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海青年运动的地域特征

2024-05-08 01:00马有林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中国式青海

马有林

摘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根本性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百年青年运动持续不变的主题,二者共生共进,交织交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以青年运动为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时代价值,贡献青春力量,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域,以青海青年运动为探讨对象,总结探究现代化进程中青年运动所呈现出的鲜明地域特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青年运动;青海;地域特征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举和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同样也为当下青年发展赋予了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寄予崇高期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他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来考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青年发展,青年发展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青年运动为载体,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共同建构起中国“强起来”的发展逻辑。

一、理论溯源:现代化和青年运动的出场与发展

现代化和青年运动作为理论意义上的概念,几乎同时出现在近代史背景下的中国。“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出场与西方不同,中国是被迫卷入现代化之中的,青年作为一支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伴随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经过新思想洗礼觉醒后的青年群体伴随着现代化的提出走上历史舞台,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通过一次又一次发动青年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一)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实现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心愿。从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现代化中国始终只是笔端畅想、纸上蓝图。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进历程:1840年起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被迫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现代化道路上,长期处于不断摸索、缓慢发展的阶段;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党的领导下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现代化”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至此,现代化向中国式发展和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由成形逐步向成熟阶段迈进,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和建设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更高层次,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越性,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二)青年运动的前世今生

中国青年运动真正以组织化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是从“五四运动”开始。自鸦片战争以后的70年中,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遭到西方列强数次大规模侵略,当政者懦弱无能,统治腐败,国力一路下滑,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国人民蒙受亡国灭种的危难,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低谷,中国社会急需寻求救国救难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爱国力量。“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民族危难之时,爱国青年汇聚磅礴青春伟力,挑起救国救民大梁,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觉醒后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思考,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直接导火索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开端,“青年运动”这一概念由此开始出现在民众视野。“在老大中国底层社会中,青年运动是很不多见的,自从‘五四以后,青年方渐渐为社会所注意,青年运动也方渐渐地开始。”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青年运动也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以争取民族独立为根本任务,推翻封建陈旧政治体制和与外来强权抗争的社会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时期;以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围绕改革开放为目标,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争做“四有新人”和以市场经济为切入点,争做经济建设的弄潮儿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围绕新任务新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进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与祖国和时代共进步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青年运动的现实目标、根本任务、运动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不变的时代主题。

(三)地方青年运动的定位与特色

“五四运动”以来,全国青年运动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持续助推中国革命走向高潮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青年运动从“干革命”转为“搞建设”,有力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新胜利。改革开放打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大门,青年运动又以争当新人和争当弄潮儿的新形态,积极融入改革洪流,激发经济建设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运动以崭新的面貌堪当大任,奔赴精准扶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基层一线,展现新时代青年新作为。青年运动百年历史演进,各地青年运动以不同的地域特色融入全国青年运动大潮,汇聚成中国青年运动的滚滚长河,作为支流的地方青年运动以独有的姿态迸发出光彩夺目的激浪,书写各具特色的历史篇章。

青海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画卷中,青海青年运动扮演了可爱可敬的重要角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五四爱国运动影响,青海青年率先觉醒,涌现出了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维护女权的先进青年邓春兰;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西路军青年红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青海学生和青年军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青海青年运动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海省工作委员会成立”,此后,青海各地建团工作陆续展开,广大青年纷纷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青年运动成为推动青海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改革开放时期,青海青年在获得新生的青海各级团组织带领下,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以“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大学生就业创业等为抓手,和全国人民一道融入改革开放洪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全省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各行各业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新青海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展现了青春担当。

二、实践探索:现代化进程中青海青年运动的发展演进

青年运动百年辉煌历程与现代化百年发展进程交相辉映、同频共振,成为百年历史长河中闪亮的青春荣光。在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以不同的姿态和形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迈向前进,其中,青海青年运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书写了壮阔的发展进程,创造了独特的时代价值。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排头兵

从1919至1949的30年,是血雨腥风、流血牺牲的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不折不挠,经过28年的艰苦奋战,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党领导人民曲折奋斗、荡气回肠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热血青年不惜抛家舍业、流血牺牲,在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他们“踊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展现出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广大青年走上街头,力争主权,参加革命,奋勇杀敌,成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先锋队、排头兵。“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在五四精神的感召激励下,此后的青年运动沿着爱国和复兴的逻辑主线参与改革建设实践。

