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引领下的数学乐文化课程构建

2024-05-08 04:37戴金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张謇课程内容思想

戴金花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传递,而是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落脚点,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引,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基于张謇思想,优化课程内容

(一)依托教学情境,丰富课程内容

张謇作为一名实业家,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因此要想搭建乐文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以具体的教学场景为前提。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简化为公式、概念的灌输。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并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为了优化乐文化课程,教师既要凭借教学经验提炼教学重点,又要以张謇思想为指导,从教育实用性的角度考量“为什么要开展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结合上述两个问题,教师重构教学理念,并围绕教学情境优化知识点的展示方式。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预习任务,即寻找生活中的千克和克。根据任务要求,学生或走进超市,了解每一个商品的重量,或利用互联网资源知晓1g和1kg究竟有多重。区别于以往的课程设计,教师要求学生用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搜集成果,并将他们的成果纳入课程讲解。考虑到课程讲解的趣味性,教师将学生搜集的信息转化为知识竞赛的题目。在胜负欲的驱使下,学生一边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输出自己的理解,一边从竞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而是秉承科学理念评判“答题者的回答是否正确”。

乐文化课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具体知识点。针对学生学情,教师从以下两种方式搭建教学情境,其一,围绕生活场景,搭建生活情境。其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情境。

(二)紧扣教学情境,延伸课程讲解

张謇的教育思想以发展儿童素养为主要内容,以“为国家培养可用人才”为最终落脚点。基于张謇的先进教育思想,教师不仅要在输入阶段丰富课程内容,还要重视知识输出,将“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纳入课程目标和内容。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致力于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视角,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与能力。通过将教学情境与知识测验相结合,学生既能在生动且真实的故事背景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在后续的问答中提升综合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拟定了一个测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展示了学校中的诸多场景。“视频中的哪些现象符合平移与旋转的概念?”结合上述问题,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并针对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分享。有的同学分享道:“升国旗符合平移的概念。”有的同学分享道:“正在跑步的学生符合平移的概念。”一般来说,每一名同学的关注点不同,他们给出的答案亦有所不同。针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借助生生互动得出最终的答案。校园里的哪些事物符合轴对称的概念?通过多个问题,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包含课程导入、课程讲解、课程复盘、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丰富数学课程的内容,教师重视课程复盘与课程评价,并依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测试题把握学情,调整课程内容。

二、基于张謇思想,设计特色课程

(一)融入多元要素,设计特色课程

张謇有着成熟的教育理念,他重视改革,重视德智体美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张謇还强调实业救国,强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在设计特色课程时,教师紧扣“五育融合”理念。并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要素融入课程内容。一般来说,特色课程的设计并不需要包含所有育人要素。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选择合适的育人要素,并将其融入特色课程。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一边提升数学能力,一边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由于数学与美术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围绕“图形的美感”设计课程内容。一方面教师展示诸多杂乱的图形,并要求学生将其分割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复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和概念,又能感受图形的美感。另一方面教师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结合起来拟定图形设计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学生尝试着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优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并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图形。虽然小学生缺乏理解能力和實践能力,但他们拥有较强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通过美术作品创作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具体知识的理解,还能从跨学科融合层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均发生改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紧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不同学段中的学习需求。基于难度不一的学习需求,教师拟定课程目标,并基于该目标填充教学资源。当明确课程目标后,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将多个单元的内容结合起来。凭借系统化的知识输出,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二)设计特色课程,融入名人故事

相比于低年级的小学生,高年级的同学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均有了较大程度地提升。在日常的乐文化课程设计中,教师紧扣张謇的经历输出其教育思想。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与教育意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输出名人故事。其一,基于张謇的人物经历,并融入对应的数学知识。其二,介绍张謇的先进思想,并借此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相比于传统的知识输出方式,学生既能在故事背景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解决数学问题,又能将语文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提炼其中的人文要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形成数据收集、整理意识;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融入“名人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张謇的办厂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张謇的办厂数据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根据数据特点,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点评观点的对错,而是展示张謇的人物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历史故事、人物经历与数据的结合,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并深入理解张謇,了解其诸多思想。考虑到课程讲解的趣味性,教师还展示了汉朝的张謇,输出其人物思想。

