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路径探究

2024-05-08 01:00王邦根傅琼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王邦根 傅琼

摘 要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和价值观念,对于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所弘扬的传统价值观念存在内化不足、教化不力、日渐式微等诸多困境。依托学校、社会、新媒体、家庭和学生自我等路径,推动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角色认知意识和使命担当能力、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传统人伦道德;涵养;使命担当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人伦重道德教化、强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础。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既为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提供了内在的价值导引,又规约了具体的行为规范,是强化青年大学生社会角色认知意识及使命责任担当能力的重要指引,有利于培养懂伦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青年大学生。

一、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现实价值

人伦教育非自儒家始,在上古之时早已有之。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家看来,人的一切需要中,道德需要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道德价值是最高的价值,道德要求被置于核心位置。晏婴提出:“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孔子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孟子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概括为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朱熹认为“圣贤千言万语, 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时代仍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丰富意蕴,对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涵养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重要价值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核心。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人形成道德人格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存共荣的黏合剂和内聚力。人伦道德、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书籍等共同构成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作为人类建构社会关系的精神指引,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撑和情感认同,其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等,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命运始终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上来看,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都显得刻不容缓、尤为重要。

首先,青年大学生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和努力,每一代青年都有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有着年龄、学识和善于接受新事物等诸多优势,必须走在奋斗的前列、时代的前列。如今,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难得机遇,也是艰巨使命,青年大学生理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脚步、倾听人民呼声,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其次,青年大学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储备军。当代青年全过程经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见证者,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来,发挥好政治文明建设储备军的作用。

最后,青年大学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当今时代面临巨大变革,历史机遇稍纵即逝,青年大学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被寄予厚望,理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积极创业来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三)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与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内在联系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内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是青年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情感脉动,为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的价值观塑造、立德树人任务达成、社会和谐关系构建、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修身齐家之法。历史上,管仲以“礼义廉耻”四种美德作为治国理念并收获重大成功。舜以孝烝烝,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了家人甚至全天下的人,是历史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伟大典型。孟子说:“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以及其他学派均从不同层面阐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能够在社会层面上维系一个民族的道德体系和价值判断,形成这个民族的道德自觉,对人的价值塑造和道德培养提供重要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更加理解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为人处世之道。为人处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为。“人类的道德活动——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都渗透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可以说,道德就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情绪体验和感情内化的一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式。”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强调的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夫妻和睦、兄弟团结、朋友诚信、为人正直等内容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参考标准和重要原则,为他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保障支持。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担当使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使命和责任无比艰巨重大,民族复兴、国家进步、社会发展需要有担当作为的青年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强调诚实守信、忠诚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等价值观念,有助于塑造人的意志和品格,有助于激发人的担当奋进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均是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使命担当的鲜活体现和重要缩影。可用“大学之道”培养青年大学生至真至善的崇高道德,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其拼搏奋进的坚毅品格,用“达己达人”的思想培养其互利互赢的合作意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有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勇担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时代重担,有助于培养其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品质。

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现实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节点。然而,由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多元文化侵袭冲击、重知识轻德育的教学模式、重当下轻传统的社会观念、人伦道德失范的网络环境、宗亲意识淡薄的家庭文化等种种因素存在,使得青年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缺乏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导致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倡导的传统价值观念内化不足、教化不力,在涵养大学生使命担当的过程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现实困境。

(一)重知识轻德育的教学模式导致传统价值观念内化不足

当今社会,多数高校出现重知识轻德育的教学模式。“在日常道德教育中,人們往往重理轻情,使现行的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在‘投入与‘产出上的明显失衡。”这种教学模式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德育观念内化;重外在理智控制,轻内在情绪调节。过度注重分数、德育课程边缘化、家长和学生功利化等,导致青年大学生社会角色认知意识及使命责任担当能力严重弱化,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学习只学不思、只学不辨、只学不行,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此外,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拘泥于形式,一味注重外在灌输,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被当作有独立思考、有个性情感、有无限潜能的主体看待,生硬的灌输式教育导致青年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缺乏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可,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质,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内在价值无法接受甚至产生反感、敌对的态度。

(二)重当下轻传统的社会观念导致传统价值观念教化不力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强调集体主义的道德准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谐包容的交际理念、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和恒久魅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力量。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人萌生重当下轻传统的社会观念,传统邻里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复存在,人们倾向于用手机、电脑和各种通信设备进行交流联系,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邻里和公共利益。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度降低,加之功利主义使得他们注重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而忽略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强调的人际关系,产生人际关系疏离、社会信任危机的严重问题。