此时的青海青年运动作为全国青年运动的支流,在参与民主革命、抗日声援、解放战争中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品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受其影响波及全国各地,一批青海籍的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西宁部分学校学生参与游行活动,“5月4日,西宁(1929年1月青海建省前隶属于甘肃省)各校学生闻风而动。南大街高等小学、西宁蒙番学校等校部分师生率先走出课堂,上街游行。他们手里持五色彩旗,高呼‘打倒卖国贼‘还我青岛‘誓死反对二十一条和‘抵制日货的口号,在大街小巷向群众宣传‘五四运动,号召各商号店铺停止贩卖日货”。红军长征途中,红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在甘孜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编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出发北上,朱德等率领“红四方面军左纵队及红二方面军总计约3.2万余人,分两个集团、四个部分由四川色达县日清沟等地进入青海省果洛班玛地区。”“自1936年7月1日李先念率领的先遣军进入唐摇沟起,到27日红二方面军全部走出班玛为止,红军在班玛地区活动时间共26天。”仅20多天时间里,红军同少数民族群众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第一次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的种子,其中不乏很多青年红军战士。抗日战争期间,青海西宁学校师生行动起来,纷纷直接或间接参与抗日活动,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行动,相继成立自己的学生抗日义勇队。“西宁地区所有的中、小学以及民和、乐都、互助、大通、贵德、湟源、化隆、循化等地的47所学校的学生也先后成立了抗日宣传队,据统计,当时全省的中小学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组成的抗日组织就多达53个。这些组织成立后,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抗日义勇队的倡议下,于10月28日成立了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并将各学校的抗日组织统一定名为‘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同时,青海各族青年通过创办报纸杂志、刷写标语口号、散发传单、演讲、墙报、文艺巡演、组织集会和游行示威等形式,走上街头,奔赴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主办了一份《学生抗日旬刊》,每期印数达1000份,主要登载省内外有关抗日运动的新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行径。各校学生还联合举行抗日讲演竞赛会,并走上街头,分赴乡村,进行化装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与西宁相呼应,在北平的青海籍学生,也将他们出版的宣传抗日的刊物、传单寄送到西宁各学校,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这些宣传活动对于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的活动唤起了民众爱国意识,为推动全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给予了有效的青海声援。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时期的突击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新纪元,拉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序幕。这一时期的广大团员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喊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展现出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广大青年以突击队的形式参与社会主义革命,投身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培育新人运动,中国青年致力于成为社会主义新人;以城镇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上山下乡运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推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青年运动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融入其中,为新中国建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青年运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青春价值。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广大青年,离不开全国各地青年的艰苦奋战和突击攻坚。青海青年运动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建设浪潮,和全国青年一道在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伟大实践中,敢于拼搏,勇于创造,激情满怀,热情高涨,为青海建设建功立业,创造无数奇迹。新中国刚刚成立,保卫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成为党和人民的头等大事,全国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纷纷参加支援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时间成为青年运动的主流。青海青年积极参与到支持抗美援朝的队伍中,比如团员蔡有生自发组织宣传队、自编自演新戏、在街头、市郊上演。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迅速发展,“截至1951年8月底,全省有6713名各族青年和学生报名参军,74万人订立了爱国公约。全省捐款124万余元,超额完成了捐献3架战斗机的光荣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争当突击队,攻克难关,各地区各领域青年突击队奋勇争先,在建设中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1958年3月,青海省互助县开展“水利化”运动,互助县“巴洪乡一个由18名土族和汉族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置生死于度外,系身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破劈坚石,6天时间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打通了这条干渠上一段艰险的地段”,成为该干渠道开路先锋。同时,还有山东河南等地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奔赴青海高原格尔木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青海省改革建设生动实践中,广大青年攻坚克难,突击艰险,完成了当时环境下难以想象的目标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弄潮儿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关键起点。全会召开不久,共青团开始恢复正常工作。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共青团广泛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出手”“五讲四美三热爱”“争做‘四有新人”等活动,在历史转折中释放新的活力。广大青年在团组织的团结带领下,“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以此激励青年奋发有为,推动改革。

