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子结构”为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

2024-05-09 14:32谭鑫宇张慧莹李泓洋
云南化工 2024年2期
关键词:核外电子原子结构初高中

谭鑫宇,张慧莹,李泓洋,王 琦,闫 丽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现状

1.1 知识容量多

初中化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初中化学教学大部分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实例以及简单的化学实验着手,所涉及知识面广且浅显,对概念、原理要求不高,多数知识内容采用背诵的方法记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弱,习惯于采用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高中化学阶段依旧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但涉及知识面广且有深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高中化学知识复杂且繁多,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

初高中化学相比较而言,高中阶段学习进度快、内容多、学生消化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在初中阶段只浅显的学习了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对之前的学习进一步延伸,学习了化学键等相关内容。

1.2 学习难度大

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学生倾向于讲授-接受式学习,像刚出生的小鹰,等待教师将知识“喂”到嘴边,不会自主学习;而高中阶段学生则像成年的鹰,他们需要像老鹰捕猎一样去自主学习知识。这一转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和挑战性的,部分学生由于不能良好的过渡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心态崩溃等问题。

1.3 教学衔接弱

对教师而言,高中教师大都只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有所忽视;而初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了解不多。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在授课时通常只为中考做准备,在短短一年时间给学生灌输足够的初中化学知识,很少将知识扩展,与高中知识衔接;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出现重复讲解学生已有知识或跳过学生未掌握知识继续授课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出现“脱节”的状况[1]。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的化学会时感吃力。

为有效改变这一教育教学现状,本文在教法和学法两方面给出建议,并以“原子结构”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2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2.1 教师角度

2.1.1 仔细研究教材,加强知识衔接

无论是初中教师亦或是高中教师均应熟悉初高中两套教材,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初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部分高中知识,高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已学习的初中知识进一步补充,延伸并深化化学概念与规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构建知识结构,避免出现学生学习“脱节”的情况。

2.1.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心理衔接[2]

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质的变化,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大、内容多,学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面对新的环境、教师,学生还会具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还应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心理阶段的过渡,适应新情况。《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意思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感情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心理阶段过渡。

2.1.3 发挥学科特点,促进学法衔接

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化学知识强调死记硬背,学生主要以记背为主,理解较少;如果高中阶段学生继续使用该种学习方法,学生很可能感到力不从心,学习效果并不显著。教师应给学生传递这样一种学习思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此时,教师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次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采用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入法、实验探究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2.2 学生角度

2.2.1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学生应自觉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积极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因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内容多且有深度,因此学生课前预习极其必要,避免出现“鸭子听雷”现象。课后应及时复习,巩固当堂课所学知识,切不可“明日复明日”。

2)高中知识内容广,学生应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应明确笔记并不是将教师所讲或板书呈现内容照搬照抄,而是有所选择且有条理。记笔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学生应养成积累易错题的习惯。学生应准备错题本,积累日常练习、考试中的易错题和高频考点,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管理,方便日后进行复盘。积累易错题一定不能流于表面,学生应反复复习易错题,避免犯类似错误,对于同一类型的题,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2.2.2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知识零散,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梳理知识脉络。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在听课、探索化学知识时,将思维导图完善,课后复习时通过网状思维结构及时地捕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初高中知识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也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且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2.3 尽快调整心态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阶段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新环境、新教师和教学方法可能迷茫、不知所措,学习的信心备受打击。因此,学生应该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在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沟通。

3 案例分析

原子结构是从宏观学习进入到微观探索的重要内容。物质微观结构对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较为抽象的,因此该部分内容尤为重要。

3.1 课标分析

初中课程标准中对“原子的结构”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建立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初中阶段所学关于原子结构知识是较为基础的,做到知其然即可[3]。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原子结构”这一部分,在必修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要求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相关数据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逐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4]。

3.2 衔接分析

在初中阶段对于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只要求学生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简单的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但到了高中必修教材中,强调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并且需要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内容增加且难度加大,要求学生建构一定的知识结构。在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3 衔接教学设计

衔接教学设计[5-7]见表1。

4 结语

总之,教师在学生步入到高一的化学课堂后,应细心的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境,端正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态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更加重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原子结构是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重要的一课,良好的衔接有助于学生微观结构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都应熟悉初高中教材、课程标准,能够熟练的将初高中知识内容进行衔接,同时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锻炼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使其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应改变原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顺利的度过初高中衔接阶段,继而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

猜你喜欢
核外电子原子结构初高中
探寻原子结构的奥秘
原子结构猜猜猜
运用n+0.7l规则进行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演分析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原子的结构易错题专练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