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文化视域下的新疆红色旅游融合研究

2024-05-08 19:52严荣唐小琳
新疆财经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红色文化红色旅游

严荣 唐小琳

摘要:本文选取网络文本数据,以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新疆21个景区为例,对比分析景区的红色旅游体验文本和红色文化传播文本,了解建党百年文化视域下新疆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红色旅游中,游客对红色文化载体的感知最为强烈,能够对红色文化产生一定认同感,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同时,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其产生幸福感。今后可进一步推动新疆“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度,加强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和品牌打造,并借助营销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推动新疆红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D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24)01-0012-09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24.01.002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entennial Cultur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YAN Rong, TANG Xiaolin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8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online text data and takes 21 scenic spots in Xinjiang that have been selected as "100 Excellent Red Tourism Routes in the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ed tourism experience texts and re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texts of the scenic spots, so a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of the centennial cultur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it comes to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tourists have the strongest perception of the carrier of red culture and can have a certain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red culture,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d tourism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ve emotions of tourists during the tour are conducive to their happiness. In the future,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 in Xinjiang,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creative design and brand building of red cultural products,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ed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marketing, better inherit red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Key words: red culture; red tourist;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红色文化是熔铸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独特的精神文化,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力量源泉,还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介质。

现阶段,红色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红色旅游发展情况。如早期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学者便提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赣东北、井冈山等地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议中提出要注重红色文化挖掘和红色文化品牌打造[2-4]。在对红色文旅融合意义的探讨中,早期学者主要强调加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能够更好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中有了更重要的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载体,能够发挥增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作用[5-6],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8]。在对红色文旅融合机理的讨论中,有学者依据共生理论,在对山东沂蒙的考察中构建了红色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系統并阐释了运作机理[9],或依据共生理论分析台儿庄古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果[3]。在对红色文旅融合困境的讨论中,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红色文旅融合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存在同质化程度高、融合度低、参与度低等问题[10],在红色文化旅游差异化发展不足、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下,应从提升文化创意、游客体验等方面入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11]。在促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讨论中,有学者认为只有将文化价值置于红色旅游发展的首位,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12],对红色文化挖掘不深入,会导致红色旅游的革命教育感染性不强,游客体验感不佳[2,12-13]。

总体而言,红色文旅融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关于新疆红色文旅融合的研究较为匮乏。近年来,新疆有关部门提高了对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而掌握新疆红色文旅融合效果是促进新疆红色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在红色旅游情境中的旅游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色文化挖掘和红色文旅融合效果。因此,本文以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新疆21个景区为例,利用网络文本数据,对比新疆红色旅游体验文本和红色文化传播文本,分析新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二、样本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2021年5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百条线路共分3个大类,即“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和“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在“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中,新疆有3条线路上榜1。这3条线路分别是:“革命记忆·新疆足迹”精品线路,其中包括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等5个景区;“爱国守边·青春无悔”精品线路,其中包括昭苏县灯塔知青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博尔塔拉纪念园、一六一团小白杨哨所、塔城市红楼博物馆、克拉玛依一号井、克拉玛依展览馆、一八六团吉木乃口岸、西北边境第一连等9个景区;“屯垦戍边·红色兵团”精品线路,其中包括阿克苏人民英雄纪念碑、阿克苏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广场、军垦第一连、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等7个景区。本文选取上述21个景区作为研究样本,21个景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疆各族人民在新疆解放、发展和建设中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21个景区体现了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如建设边疆的红色文化、独一无二的兵团文化、民族团结的红色文化以及保家卫国的戍边文化(见表1)。

1.建设边疆的红色文化。新疆和平解放后,国家在新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公路铁路、勘探石油资源、进行城市建设等,切实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建设边疆红色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有昭苏县灯塔知青馆、克拉玛依一号井、克拉玛依展览馆等。

2.独一无二的兵团文化。兵团文化又称军垦文化,是新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屯垦戍边的职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激励着兵团人民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展现独一无二兵团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广场、军垦第一连等。

