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24-05-09 04:00田茂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

田茂星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TT、FIB水平、GQOLI-74各项评分均升高,D-D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GQOLI-74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早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3

骨折手術的侵入性较大,为促进骨组织的愈合,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会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流动的速度也会减慢,容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发生[1]。因此静脉血栓是骨折术后较为普遍的并发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发生率会更高,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再加上慢性疾病的影响,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静脉血栓不仅会延长患者骨折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加重病情,所以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必要的[3]。早期护理干预是促进术后患者康复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对静脉血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4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脏器衰竭;③严重血管疾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8.23±2.69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8.85±2.7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给术后患者提供饮食干预与服药指导,多巡视病房,观察病情。

1.2.2  观察组  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入院评估:患者入住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营养状况、骨质疏松等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做静脉血栓评估,高风险者要重点护理,制定预防性护理方案。患者入院检查完善后,护理人员针对检查结果做再次的评估,适当调整预防方案。

(2)健康宣教:讲解静脉血栓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和家属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有一定认知,提高对静脉血栓预防的依从性。

(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帮助患者熟悉手术流程,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情绪悲观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开导患者,分析其情绪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信心。

(4)合理饮食:术后让患者吃清淡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进食新鲜的果蔬,促进新陈代谢。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L左右。

(5)体位管理:术后可以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将下肢稍抬高,每隔2h给患者翻一次身。鼓励患者早期运动,活动肢体。结合患者骨折的部位选择相应的功能锻炼方法。训练的强度应从弱到强。

(6)物理康复治疗:①舒展运动。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舒展运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预防下肢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②高强度训练:患者进行逐渐增加的高强度训练,旨在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身体稳定性。这些训练可以包括举重、平衡器械和协调练习等,以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7)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团队将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平衡练习、走步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改进。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挑战。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

(2)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分数均为1~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并發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静脉血栓、压疮、便秘、感染等。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TT、FIB水平均升高,D-D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骨的脆性会变高,进而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下肢骨折[5]。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方式[6],但骨折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手术操作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再加上术后患者的运动量较少,容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7]。静脉血栓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凝集成血栓堵塞血管[8]。静脉血栓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脱落,如果脱落至肺动脉或主动脉,可引起患者死亡[9]。不仅如此,静脉血栓对患者骨折的康复还有一定影响,血栓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甚至会引起下肢坏死[10]。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要提高对静脉血栓预防的警惕性,常规护理对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不强,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早期护理干预在原理上属于预防性护理,在术后早期制定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术后让患者在早期下床活动,通过合适的体位和功能锻炼,能够刺激血液流动,防止血液凝集,再联合饮食与心理的干预,全面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运动康复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功能,并预防血栓的再发。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下肢淤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的运动康复措施包括散步、踏步运动、足踝运动和肢体抬高等。早期护理还注重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心理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情感和认知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积极性。心理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康复心理治疗等方式实施。研究表明,早期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通过综合应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等多种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心理支持也被证明是早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参与疾病管理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果显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TT、FIB、D-D等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护理模式对凝血功能有一定改善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降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受到严重的影响,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良好。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魏建宁.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足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2):144-146.

[2] 王艺,李庭,米萌,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患肢消肿的应用效果[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169-174.

[3] 周猛,刘伟,张建芳,等.血清miR-143-3p联合Autar评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价值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3,11(1):23-27.

[4] 王桂娜,卢巧梅,肖美云,等.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分级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6):136-138.

[5] 杨冰玲,吴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联合早期护理路径对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194-195,198.

[6] 张蕾.分析协作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1):1371-1374.

[7] 陈潇,李玲利,何凌霄,等.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研究[J].四川医学,2022,43(11):1091-1096.

[8] 费平,宋芸芸,陈莎莎.血栓弹力图指导预防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142-144.

[9] 岳梦甜,孟银芝,刘静.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6):753-755.

[10] 潘玉琴,陶婷,吴晔.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38(12):1554-1559.

[2024-02-21收稿]

猜你喜欢
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伴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2例的临床护理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