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2024-05-09 10:42袁昌泽
文化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时代音乐

袁昌泽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受到传播渠道单一化、传播内容局限性、传播模式单向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播效果欠佳,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处于音乐文化的边缘化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以往有所不同,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综合化、交互化和多样化等方面,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新特征

(一)传播内容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盛行时代,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经常传播港台流行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并且音乐文化传播呈现出垄断化、中心化的特点,导致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1]。而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民族音乐文化氛围愈加浓厚,社会各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度也随之高涨。新媒体中存储和传播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满足了社会受众群体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往单向性传播的局面,使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音乐爱好者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如,对于喜欢《梁祝》的公众而言,他们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搜索《梁祝》,获取与其相关的多种资源,包括创作背景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资源,以及民族声乐版本、小提琴协奏曲版本、原生态音乐版本、传统戏曲版本、舞台剧版本等多种音乐形式资源。

(二)传播渠道综合化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增多,为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与传统媒体语境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相比,新媒体语境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具有综合化、兼容性的新特征。这是因为传统媒体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媒介融合发展之路,所以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同时兼有电视、电台、广播、微博、音乐网站、音乐APP、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可以让社会公众自主选择喜爱的渠道获取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如,新浪、网易等官方网站开设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公开课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民族音乐文化讲座视频,使社会公众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观看视频,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加社会公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达到传播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2]。

(三)传播过程交互化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提高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而言,在新媒体语境下可以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民族音乐创作者、传播者、社会受众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打造多方良性互动局面。新媒时代下的传播过程为:民族音乐文化发布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公开发布相关信息,社会公众从平台上获取资源,及时对文化信息作出艺术评价、文化交流等反馈,民族音乐创作者和发布者通过平台直接获取这些反馈信息,再次予以回应,实现多方在文化传播中的多向交互。此外,新媒体技术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即时的交互平台,多方可以利用交互平台进行跨越空间的直接对话,促使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过程更加接地气。如,微信平台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提供传播途径,“南音”爱好者可以利用微信群相互传递信息资源,满足民族音乐文化爱好者即时互动交流需求。

(四)传播主体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主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以往的单一化传播主体向新时代下的多元化传播主体转变。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主体以著名音乐家、专业音乐学者为主。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主体逐步扩大,包括民族音乐作曲家、业余爱好者、音乐产业人士、音乐消费者等多样化主体[3]。其中,民族音乐消费者是最为庞大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展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作品的拥护者和传播者,不断扩大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受众群体规模,增强本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同时,新媒体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中具有便捷性、成本低、范围广等优势,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信息时免受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仅仅依靠拥有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就能够实现远程传播,使民族音乐文化的普通爱好者也能够成为传播主体。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价值体现

(一)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社会影响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只能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定时定量传播民族音乐文化,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更多、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丰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往音乐文化以流行音乐、港台音乐、西方音乐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多优质的民族音乐作品不断推陈出新,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提升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

民族音乐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繁多的种类,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民族音乐文化种类逐步消亡,未能传承下去,给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一定损失。新媒体时代开辟了全新的传播路径,为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数字化记录空间,让民族音乐文化长久地保存在新媒体平台上,及时共享给社会公众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进而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如,泉州南音乐团对南音的音频、视频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到“福建南音网”,社会公众登录到网站便可以获取南音资讯、图文、乐理、乐谱、曲库、视讯、在线课堂、作者名录等资源,满足社会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民族音乐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途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技术创新,既可以为民族音乐文化信息记录、保存与再现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推进民族音乐文化与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融合发展,赋予民族音乐文化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创新发展[5]。如,《新贵妃醉酒》是一首结合传统京剧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此作品集古典、戏剧、流行于一身,其演唱者李玉刚运用“双声”唱法,使这首歌曲成为了当年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经典曲目。