这一时期,获得新生的青海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勇立潮头,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深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推动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争创“青年文明号”,开展保护母亲河、大学生就业创业等为抓手,和全国人民一道融入改革开放洪流,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创造了青海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繁荣稳定,现代化进程加速迈进的实践价值。比如1981年10月,“全省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94年4月22日,“团青海省委在西宁铁路分局举行命名仪式,拉开了省窗口行业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序幕”;“1991年5月3日纪念‘五四青年节72周年表彰大会在西宁体育馆召开,60名先进青年分别被授予了青年科技教育先锋、生产劳动模范、优质服务标兵、企业管理新秀、文艺体育明星、维护治安勇士等光荣称号”;1999年3月,团省委在西宁地区组织近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的以“保护江河源头,再造秀美山川”为主题的大规模街头宣传和护绿实践活动,启动第一个“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此外,这一时期的青海青年还奔赴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志愿奥运、环境保护等各条战线,展现了哪里需要,哪里有我的责任担当和青春榜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征程。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青年,青年运动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在团组织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強、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广大青年始终以此为目标,以不同方式为之奋斗拼搏。

这一时期的青海青年,坚守初心,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投身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各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新青海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展现青春担当,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争当生态高地排头兵,“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等内容持续巩固拓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保护三江源,一路清洁行等品牌活动,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2370场,吸引34.4万青少年参与。建设青年林、共青团绿化带等示范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团属绿化项目1.78万亩”;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青海省委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着力打‘造青春建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先后投入380余万元经费用于创建工作”以青春之伟力促进民族之团结。积极举办以“‘1+100·服务青年、青年之声·青海为主题的‘三联四做青春助力脱贫攻坚百名优秀青年联百户系列活动”;青年有担当,战“疫”有力量,疫情发生后,团青海省委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助力疫情防控,“迅速组织号召省直机关企业战线组建青年突击队,以青年文明号为主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冲锋在前、主动作为。各级团组织闻令而动、积极请战,先后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478支,97个青年文明号、9490名团员青年冲锋在前,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成为疫情防控“一盘棋”中的一支可靠力量,体现了青海共青团的青春担当。”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建功,用担当和勇气书写时代画卷,青年运动的精神和行动在新一代青年手中接续传承。

三、时代赓续: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青海青年运动的特征彰显

时代在变,青春永恒。百余年来,广大青年始终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海青年与全国青年一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青海篇章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持续掘进,共向未来,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青海青年运动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不懈奋斗史。中国青年运动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且能够创造青春辉煌,以不凡的青春伟力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在于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任弼时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运动历史经验时,曾指出:“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次伟大的青年运动,所以获得光辉的成绩,都是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如果離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当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发生某些偏差时,那么那里的青年运动也就会随之而受到某些程度的损失。”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指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青年才能健康成长,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青海青年运动持续壮大、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二)青海青年运动为促进全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各地青年运动各有其特点,但在运动方向、目标任务、时代背景、所处环境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从历史视角来看,各地青年运动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以党中央和团组织领导的青年运动为主流,各地青年运动积极配合,自觉融入,全力支持,在坚持主流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实际推动全国青年运动走向高潮或取得成功。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当时在党中央的推动下,延安青年运动成为全国各地青年运动的主流和方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所以二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全国青年运动是由各地(各区域)青年运动组成的整体,各地(各区域)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指导部分,部分推动整体,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于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实践中,而青海青年运动作为地方青年运动之一,也为促进全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广大青年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先锋力量

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先觉者,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先锋力量,过去、当下和未来都是如此。由广大青年参与发起的青年运动成为各个历史时期实现社会重构、改革、转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比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在“五四运动”的助推下,中国革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纵观百年青运史,青年运动以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在革命、改革、建设和新时代的关键节点,广大青年总是以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冲在最前面,积极发挥先锋主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党的中心任务,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以青年运动为载体依然堪当大任、拼搏前行、当之无愧,青海青年必将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新征程上继续发挥先锋作用,贡献青春力量。

(四)助力民族伟大复兴是青海青年运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党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怕牺牲、浴血斗争,敢于拼搏、辛勤劳动;敢闯敢干、引领风尚,自信自强、刚健有为,在中国革命、国家建设、社会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伟大光荣。历史和现实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了青年运动自始至终不变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想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一主题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青年运动的主题,也是青年运动朝气蓬勃、不断发展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青海青年运动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主动融入全国青年运动,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创造更大的青春胜利和青春荣光。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hai Youth Movement in the View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Ma Youlin

Abstract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d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hich profoundly answere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how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constant theme throughout the centennial youth movement. The two coexist and progress together, interweaving and blen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different times,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take the youth movement as the carrier to create the value of the time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tyle, contribute youth strength, and always be the vanguard for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tyl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Qinghai youth movement as the object of discussion, and summarizes and explores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th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Key wordsChinese modernization; youth movement; Qinghai;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 谭绍兵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中国式青海
中国式民主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大美青海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中国式失败
青海“闯关”
中国式性感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