3.民族团结的红色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长期融合发展中,共同谱写了维护祖国统一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壮丽篇章。展现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博尔塔拉纪念园等。

4.保家卫国的戍边文化。新疆陆地边界线长达5700多公里,并与8个国家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需要各族军民戍守边疆。展现保家卫国戍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有一六一团小白杨哨所、西北边境第一连、一八六团吉木乃口岸、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中国红色旅游网、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畅游新疆网等对新疆21个旅游景区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作为新疆红色文化传播文本,另选取携程、马蜂窝等旅游平台的相关旅游景区评论作为新疆红色旅游体验文本,利用八爪鱼采集器对两类文本进行采集,删除了重复的评论和广告等文本,并对部分类似文本名称进行替换,最终得到新疆红色文化传播文本约20000字,9家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昭苏县灯塔知青馆、一六一团小白杨哨所、克拉玛依一号井、一八六团吉木乃口岸、阿克苏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游客点评共计60000余字。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提取文本内容特征,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以深入剖析传播文本和体验文本这两类文本的特征及内涵。借助ROST CM6软件对收集到的两类文本进行一般性处理,再进行分词处理,最后进行高频词分析并提取特征词。此外,本文还借助ROST CM6软件对处理后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播文本和体验文本这两类文本来源不同,不能直接进行分析,故本文借鉴赵渺希[14]的处理方法,利用词汇频率转换公式对文本词频进行转换,并将词频最高值设定为100分,借助ROST CM6软件构建共现矩阵,导入Gephi软件绘制两类文本的语义网络图,更直观地体现两类文本的语义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红色文化融合内容:红色文化载体最受关注

表2、表3列示了排名前50位的体验文本和传播文本高频词,图1、图2是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的两类文本高频词图。由表2和图1可知,整体来说,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文化载体感知最强。“大油泡”“一号井”等词语排名在前,说明游客对革命遗址感知较强;“博物馆”“展厅”“景点”等词语排名也较前,说明游客在新疆红色旅游中对环境的体验感较强。由表3和图2可知,“新疆”“教育”“民族团结”“红色文化”“历史”等词语排在前列,说明传播文本更强调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红色文化的历史感,以及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这也表明相较于“军垦”“口岸”等文化载体所带来的环境体验,传播文本更突出旅游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教育体验。

表4、表5分别列示了体验文本、传播文本文化载体高频词,图3、图4是两类文本的文化载体词云图。总的来说,从融合内容上看,体验文本和传播文本两类文本都突出了红色文化载体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但二者又有一定差异。游客对新疆红色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体验感知较强,传播文本主要突出红色文化旅游的知识体验和认知教育体验。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红色文化和旅游在内容上虽有一定融合,但文化赋能依然不足。

表6列示了新疆红色旅游中红色情感和红色精神高频词,图5、图6、图7是词云图。由红色情感高频词统计结果可知:“值得”排在第一位,说明大部分游客对新疆红色旅游产生了积极情绪,对红色文化有一定认同;“教育”排在第二位,说明游客在红色旅游中受到的红色文化教育较多,并且觉得“有意义”。这说明新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较为显著。还有部分游客认为新疆红色文化“独特”“有意思”,表明其在旅途中获得的娱乐感较强;但也有部分游客产生了“失望”等不满情绪。由红色精神体验文本高频词统计结果可知:“兵团”“小白杨”“服务”“保护”等词语排在前面,表明游客感受更多的是个人层面的红色精神。在红色精神传播文本高频词中,“团结”“建设”“爱国”等词语排在前面,表明传播文本更强调国家层面的红色精神,希望游客在旅游中汲取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家国“建设”等精神力量。统计结果表明,体验文本更强调游客的个人建构,而传播文本更强调游客的社会建构。

