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三元区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09 02:01林晓钦张占春黄建锋练玉发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村级兽医养殖场

林晓钦 张占春 余 欣 黄建锋 练玉发 余 俊

(1.三明市畜牧站 福建三明 365000;2.三明市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1;3.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5)

近几年,三明市三元区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方针,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小成就。但三元区畜牧业养殖和防疫设施不够完善,活畜禽交易流通环节频繁,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防疫力量薄弱,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

1 三元区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自主防疫能力不足 中小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往往存在场址选择不当、污物处理不当、饲养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环节薄弱、生物安全意识差、畜禽档案不健全及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现象。目前,三元区畜牧业主要为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 生猪养殖虽然基本上已实现规模化养殖, 但万头以上的集约化养殖仍较弱,中小规模养殖仍占70%以上;家禽养殖主要以专业户养殖为主。 无论是中小规模养殖场还是专业户养殖模式,均缺少专业兽医人员,往往仅凭经验或是兽药疫苗销售人员偶尔性指导开展自主防疫。 作为兽医部门对其监管也较难, 往往只能做到巡查阶段及免疫档案的管理, 对免疫效果及其他疫病监测难以到位。

1.2 各层面动物防疫人员不足 一是部门专职从事兽医工作人员不足。 目前三元区虽然形成了区、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三层联网防控模式,但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平均不足2 人。 二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数量与分配不符合实际。 目前防疫员是按照“一村一员”的原则进行分配,导致有些乡镇行政村少,防疫员数量就少,若该村畜禽养殖量大、防疫工作量大,村级动物防疫员无法胜任工作;有些乡镇行政村多,所配防疫员数量多,存在养殖量少、防疫工作量相对也小的现象。 三是目前三元区主要兽医人员分布在大型养殖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宠物诊疗企业。社会层面的第三方防疫机构、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场户均缺乏兽医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三元区社会层面兽医人员不足50 人,与三元区畜禽养殖规模不匹配。

1.3 防疫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就当前情况来看,三元区财政每年对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主要在动物疫苗、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资、各级兽医干部工资等方面。从经费投入的方向来看,目前三元区经费投入仍然聚焦在传统的动物防疫工作上,对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动物疫病净化等工作投入几乎为零。

1.4 动物防疫激励体制不够健全 三元区动物防疫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 村级动物防疫员为起点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网络, 但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过多轮改革,演变成了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不再单一从事畜牧兽医工作,需要同时兼任其他乡镇中心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甚至在日常的工作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中心工作优势明显大于业务工作。二是多数村组没有专职动物防疫员, 一般由个体兽医兼职。 另外,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报酬相对较低,根据目前畜禽免疫量计算,防疫工作量较大,相对于其他务工报酬来说,防疫员待遇较低,导致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思想波动大,工作积极性不高。

1.5 动物免疫抗体达不到理想效果 目前大多数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是采取免疫预防, 对于免疫预防效果有效监测方式是进行免疫抗体检测。 就三元区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免疫效果仍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春秋季散户集中免疫抗体效果不理想。 主要由于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往往只是理论培训,实际操作练习较少,部分防疫员在操作过程会出现打飞针或是免疫剂量不足等现象,从而导致免疫抗体效果不理想。或是防疫员对亚健康的畜禽无法正确判断,往往直接进行免疫,导致免疫失败甚至出现应激死亡现象。 二是规模养殖场免疫效果达不到国家标准。根据历年监测结果来看,三元区规模养殖企业仍然存在口蹄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猪瘟等病种监测抗体合格率达不到70%以上的现象。

1.6 动物防疫责任不断增加 一是外来动物疫病增加防疫难度。 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比较复杂,外来疫情传入风险大,新病不断、老病复发,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动物疫病持续发生导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活畜禽交易流通环节频繁。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通运输极其方便的时代,活畜禽调运自然也极为频繁,频繁的调运给疫病传播带来了便利, 尤其是有些商贩动物防疫意识不足,出现违规调运现象。如牛羊从二类地区调运至一类地区, 导致近年来畜间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2 三元区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规模养殖场自主防疫能力 一是鼓励养殖企业整合经营。 三元区支持畜牧企业扩大养殖基地,采取入股、合作、并购等方式,以大带小,做大做强畜牧业,形成高质量产能、高效的动物防疫管理方式。 通过企业整合, 提升自身应对动物防疫风险能力。二是引入专业兽医人才。通过面向高校或是猎头公司,招聘技术性人才,与当地高等(职业技术) 院校、 国内科研院所等合作, 每年定期请相关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也可不定期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 科研院所进修来充实技术人员知识储备。 三是加强养殖企业生物安全防控能力。 养殖企业应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场所,同时加强免疫、消毒、生物防治、安全用药、监测净化等综合措施,有效提升自身生物安全防控能力。 四是加强免疫档案管理。 做好养殖场的备案工作, 日常加强对养殖场巡查,查看其免疫档案是否完善,消毒工作是否到位,饲养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

2.2 健全防控机构,调整充实人员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理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明确各级机构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统筹调整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管工作力量。 三元区成立了三元区动物卫生技术中心(三元区畜禽检疫检验站)、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元区畜牧兽医站),各乡(镇、街道)设立了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充实人员可以通过内部调剂、 增加编制等方式以高层次人才招考、事业单位统考等方式引进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学生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技术力量,增加村级防疫员待遇,在行政村配备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防疫员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也可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动物防疫, 也可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自身锻炼, 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2.3 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 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关乎畜牧业安全生产,动物防疫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一是增加财政预算,通过对动物疫病免疫、净化、无疫小区创建等方面加大投入;二是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动物防疫工作涉及面较广,可以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制定当地有关补助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资。

2.4 健全动物防疫激励体制 一是增加专业能力学习机会。纳入农业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每年定期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参加由区人社部门组织的网络继续教育,包括公共和专业课程学习。 二是参加省、市组织的其他业务培训。三是强化激励措施。将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向业绩突出、考核优秀的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人员倾斜。 全面落实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等。

2.5 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形成县-乡镇-村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检测和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免疫效果及病原学监测,制定规模养殖场免疫效果及病原学监测计划, 并按计划实施,及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企业,效果不佳的要求其及时补免。 二是鼓励企业建立常态化监测模式, 开展建设自主检测实验室或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并根据检测结果正确评估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状况,及时调整防控方案。

2.6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管理 一是抓好动物防疫人员日常工作管理。 三元区强制免疫工作应坚持集中免疫与程序免疫相结合的方式, 常年把免疫密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各乡镇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组成动物防疫专业小组,大力开展农村散养户集中免疫工作;规模养殖场则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场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完善应激补偿机制, 对因村级防疫员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应激死亡的畜禽,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应参照市场价格。二是抓好人员分配管理。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建议由县级或乡镇统筹分派,对养殖量大的行政村,可酌情增加防疫员数量。 三是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 适当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 并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有利于吸引大中专生扎根基层。

3 小 结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政策的保障体制、防疫技术、防疫队伍的支撑、养殖业主的配合四个方面必不可少, 协调配合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村级兽医养殖场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我是兽医志愿者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动物园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