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启示

2024-05-09 10:42
文化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中国共产党国家

谢 伟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十分紧要。”[1]20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安全”的次数更是多达91次,为历届党代会之最,凸显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重视。梳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其特点,继承发扬其经验,对丰富国家安全思想,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探索与演进

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国家安全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以及在维护国家安全实践中所实行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系统化、理论化的飞跃。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国防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突出位置。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立国之战,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否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最重要考验。经过三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终于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这场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了防止美苏的核讹诈,毛泽东指出“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2]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并于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铸就了中国的核盾牌,奠定了国家安全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将执政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首先,整顿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1951年4月,中共中央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尤其“对党员普遍进行一次关于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的党员都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3]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三反运动,有效改善了党的作风,纯洁了党的组织。其次,加强党的纪律监察工作。1949年 1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对纪委的职责、产生方式、领导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赋予了监察委员会更大的权力。1962年,党中央规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不通过同级党委,直接向上级党委和监察委员会直到党中央进行报告,进一步增强了纪律监察委员会的作用。最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针对党执政以来出现的官僚主义等问题,毛泽东尝试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对权力的监督,遏制党内特权阶层的出现和资本主义复辟。虽然“文革”使党的建设遭受挫折,但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4]终极目的是为了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国家安全的范围延伸到非传统安全领域,做好经济风险防范工作“关系到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确保我国经济自主、自立乃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系到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5]尤其是做好财政、金融、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防范预案,化解经济风险,保障经济发展。另外,通过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整顿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再者,针对在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新威胁,江泽民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用合作和对话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实现国家间的共同发展,努力为中国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为解决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6]277。要正确应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6]276将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同时,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形势下,胡锦涛提出坚持多边主义、互利合作、开放包容,进而实现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共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国家安全观的创新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出现,国家安全形势愈加复杂。从国际方面看,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成立遏华联盟;在经济上限制芯片、光刻机等高科技产品输华,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在产业链上与中国脱钩;在军事上蓄意挑动南海、台海等热点地区冲突,妄图阻断中国复兴进程。从国内方面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仍然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要任务。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200-201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当代,着眼未来,对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给予了系统回答,对国家安全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理论升华,成为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指导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放在核心位置,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期待。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势,提出了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为促进国际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和世界,始终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安全策略,维护了自身和国家安全,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其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特点。

(一)科学性与可行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的安全理念发轫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出符合自身和国家发展的安全策略,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将国家安全的重点放在国防安全、执政安全上,奠定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以发展促进安全,将国家安全的着力点从传统安全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以国内稳定、国际合作保障经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安全,成为新时代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和挑战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开放性与创新性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理论品格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吸收以往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创新,使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安全的范围逐渐向科技、民生、生物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邓小平时期,党和国家以确保经济安全为着眼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国家安全的范畴延伸到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江泽民时期,在重视传统安全的同时也注重非传统安全,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胡锦涛时期,针对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并关注粮食、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使国家安全的范围向社会、民生等领域扩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基本涵盖了国家安全的各个层面,并在总结以往国家安全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国家安全观系统化、理论化。国家安全观的开放性、包容性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历程中具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三)和平性与防御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只有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生产关系实现彻底变革,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可以说世界和平目标与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是同步的,实现路径也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因而其国家安全政策始终是和平的、防御性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倡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和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端,主张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江泽民针对国际上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提出以互利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和发展。胡锦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各国通过促进各国和谐共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及不同文明和谐进步来解决不同国家间、文明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世界和平。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中国是世界和平的主要推动者、维护者,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由此观之,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的理念始终是和平的、防御性的。

三、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启示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在不断探索中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虽然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更加复杂,但经过实践检验的国家安全理论和原则对维护国家安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政治安全最根本的是维护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8]。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建立起来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政治秩序的稳定,以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因此,党的领导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其次,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政治安全的核心。中国人民经过近代百年的探索,用实践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和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

(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没有经济安全,国家就丧失了发展的基础。在美西方国家推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防范化解制裁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关键经济部门的安全。首先,要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实践已经证明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经济上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提振士气,凝聚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中国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次,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安全的基础。只有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发展全局。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再次,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强烈,要加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自我保障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协作,分散能源供应渠道,化解能源供应风险,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最后,金融安全是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钢铁长城的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当今大国战争风险不断加剧,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增多,但军事始终是保底的手段。首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无论何时人民军队始终遵循党指挥枪这一政治原则,确保人民军队在复杂斗争中不会迷失方向。其次,要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维护国家安全。”[9]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人民军队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到建军一百年时将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最后,要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其作风和纪律体现了无产阶级属性和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三八作风”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这些作风和传统成为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和战胜敌人的法宝。

(四)维护国家安全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了新的安全领域,国家安全观也应随之转变。随着互联网、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兴起,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安全为例,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敌对国家利用黑客窃取政治、经济、军事情报的主要媒介;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成为美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颜色革命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198由此可见,国家安全观念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要占领新兴科技1的制高点,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有强大的反击手段;另一方面更要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10]

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更加艰巨和复杂,在借鉴吸收百年来国家安全经验的基础上,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客观分析、冷静应对,一定能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安全观中国共产党国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