总的来说,目前在新疆红色旅游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文化和旅游已有一定融合,体验文本和传播文本都突出了红色文化载体、红色文化精神等内容,以博物馆、展厅等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并突出了不同层面的红色文化精神。但体验文本和传播文本的侧重点不同:体验文本中,游客的地方感知和文化载体感知较强,这属于环境体验,而传播文本主要突出红色旅游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教育体验。此外,体验文本更强调游客在红色旅游中感受个人层面的红色精神,注重个人建构,而传播文本更强调游客在红色旅游中感受国家层面的红色精神,强调社会建构。

(二)红色文化融合质量:游客较高的积极情绪形成了一定的幸福感

旅游情感是游客在旅游中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15],旅游情感体验满意度可用于测度红色文化产品开发质量[16]。游客在旅游体验中会产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由ROST CM6软件的情感分析可知:第一,游客积极情绪评论占比较高,约为81.06%,数量多达929条。积极情绪能进一步产生满意、幸福、欣赏、温暖等感受[17],进而形成幸福感。从积极情绪的强弱程度来看,一般性积极情绪、中度积极情绪和高度积极情绪的评论数量分别为369、277、283条,占比分别为39.72%、29.82%和30.46%,可见大部分游客对新疆红色旅游感到满意,对红色旅游中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感受较深,产生了“值得”“有意义”等积极情感。“该馆充分利用展陈面积大、区域文化特色强等优势,把展陈内容突出在屯垦和戍边文化方面,很有教育意义”,“体验一下热血兵团的历史,让我觉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令人尊敬的”,从这类评论中可以看出游客在新疆红色旅游中产生了较高的积极情绪,“值得”“尊敬”“丰富”等高频词说明游客在红色旅游中产生了一定的获得感和敬畏情绪,形成了一定的幸福感。第二,中性情绪评论共计112条,占比为9.77%。“红色教育基地,凭身份证免费参观”,“10点半开门,不收取门票,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历史的承载,传承这片土地的故事”,“乌鲁木齐新兵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类中性情绪评论是游客对旅游概况、门票情况、旅游内容的简单描述,未表达出强烈的情感。第三,消极情绪评论共计105条,占比为9.16%。有消极情绪的游客,大多对景点的感受为一般或不满意,极少数感到非常不满意。在消极情绪评论中,“枯燥”“遗憾”“太坑”等词语出现频率较高。

从情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游客对新疆红色旅游体验满意度较高,对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给予了肯定。但部分游客认为展出内容枯燥,真实性较低,还有游客对景区开放时间、景区管理和服务等不满意。今后可从这些方面着手,更有效地提升游客红色文化体验感,提高新疆紅色旅游产品质量。

(三)红色文化融合价值:凸显了新疆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将由ROST CM6软件生成的共现矩阵导入Gephi软件中,选取Fruchterman Reingold布局,能够获得更好的聚合性,并可依据所导出的传播文本、体验文本语义网络图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语义网络图的标签是两类文本排在前50位的高频词,其与高频词统计和词云图相比,能够更直观地显示词与词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18]。由图8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体验文本的高频词凸显了核心-边缘模式,以“新疆”“博物馆”“历史”这3个高频词为核心,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联系最为紧密。这说明游客在新疆红色旅游中喜欢选择博物馆,在红色文化体验中对新疆历史感受深刻。由图9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传播文本的高频词突出了核心-过渡-边缘模式,以“教育”“新疆”“文物”等高频词为核心,新疆-民族团结、新疆-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红色文化传播文本较红色文化体验文本层次感更强,以“教育”“新疆”等为核心层,以“历史”“红色文化”等为过渡层,以“知青”“戍边”等为边缘层。这说明红色文化的传播文本更能突出新疆红色文化教育、民族团结与红色旅游的联系。

综上可以认为:从体验价值来看,新疆红色旅游凸显了新疆历史和新疆博物馆,注重游客体验的历史内容和载体,游客在红色旅游中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精神,受到了一定教育;从传播价值来看,新疆红色旅游凸显了新疆民族团结和红色文化教育,注重红色文物保护和教育基地建设。