(三)人伦道德失范的网络环境导致传统价值观念培育步履维艰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攀升,但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环境中人伦道德失范、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现象频发,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所弘扬的传统价值观念背道而驰,致使对青年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培育步履维艰。

网络世界将不同国界、不同文化的人联系在一起,人的交流不受限制,主体具有无标识状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淡漠。网络上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网络暴力和欺凌现象,如随意对不知全貌的事件进行评头论足,未经授权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私自传播他人的隐私和照片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部分自媒体账号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胡乱散布谣言。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欺诈和犯罪行为,比如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比如暴力、邪教、色情、恐怖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这些信息的散布不仅会危害公众的安全,更是诱导着青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四)宗亲意识淡薄的家庭文化导致传统价值观念日渐式微

现阶段,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家庭功能逐渐模糊、家庭观念日益淡薄、家庭文化日渐式微、家风建设面临危机、家庭教育问题增多,导致祖父母一代影响弱化、同胞关系消逝、手足之情湮没等,产生家庭关系疏离、亲情观念淡薄等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一些理念遭到舍弃,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家训、家风和传统习俗开始淡化和消解,家庭交往观念被淡忘、传统人伦道德被忽视、勤俭持家传统被否定。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娱乐文化、饮食文化、企业文化等繁荣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家庭文化建设日渐式微,越来越多人不知道如何构建家庭文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家风传承也日益薄弱,家庭的宗族意识和纵向联系减弱,家庭观念淡薄,家长的一些本位思想、拜金主义、价值偏差对下一代造成负面影响,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成了家庭和谐健康发展的桎梏。

(五)多元文化冲击导致传统价值观念培育挑战颇多

当今社会由于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以及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常态,让正在接受教育且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致使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青年大学生由于受年龄、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多元价值的辨别和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侵蚀,沉溺于庸俗、媚俗、低俗的文化,甚至一部分过分推崇西方腐朽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大学生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只相信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同时,部分大学生极端崇尚个人主义,过分张扬自我,并不考虑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我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例如过度热衷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以为意,认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的一些礼节过于俗套、陈旧和繁琐,认为其过于束缚自身的自由,因此将社会弘扬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抛之脑后,逐渐偏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难度。

三、以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主要路径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核心步骤,但由于上述诸多现实困境的存在,使得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挑战颇多、内化不足、教化不力,在涵养大学生使命担当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以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来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显得尤为重要。有效提高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新媒体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优良家风、网络育人相融合,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从重知识到德智并重、从重外在到内外兼修、从个体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从价值偏离到担当奋进的飞跃蜕变,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涵养一心向阳的“信仰之力”、顶天立地的“担当之力”和不畏浮云的“赶考之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进程。

(一)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经过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政策方针,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战略理念。在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中,我们同样要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和特征,深入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把握好全面性与整体性、系统性与整体性、过程性和结果性,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贯穿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提升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全员育人作用。要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构建“齐抓共管、专兼贯通、师生协同”的教育模式,最大程度上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和功能。首先,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作用。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学术魅力,有利于青年大学生高尚品格形成和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达成。专业课教师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学习,精学、精研、精思,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讲授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观念传授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相关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涉及优秀传统人伦道德问题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同时,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恪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操守,展现高尚的师德师范。其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应有之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骨干力量,要适时开展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专题教育并融入日常教育,通过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素质拓展、谈心谈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诚信”、“孝道”、“仁爱”等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开设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专题讲座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朋辈教育是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选树道德标杆、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文化;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积极反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表现,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推动整个班级向好、向上、向善发展。

二是整合校园资源,增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全方位育人作用。整合校园资源,增强人伦道德教育的全方位育人作用,是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学校要高位推进、统筹协调,制定全面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目标和计划,从而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作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纳入多学科课程体系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倡導校风、校训、学校精神,宣传和践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志愿者协会、爱心助学社、红十字会等各种社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利用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内容和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把握关键节点,增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育人作用。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前到课后、从学业到就业的关键时间节点。抓住入学关键节点,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例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发挥毕业典礼的育人作用,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二)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社会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心合力。通过加强社会治理、重视社会实践和健全设施建设等多种举措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渗入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整体性的社会交往关系中,有助于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要发挥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党政、政法、经济等部门的价值引导作用,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作为制定制度、政策、规划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圭臬。用具有人伦道德精神的制度来规范和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让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成为社会风尚和行动自觉;同时,要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同法治社会建设相结合,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贯穿到法律实践中,用法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来增强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要增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社区、乡村和社会文化团体的价值引导作用,让道德实践和精神文明活动成为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加、学有所获的日常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中来,实现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学雷锋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等,让“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片面学”变成“深入学”、让“阶段学”变成“长期学”,让青年大学生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传播到城市社区和乡间村落,在社会上掀起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时代热潮和潮流风尚。

