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

2024-05-08 04:37徐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内容

徐杰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渗透。小学语文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渗透中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对德育渗透认识不足、渗透方法单一、德育能力不足等,并且各学科之间泾渭分明。因为有了独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与德育相关的教育内容涉及极少。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各学科都要承担起培育学生道德理念的重任,利用学科渗透,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校更加关注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虽然学校课程中有专门设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各学科与德育课程相对独立,未能在各学科之中渗透德育,利用好这些学科中的德育资源。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课程是重点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指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拥有良好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教科书中拥有大量德育教学资源,选取的课文中既有古诗词、民间传说等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又有培育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单元活动。这些教学内容都为教师在学科中渗透德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内容,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进去。所以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有着良好的条件,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小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教育技能方面实现“同步进步”,必须加强学生德育。特别是在现代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德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已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其影响深远,不可估量,具体表现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但需要专业知識和文化,更需要内部文化底蕴,这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提高教育素质,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而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文以载道”。语文学科选取的古诗词、古文承载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重道德修养的培养,课本上选取的很多课文或多或少都对学生有道德方面的教导,这就是很好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将古时的道德培养与现代的德育结合起来,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文化内涵,实现思想文化的双重现代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不足

(一)教师对在语文中渗透德育认识不足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指将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熏陶。德育的渗透更多的是相对自然和谐的方式。但是让很多老师深受困扰的是该如何在不干扰语文教学的情况下渗透德育,具体表现为渗透什么、何时渗透、渗透多少、怎样渗透等问题。正是因为对渗透一词无法正确把握,或是用力过猛,偏离语文学科的主题,把语文课上成德法课或者思政课,喧宾夺主,主次不分;或是语文学科和德育有着巨大的割裂感,先把语文知识教授完,再顺带按德法课的方式花上几分钟上一上相关内容,一笔带过,并不深挖,流于形式,使得德育浮于表面,也不够自然,完全无法体现渗透二字,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影响也是十分有限。

(二)教师对德育渗透理解不透彻

学生有时很难理解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例,便于学生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选取教授内容。语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从而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道德行为。这种联系应该是有限的、友好的和自然的,学生愿意接受的。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基于学生生活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此外,由于缺乏立足实践的教学,教师教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只能照本宣科,缺乏有效性,无法对学生产生影响,也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德育渗透方法单一

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或是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讨论。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很难做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上看多聚焦于爱国主义教育,缺少全面性。但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其实有非常大的德育资源优势。但大部分教师还是会选择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主动开拓创新。实际上有些内容也可以运用现在常用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德育内容,而不是上一堂老师长篇大论,枯燥乏味的思政课。

(四)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不高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原有的观念和能力已远远不够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在课程中学习、提升自己,提高德育能力。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高。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技能,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控制,是德育有效渗透到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阅读有不同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学生可以轻松而具体地感受到他们的思想。然而在识字、写作实践、口语交际等领域的教学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有些教师可能会在教学中探索显性德育内容,但隐性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对语文教科书还需要认真研读。

三、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

(一)深挖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

语文课本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组织和编写的。它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教和学的用具。教科书内容广泛,从天文学到地理,从古代到现代,从内到外。如果德育渗透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有形、丰富、详细和全面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作为向学生传播道德知识的手段。

语文课本共有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单元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和综合性学习六个板块。在这些板块主题中覆盖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德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又可以分为汉语言文字、传统古诗词、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统艺术、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也有大量彰显革命文化、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当然也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作为德育资源的课本内容占比非大,比如五年级上册,德育内容占单元篇幅比重大,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材对德育渗透非常重视。在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德育资源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单元导语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其中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都是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凝聚了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又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导语为艾青的“为什么我都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本单元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导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着相似的德育内容,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所选课文都共同传递了家国情怀,以古诗词和课文的形式呈现,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还有一些单元虽然导语并不属于德育渗透内容,但是所选篇目则可以挖掘德育渗透资源,隐性传递德育内容。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语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选的课文《搭石》却向学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帮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德。结合以上事例,老师在挖掘课本内容中德育资源时,既要重视外显的德育内容,也要深挖内敛的德育因素,语文德育相互渗透,共同促进。

(二)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和渗透意识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制定者,而且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导师和合作伙伴。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小学语文德育,教师首先要具备渗透德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要求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对德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校层面,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讲座来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学校要组织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了解德育渗透的相关方法,掌握德育渗透的理论和指导经验。教师要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提升教师德育渗透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

1.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参加阅读训练课程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技能、思维方法、视觉和情感感知也有一定的帮助。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无论是语文课本,或是教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课本,都有不少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环境保护等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对德育内容进行深挖或探索、渗透。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例如通过选择描绘自然图景的古典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些与自然有关的元素为何成为几千年来描绘的主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获得对道德思考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启示。

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写作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以及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还反映了学生的三观、理想信念,因此小学写作教学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作文陈述来呈现未来社会的生态视角。学生们思想活躍,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奇妙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态景观,例如为学生提供“祖国二十年后”“不同沙漠”等与环保有关的主题。这不但加强学生的环保道德教育,亦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环保问题,从小埋下环保的“种子”,担当环保的倡导者。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思想感情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还要跟进德育的发展。教师除了要注意思想和德育的传播外,还要掌握渗透的时机和渗透的内容,特别是根据教科书本身,并积极参与德育渗透培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