四、促进新疆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资源融合:推动新疆“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今后可进一步整合新疆旅游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体验中,游客不仅会被红色文化吸引,还会被新疆特色的楼兰文化、丝路文化、冰雪文化等吸引。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中,应更注重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旅游的偏好,将特色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展现更富趣味性和文化性的红色旅游。例如,神秘的楼兰文化会给游客带来新奇感,当红色文化与楼兰文化相结合,会给人带来现代与古代交织的视觉冲击,增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体验中的沉浸感,使游客能够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独特的红色文化。

(二)技术融合:借助现代技术促进红色文化融入

今后可充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和5G网络呈现全方位的体验空间,更加注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进一步优化新疆5G红色沉浸式体验区,借助裸眼3D技术为游客带来奇幻之旅。在借助现代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通过现代技术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还要注重互动融入,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制造有趣的互动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游客的个人身份建构,还能促进游客“个体-群体”“群体-群体”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游客领会红色文化蕴含的集体精神。今后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更好地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建立统一的文化数据库,让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为新疆红色旅游宣传等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

(三)市场融合:加强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品牌打造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讲述红色文化故事不仅需要依靠历史建筑和展品,还需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加强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品牌打造。文创产品可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融入实物,既有助于满足游客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需求,又能成为新疆红色景区对外宣传推广的重要名片。红色文化产品的品牌打造应注重精神升华,关注品牌价值和精神感知,强化品牌认同,推动游客对产品实现从认知、认可、认同到共鸣的转变。

(四)渠道融合:借助营销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渠道融合可以政府牵头的直接营销为主,其他间接营销为辅,借助网络等媒介宣传新疆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可建立网络营销号,借助微博、抖音等媒介加强宣传;还可将新疆红色故事影视化或通过制作综艺节目,让红色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此外还可借助搜索引擎增加广告投放,提升新疆红色旅游的关注度和点击率,為新疆红色旅游塑造更好的外在形象。

参考文献:

[1]高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J].党建,2019(5):17-18.

[2]卢丽刚,卢静.赣东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J].农业考古,2008(6):161-163.

[3]柴寿升,孔令宇,单军.共生理论视角下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机理与实证研究:以台儿庄古城为例[J].东岳论丛,                2022(4):121-130.

[4]魏佐国.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刍议[J].农业考古,2008(6):155-157.

[5]刘润佳,黄震方,余润哲,等.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7):1673-1683.

[6]李维军,杨丽.红色文化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向度解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0(2):90-97.

[7]马宁,丁苗.西藏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探析[J].西藏研究,2022(3):10-19.

[8]张英,于沛鑫.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2):37-44+182-183.

[9]邵明华,刘鹏.红色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系统研究:基于对山东沂蒙的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1(4):84-94.

[10]吴才唤,张钰婷.红色文旅融合:基本概念、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图书馆,2022(11):31-37.

[11]王雄青,胡长生.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的视角[J].企业经济,2020                       (11):100-107.

[12]黄睿,唐英玲,黄乐定.红色旅游文化整合的战略思考[J].农业考古,2010(3):260-262.

[13]石培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20(5):83-90.

[14]赵渺希,刘欢.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媒介表征[J].人文地理,2012(5):36-41+82.

[15]薛群慧.民族村寨旅游体验型产品设计的心理学阐释[J].改革与战略,2008(11):178-181.

[16]吴健,鲁芳,罗定提.基于游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多目标旅游产品优化设计[J].工业工程,2018(3):41-48.

[17]CHRISTOU P,FARMAKI A,EVANGELOU G.Nurturing nostalgia?a response from rural tourism stakeholders[J].                   Tourism management,2018(5):42-51.

[18]王承云,戴添乐,蒋世敏,等.基于网络大数据的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与情感评价研究[J].旅游科学,2022                     (2):138-150.

(责任编辑:甘海燕)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红色文化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