三、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

(一)精准定位,优质发展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特点,承载着多民族文化精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文化面貌。在新媒体时代下,为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应制定精准定位、优质发展的传播策略,对音乐文化用户进行梳理细分,准确划定民族音乐传播目标群体,向这部分群体精准推送民族音乐文化信息。具体传播策略如下:其一,精准定位传播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采集新媒体平台上民族音乐用户的消费特征、歌曲偏好、歌手偏好、收听收看行为等信息,提取出民族音乐用户的特征点,之后结合民族音乐用户的特征点,从众多音乐用户中确定潜在民族音乐用户,将现有的民族音乐用户与潜在民族音乐用户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重点目标,为精准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基础[6]。如,网易云音乐APP利用分布式技术、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打造云服务平台,能够结合民族音乐用户的喜好向用户推荐歌单,满足民族音乐用户的个性化音乐服务需求。其二,扩充传播内容。新媒体平台要关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受众对文化知识、文化交流、文化反馈等方面的需求,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其涵盖多样化民族音乐形式、多元化音乐文化内容以及便捷化音乐交流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目标群体参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

(二)迎合时代,开拓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想焕发出民族音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活力,就必须促使民族音乐文化迎合新时代发展,在继承与创新中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从而不断扩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覆盖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具体传播策略如下:其一,民族音乐作品创新。在新时代下,青年群体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激发青年群体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应积极推进民族音乐作品创新,将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融入西方音乐元素,以保留民族音乐文化精华为基本点,创新音乐作品创作技法[7]。如,朱哲琴演唱的歌曲《山顶》是民族音乐创新的产物,其音乐创作素材取自于藏族定日洛谐传承人的录音采样,再结合现代打击元素实现传统民族音乐作品的创新发展,并通过多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二,传播形式创新。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要创新传播形式,增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渗透力,使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将闽南童谣改编成为手机彩铃、舞蹈、动画片等形式,借助多媒体平台传播,使广大青少年接触更多的闽南童谣文化,积极学习闽南童谣,从而扩大闽南童谣这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群体。

(三)塑造品牌,产业驱动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下传播推广,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深厚的文化内涵,综合应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打造文化品牌形象,促使民族音乐文化从小众文化发展为大众文化。具体的传播策略如下:其一,品牌宣传。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拥有丰富知识架构和文化底蕴的产物,在塑造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形象时要立足于其文化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融合运用电视、广播、微信、短视频、APP等多种渠道传播音乐文化知识,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活动,使民族音乐文化深得民众之心,让更多的民众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值得当代人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资源,打造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品牌,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心。其二,全球化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不能局限于国内范围,而是要走向国际化舞台,向国际化舞台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开创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空间。民族音乐可以与中西乐器相融合,在国外演出中展现民族唱法,向外国音乐受众展现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传播者也可以通过国际版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等社交软件传播民族音乐作品,助力民族音乐文化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其三,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的产业之一,民族音乐文化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依托良好的品牌文化形象,拓展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覆盖范围,形成日益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如,通过举办民族音乐文化节、开发民族音乐文化旅游项目和组织民族音乐歌唱比赛等,不断提升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价值创造力。

(四)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是一种社会责任,新媒体时代下要明确各个部门组织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责任,建立健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管理机制,有序引导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具体实施策略如下:其一,完善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民族音乐传承人培养机构,通过该机构的设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并将这些人才输送给专业的表演剧团或是业余的音乐社团,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后继有人。民族音乐文化老一辈的传承人应给予新生代传承人更多的帮助,由老一辈传承人亲自指导新生代传承人表演技法,鼓励老一辈传承人,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同时,各地方义务教育中的音乐课堂应纳入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发展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打下基础。其二,完善公共管理机制。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引导民族音乐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健康发展,并利用综合性网络宣传平台播放民族音乐,让民众感受到国家对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高度重视。其三,完善资金保障机制。传播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创新资金供给机制,汇集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体的多种社会资本力量,共同助力新媒体时代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技术、新渠道、新手段和新形式,能够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全新模式,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中,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精准定位传播目标,主动迎合时代创新民族音乐作品,塑造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形象,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引导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激活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时代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