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4-05-08 01:00毛哲山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创业

毛哲山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日益成为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系统梳理和科学分析返乡农民工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于学术研究和政府制定相应政策都有一定意义。运用CiteSpace5.8(R3)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2006—2023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859篇相关文献进行核心机构、核心作者、热点、关键词共现和突发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近17年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文献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但本领域研究的作者之间、核心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该群体创业政策支持、影响因素分析和创业质量提升等领域;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建设之间的融合是近年的重点议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提升本领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力度,在加大对其他多元返乡创业群体关注度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充分融入返乡创业的全过程。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CiteSpace;趋势分析

一、引言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进入逆城镇化和郊区城镇化并行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增加和农村生活质量提升,返乡创业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一种理性选择。根据既有文献,对返乡农民工相关报道最早始于2005年,但从国家制度层面看,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才首次做出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决定。2015年,为配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随后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都有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更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注入了新的动力。相对于就业,创业对从业者有更高的资金和技能要求,但如果创业成功,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远超单一就业行为,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且解决农村剩余和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重要路径。回顾过去17年,国内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方法不断更新、深度不断加强,相关议题也更加广泛。全面梳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学术生发点、聚焦热点、研究前沿等问题,把握本群体返乡创业和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趋势展望,有利于提升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针对性。

二、近17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自2008年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前,报纸和期刊对于该问题已有一定关注。现有文献显示,最早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报道始于2005年《黑龙江日报》的时事报道。2006年《理论导报》等学术期刊也开始刊登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理论文章,开启了对农民工创业的学术研究。在此需指出,农民工群体是在中国户籍制度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国外“流动人口”群体研究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本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本文以2006—2023年为研究区间,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题,检索得到期刊论文877篇,剔除其中会议通知、政府文件和相关度弱的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859篇。为实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直观化,本文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5.8(R3),以Keyword(关键词)、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为节点,将时间切片长度(Slice Length)设置为1,对最终得到的859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并结合可视化“图谱”,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历史、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年度发文量和驱动政策分析

从图1的年度发文数据来看,2006年开始,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量呈不断递增趋势。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相继提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后,2009年本主题论文发文量提升了4倍。此后十几年里,虽然农民返乡创业的发文量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处于高位。

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的发文量与党和国家对于农民工群体的重视度密切相关。图1显示,近17年中,本领域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和2015年是两个关键拐点。2008年发文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整体定位,以及同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2015年成为一个重要节点,与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驱动相关(表1)。

(三)高产以及高被引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本领域作者进行分析,将阈值(threshold)设置为5,即只统计5篇及以上发文者,共得到在2006—2023年间的10个本领域的高产作者(表2)。经过16年的积累和沉淀,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领域已涌现出一批成果丰硕的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是江西农业大学的朱红根和张秀娥,发文量都为12篇,排在其后的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刘溢海,发文量为9篇,福建农林大学的黄建新和华南师范大学的曹宗平,发文量都为7篇。整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本领域的高产学者群,这对于引领和推动本领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论文引用率的高低是该论文学术价值和专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论文引文数据来看(表3),高被引文章数量较多,其中朱红根《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用234次,阳立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被引用161次。近16年高被引论文发表的时间段,集中出现在2008—2012年(占70%),这与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注度以及总体发文量相关。从高被引论文主题词来看,90%为实证类文章。从学科类别來看,70%发表于经济类期刊。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高被引论文表2中,江西农业大学朱红根排名第一,而且其带领的团队有5篇文章上高被引榜,显示朱红根团队以及江西农业大学在本领研究具有领先优势。

(四)作者及主要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分析

共现分析是Citespace软件开发的重要功能,其方法论基础是心理学的邻近联系法则,是指曾经在一起感受过的对象往往在想象中也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想起它们中的某一个的时候,其他的对象也会以曾经同时出现時的顺序想起。共现分析反映出不同学者、区域或机构之间进行相关研究的联系密度。常见的共现分析有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共现、发文机构合作共现等类型。