名人故事的渗透需要兼顾生动性与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为“名人故事”的特色课程时应做好前期的筛选。首先,教师要确保名人故事中的“名人”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其次,教师要基于名人案例挖掘丰富的数学思想。一般来说,名人案例中不仅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要素。凭借丰富的名人故事,学生可以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三、基于张謇思想,拓展乐文化课程

(一)紧扣社会发展,拓展课程内容

张謇在推进课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高站位。所谓的高站位就是要让教育符合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其一,紧扣课程标准,明晰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围绕社会发展趋势适当补充教学资源。其二,紧扣学校课程计划,将张謇思想融入教学流程。其三,紧扣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的“漏洞”,并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多模态表达的重要性。因此,课程内容的拓展不仅包含文字化的事例介绍,还包含动态化的视频介绍。通过动态化的社会资源介绍,学生一边加深对具体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一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简易方程》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基于“简易方程”拟定了下述例题。区别于以往的习题布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从例题的难度来看,教师拟定的例题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其一,简单的一步方程,其二,基础的二步方程,其三,较复杂的三步方程。通过社会案例与例题内容的结合,学生一边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一边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从实际的答题效果来看,只有学优生选择了较复杂的三步方程,但是在高效的小组讨论中,学困生和中等生亦了解三步方程的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在后续的作业布置中,教师根据习题的完成情况拟定难度不一、内容不一的例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既能在提交答案的过程中了解作答的正确率,又能知晓大致的修改方向。凭借答案与题目的对比,学生可以自主复盘简易方程的基本内涵。

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求循序渐进以及差异化。其中循序渐进讲求资源引入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乐文化课程中输出大量的课外资源,难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期待感。与此同时,差异化的资源引入讲求针对性以及“一对一性”。基于线上学习平台,教师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选择。

(二)紧扣地域文化,凸显张謇思想

张謇认为爱国要先爱乡。因此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除了要提炼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融入丰富的地域文化。凭借地域文化、校园文化、教学内容的融合,学生一边认识张謇、了解张謇,建立情感共鸣,一边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后续的学习与生活。目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其一,结合学校的课程计划,摸索乐文化课程设计的传统以及大致的方向。其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内涵融入课程内容。其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匹配以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逐步形成學科思维,并尝试着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由于扇形统计图离不开真实的数据,所以教师结合常乐镇的农业发展数据拟定教学案例。基于常乐镇的农作物种类以及农作物的产出数,学生既能了解本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又能在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明晰“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此外,考虑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还拟定了一个探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由于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完成探索,所以教师提前搭建好线上讨论小组,并了解每一个小组的探索过程。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大部分讨论小组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案例,搜集相应的数据,并基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制作扇形统计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干预他们的探索、讨论流程,而是及时记录各小组存在的问题。

张謇思想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所以如果教师直接将思想内容融入课程设计,难免会使课程内容陷入枯燥化、格式化的特点。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乐文化课程的效用,教师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有关张謇教育思想的书籍,参加学校举办的诸多讲座,教师提升自己的理论积累,优化后续的课程讲解。

综上所述,乐文化课程构建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往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基于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计划,教师明晰教学方向,并根据张謇思想填补具体的内容和资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课堂参与者。通过学情的预估,教师调整此前的课程内容以及标准。一般来说,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均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差异化的学情和学习需求,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凭借多模态的展示方式,学生一边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一边在学习中提炼张謇思想,将其应用于后续的生活与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张謇教育思想呈现出体系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确保针对性和适配性。

猜你喜欢
张謇课程内容思想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联墨双馨六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