,这种实践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安排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深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讨论特定的生物知识点,通过分享和交流,彼此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这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例如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了解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细胞器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小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并且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负责讲解一个细胞器的作用片段。首先,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然后教师介绍细胞模型的制作,提示学生可以使用常见的材料如彩纸、胶水和剪刀来制作细胞模型。为了保证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样例模型供学生参考,并给予制作细胞模型的指导。在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模型,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具体作用。接下来,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细胞器,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负责讲解该细胞器的作用。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自学相关知识,并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编写一个关于细胞器作用的片段,该片段应包括细胞器的名称、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片段,使用图示和口头解释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所选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和作用。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时地引导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并准确传达细胞器的作用。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和小组讲解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深入了解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种小组教学的方法不仅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此外,通过小组讲解,学生可以从同学的解释中获取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加深对细胞器功能的认知。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引导,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

(三)布置实践作业,强调生物学习运用

作业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联系课堂与课后的桥梁,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深入思考,他们能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动手任务作业,要求学生培养一株自己喜欢的花并定期观察。学生记录种植花的日期以及选择的花种和花盆的种类。这将帮助他们追踪花的成长时间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其次,学生应该每天观察花的状态,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他们可以记录花苞的大小和颜色、花瓣的展开程度以及植物叶片的变化。此外还可以记录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花的生长有何影响。学生还可以拍摄照片,展示花的成长过程。这些照片用來制作学生的学习报告或展示,让他们更直观地展示自己培育花的成果。另外学生还可以记录任何问题或挑战,例如花的叶子出现黄化、干燥或病虫害等情况,以及他们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将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保健需求,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记录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并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这种体验能够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转换为学生自主培养植物带来的经验,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实践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重要的教学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有效融合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有机统一,以实现高效的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的指导作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可以创建丰富多彩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生物现象,理解科学原理。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猜你喜欢
细胞器合一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我国科学家绘制“生命暗物质”图谱
第12话 完美生物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植物细胞器DNA的新功能
——可作为磷酸盐库再利用!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