图2为作者合作的共现分析图谱,其中关键节点为作者,节点字体大小代表其中心性的高低,节点间连线密度显示不同学者之间的合作密度,连线越粗代表合作次数越多,连线越密代表合作团队越大。图2左上角标注信息来看,作者合作共现图谱中共有网络节点(N)245个,连接线(E)162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54,表明学者之间合作程度不高。作者之间联系相对紧密的有张秀娥与孙一博团队、朱红根与陈昭玖团队、胡俊波与胡雯团队、曹宗平与唐甜团队等。图2中连线数量和粗细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已形成几个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核心团队,但团队之间联系少。

图3是发文机构合作共现图谱,图谱中字体大小反映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图谱显示,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领域发文比较多的机构是吉林大学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四川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等。从图3左上角标注信息看,机构合作共现图谱中共有153个节点(N),连接线(E)和网络密度(Density)均为0,说明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关联度弱。

三、近17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期刊论文的核心概念,也是一篇论文需要重点解释和说明的对象。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对该领域文献研究的热点议题进行更科学准确把握。节点和字体的大小代表在本领域研究的关注度的大小,节点和字体越大,代表其研究的关注度越高。本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得到返乡创业、农民工、乡村振兴、影响因素、创业意愿、社会资本等主要聚类,聚类模块值(Q值)Modularity为0.7664>0.3(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介于[0,1]间且靠近1,说明聚类结果内聚性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结合图4和表4中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分析结果,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意愿分析

学者倾向于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创业的相关因素,比如郑少锋以重庆市6个镇为调研区域,朱红根以江西省1145个样本为分析对象,熊智伟以江西省262个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分析对象,童星以江苏盐城市为调研区域,吕诚伦以湖南省482个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刘玉侠以浙江省为调研区域,王亚欣从交互论的视角以QB村为调查区域,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上述研究从教育、社会网络、技能等多个维度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返乡创业培训与创业质量研究

知识和技能的缺失一直是左右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重要障碍。进行有效创业培训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素质,促进其成功创业的有效途径。学者们分别从创业培训对象甄别、创业培训需求把握、创业培训机制选择、创业路径选择等不同维度对此进行分析。刘奉越认为,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创业培训需要结合农民工自身的特点,提升其创业素养。吕莉敏认为需要确保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杨燕指出需要打造更优返乡创业农民工培训共同体。?杨光认为需要关注返乡创业农民工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短板,让创业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整体上看,农民工受教育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返乡创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知识技能,能够有效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质量。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驱动研究

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战略迅速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词。无论发文量还是发文期刊等级都迅速提升(发文258篇,核心68篇)。本热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1)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研究,通过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的耦合机制,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式成长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返乡农民工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具有扭转乡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土地利用低端化的内在优势;(2)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引力研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整体上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性利好。这种良性政策环境不但可以提升农村和农业对于农民工返乡的吸引力,而且可以通过对公共资源的均衡性分配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质量和成功率;(3)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研究。刘志阳和朱纪广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与其创业绩效有密切相关性,经验驱动型的创业效果要优于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同时,要关注返乡农民工的主体作用、资本整合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

四、近17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主题变迁分析

既定领域的研究主题,都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动。运用知识图谱Citespace的主题变迁研究功能,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变化,研究主题也在变化。可以通过“关键词突现性(Burst detection)”“关键词时线图谱(timeline)”“关键词时区图谱(timezone)”三个主要途径来分析和验证某个时间段内“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关键词变化,进而精准把握本研究主题的研究趋势和前沿动态。

(一)关键词突现性分析

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性(Burst detection)用来探测在某一时段关键词引用量有突发变动情况,反映出本研究在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心。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得出2006—2023年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关键词突现(表5)。根据表5所示的突变关键词(红色)的变化,可以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变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6—2011年,研究关键词主要是回乡创业、创业、金融危机,其现实背景是基于国家层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注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国家制度推动和现实经济压力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始成为热点议题;第二个阶段是2011—2017年,学者研究的关键词是支持系统和创业创新,这意味着在国家“双创”战略推动下,学者力图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优化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度环境,推动“双创”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三个阶段是2018—2023年,学者研究的关键词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影响因素。本阶段研究与乡村振兴高度相关。学者多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视角,分析如何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二)关键词时线图谱分析