最后,完善基础设施。要开发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公共设施和公众场合的价值引导作用,让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成为青年大学生时时可见、处处能闻的行为准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各类场馆和基地的建设,实现线上展馆和线下展馆的同步构建和开发;充分发挥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机构的育人功能,让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与近代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渗透到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引导青年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远大抱负。

(三)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占领网络媒体新阵地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对于网络文明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效能,“人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传播和社会构建时代”,给当今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有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有利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对网络伦理行为进行全面的约束,保证网络社会发展的有序性。

一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向的、有教育意义的价值观念占领网络媒体新阵地,将一些不法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自媒体的审核和管理,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导公众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大力倡导自媒体从业者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对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和处罚措施,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二是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发挥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网络育人功能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合作建设专门传播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微课程等多种形式,展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精髓和价值;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等,推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内容和价值观;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网民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网络社交氛围;邀请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名人,例如著名演员、知名博主、网络红人等,参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传播和推广活动,通过他们的网络影响力和粉丝效应,扩大优秀传统人伦道德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例如网络征文比賽、微电影大赛等,向广大网民普及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知识和理念,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和素养;大力选树和宣传时代楷模和优秀人物,大力宣传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法治人物、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

(四)以新时代家风建设促进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等的重要体现。“家风家教是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德育教化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家教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形成、价值观确立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与促进新时代家风建设相融合,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学习修身之法、处世之道和治家之则。

第一,家长示范引领。家长对后代的影响是远大而深刻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家长以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严慈相济等教育方式,借助父母对子女的爱与期望、子女对父母的信任与依恋的亲密情感,倡导和传承父慈子孝、勤俭持家、睦亲和合、勤勉好学等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观念。“道德、人格的修养涉及方方面面,傅雷对细小事也不放松,他向傅聪指出:做人要从小处做起,从家里做起。”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曾多次教习儿子傅聪关于父子、母子、兄弟、夫妻尤其是师生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给孩子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示范引领。可见,家风家教伴随一生,从家风建设的基础层面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第二,倡导家庭礼仪。家庭礼仪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规范,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新时代家风建设要汲取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的精粹精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对家庭实体环境最好的解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形成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倡导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注重卫生等家庭礼仪,让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和整个家族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家庭和宗族事务,共同承担责任,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整个社会尊重伦理而和谐相敬、充满活力而富有生机。

第三,强化家训家规。家规家训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新时代家风建设中,可以结合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价值理念和家族传统,制定符合现代社会的家规家训。定期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参加优秀传统人伦道德讲座、阅读经典书籍、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活动,尤其是立足青少年发展实际和德育发展规律,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个人修养、学识见识、创新精神、审美意识以及劳动教育的培育。

(五)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内驱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自我教育是青年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青年大学生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青年大学生通过反思和学习,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而转化为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一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要加强大学生的意识教育,使青年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定位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加强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价值认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将走向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弘扬和传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青年大学生将成为领导干部、骨干精英、专家教授等,成为多数人学习和效仿的模板和标杆,因此大学生要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充分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及自己在传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的重要性。

二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传承优秀传统人伦道德中蕴含的人际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牢固树立“立德立功、成己成物、尽伦尽制”等价值理念,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怀。

三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转化能力。情感体验是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转化的关键。青年大学生应该自觉深入学习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理论知识,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加强对于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将所学到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是否符合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要求,通过自身行为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内涵和价值,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教育和传承中来。

总之,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对于青年大学生塑造人格、培养品德、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对于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针对涵养大学生使命担当的难点、痛点和盲点,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新媒体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路径的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教育为涵养大学生使命担当指明了方向,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to Cultivat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Wang Banggen Fu Qiong

AbstractExcellent traditional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contains rich moral resources and values, and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mission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traditional values promoted by excellent traditional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rnalization, ineffective education, and gradual decline. Relying on the path of school, society, new media, family and student self,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to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which is to enhance the role cognitive awareness and mission ability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ccelera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young college students; traditional human ethics and morality; cultivation;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責任编辑 李 雯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
浅析提高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途径
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
浅析新时期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传媒类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论网络舆情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试析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