图5展示随着时间变化,关键词以聚类方式展现出来的变化。可以发现从2008年开始,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以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聚焦于“政策建议、制约因素、人力资本、创业路径”等问题上。从2012年到2019年,在研究关键词上开始出现分散化趋势,但是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加,非常明显的变化是对于“乡村振兴”“创业绩效”两个关键词研究的强化。首先是“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学者分别从“宏观影响”“社会创业”“收益”“精准扶贫”等维度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另一个显著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创业绩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学者集中对“创业过程” “作用机制”“成长绩效”“制度环境”等关键问题,研究如何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效果。

(三)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图谱分析,可以直观看出随着时间变迁,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分年度变化趋势,图谱中字体大小反映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即在这个时区本领域研究议题的关注度大小。关键词时区图谱(图6)和关键词突现图谱(表5)有很强的重合度。整体上看,虽然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农民返乡创业的研究,但到2009年才出现本领域研究的空前发展,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风险、创业转移、影响因素等方面;到了2013年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深入,研究开始转向社会资本、创业绩效、成就动机等更深层面的内容;2017年也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开始和乡村振兴战略大量结合,研究成果也相对增加。2020年以后,在新冠疫情下,无论从本领域发文量还是研究热度来看,都有一定的下降,学界对于本领域研究除去沿袭既往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外,开始关注创业质量、双向嵌入、绿色创业维度等。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视角更高,并开始有意识地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适度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属于典型的应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从研究热点分布图(图4)可以发现,学者在对本问题进行研究时,围绕研究主体进行的多是“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创业绩效”等研究,采取的方法也多是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整体上看,定量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大规模问卷的形式发现一般的规律性,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问卷调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研究主体和创业区域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比如返乡农民工群体间社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这种社会能力差异性对于其在城市社会融入度、返乡创业模式选择都有很大影响。同时,中国不同区域特别是农村之间的巨大经济水平差距,也让返乡创业的模式存在很大区别。如何让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更深入和具有针对性,也需要发挥定性研究的优势。比如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跟踪研究方法、访谈法等,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区域和返乡个体不同的创业模式选择和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定性研究的不足,能够让研究对策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相结合

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的近17年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研究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密切的联系。2008年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的高潮。2017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后,国内学术研究又出现了将乡村振兴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相结合的走势。当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关注,也是本问题研究一直处于学术研究热点的关键所在。

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202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国家上述的这些顶层设计标志着维护生态和谐、推动健康环保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全面发展的坚定走向。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绿色创业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奎恩(Quinn)提出后,国外的学者一直在发展和完善其评价测量、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反观国内,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绿色创业研究的借鉴和绿色创业教育导向研究,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后续本领域的研究,需要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对返乡农民工绿色创业进行深入探讨,不但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筑牢乡村发展的生态屏障,而且对于解决农村就业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提升对其他返乡创业人员的关注度

到202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人,无论从人口总量还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都不容忽视。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制度层面还是学术研究领域,都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挖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的双重推进,一方面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返乡创业的群体也在不断增加和分化,出现了规模性的“市民下乡”现象。从整体上看,返乡的群体不单单是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还有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相对于农民工群体,其他返乡创业的群体无論在文化教育资本、社会关系资本、经济资本等层面,都有一定比较优势。那么针对不同的返乡创业群体,返乡创业模式选择、行业领域和心理预期等都存在差异性。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无论在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明显不足,未来在本领域,尚需进一步强化对返乡创业的其他多元群体的研究。

Research on Hotspots and Trend Analysis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ee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Mao Zheshan

Abstract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ystemat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Using CiteSpace5.8 ( R3 )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e institutions, core authors, hot spots,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suddenness of 859 related literature on the study of "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CNKI ) from 2006 to 2023.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17 yea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s a whole, bu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core institutions in this field is weak.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migrant workers '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ship mainly focus on the support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 key issue in recent years.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 this field, whil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other diverse groups of homecoming entrepreneurs, fully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homecoming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CiteSpace; trend analysis

责任编辑 纪秋发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创业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核电项目设计质量信息收集与分析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