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4-05-09 04:00陶祥云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泌尿系结石

陶祥云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外科2022年1月- 2023年10月收治的126例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性别、年龄、疼痛发作时间、结石直径、结石类型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自护能力、睡眠质量与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分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与自护技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24%v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以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睡眠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急性疼痛;中医护理干预;湿热蕴结型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4

泌尿系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患者多在劳累过度或剧烈运动后出现恶心呕吐、急性疼痛等表现。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高达5%~10%,是全球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1]。在中医学中,泌尿系结石属于“劳淋”“石淋”等范畴,常见证型包括肾气亏虚证、气血瘀滞证和湿热蕴结证等。目前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有手术取石、体外碎石等,为了保障治疗效果、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2]。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开展的护理服务,被动性较强,在减轻泌尿系结石患者生理疼痛中的作用有限。中医护理干预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中医养生、按摩、针灸、草药熏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3]。本研究针对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探讨临床护理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 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126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者[4],且证属湿热蕴结型:尿中时夹砂石,小便涩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中带血,苔薄黄,脉弦数;②以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者;③意识清晰,交流能力、听力正常者。排除标准:①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②输尿管或肾脏畸形者;③有精神类疾病,护理不配合者;④尿路感染严重者;⑤伴有急性胰腺炎或胆管炎者。依据组间性别、年龄、疼痛发作时间、结石直径、结石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46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43.18±10.58岁;疼痛发作时间0.5~2.0h,平均1.11±0.39h;结石直径1.19~3.78cm,平均2.41±0.60cm;结石类型:23例肾结石,29例输尿管结石,8例膀胱结石,3例混合结石。观察组男49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43.20±10.61岁;疼痛发作时间1~2h,平均1.14±0.36h;结石直径1.21~3.77cm,平均2.38±0.59cm;結石类型: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28例,膀胱结石9例,混合结石4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审批;患者对研究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表现,对于肾绞痛者,可遵医嘱予阿托品注射,若疼痛改善不明显,可予哌替啶肌注;嘱患者多饮水,2000ml/d,少摄入甜菜、菠菜,以免结石形成;为患者设计科学的运动方案,以加快结石排出。干预时间为5d。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汤剂排石:指导患者口服排石汤,方剂组成:金钱草30g,牛膝、车前子、王不留行、滑石、杜仲、黄芪、石韦、茯苓各10g,海金沙15g,鸡内金、甘草各9g。将上述药物混合后置入清水浸泡30min,再以武火煎煮,煮沸后以文火煎煮30min,每日煎煮2次,每次取药汁300ml,指导患者早晚口服。

(2)饮食调护: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故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护理期间应嘱咐其忌食富含草酸钙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可适当摄入木耳,并监督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以加速结石排出。

(3)推拿按摩:取患者阳陵泉、膀胱俞、肾俞等穴位实施推拿按摩操作,1~2min/穴,2~3次/d,以患者自觉酸胀为宜。还可对患者小腹进行按摩,以减轻肌肉紧张,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并学会自我护理,从而减少不适,促进尿液排出。

(4)耳穴贴压:消毒患者双侧耳壳,取交感、神门、尿道、三焦针刺,其后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上述穴位,确保妥善固定,每日对其进行揉捏、按压3次,1~2min/次。

(5)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可推荐患者开展一些有氧运动,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前指导患者适当进行热敷,以减轻疼痛,每次训练1h可休息≥10min。干预时间为5d。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5]对患者生理疼痛进行评估,最低分和最高分依次为0分、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轻。

(2)自护能力: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6]对患者自护能力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4个维度,分别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与自护技能,每个维度依次对应14个条目、9个条目、8个条目和12个条目,每一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予以评定,得分和自护能力成正比。

(3)睡眠质量:运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7]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展开评估,该量表共有8个题目,每题分值范围0~3分,共24分。总分<4分表示睡眠正常;总分4~6分表示可疑失眠;总分>6分表示存在失眠,需咨询医生。

(4)患者滿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表对患者满意度实施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疼痛与不适、护理服务质量、护患沟通、总体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很满意;89~80分为满意;79~7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观察例数。

1.4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63 8.02±0.48 1.06±0.51

观察组 63 8.11±0.37 0.50±0.34

t值 1.179 7.252

P值 0.241 0.000

2.2  两组患者ESCA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与自护技能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AI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IS得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施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于临床高发疾病之一,患者首发症状多为急性疼痛,若控制不及时,将有可能直接损伤尿道,引起感染、梗阻或恶性变[8]。临床研究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生理疼痛较明显,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身心应激反应,改善睡眠质量,使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缩短康复时间[9]。中医辨证指出,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的病理机制为:水液在机体代谢中,由于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衡,促使气不化水,水聚成湿,蕴而化热,久之则煎熬成石[10]。因此针对这类患者,护理时应以排石通淋、利湿清热为主。中医护理干预是将中医药学原理、方法应用于护理实践,以促进患者康复与健康维护的一种护理措施,其主要特点是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与理论,结合现代护理科技手段,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平衡人体阴阳失调,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11]。

本研究中,中医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自护能力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中医护理干预运用于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中医护理干预涉及汤剂排石、饮食调护、推拿按摩、耳穴贴压等,其中汤剂排石护理所用方剂中的药物组合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的作用。金钱草、车前子等草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祛湿的功效,能促进尿液排出、排石;其他草药如牛膝、杜仲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减轻结石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12]。在饮食调护中,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恢复和改善身体的功能;忌食富含草酸钙的食物有助于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13]。同时,适当摄入木耳等食物有助于润肠通便,促进尿液排出;而多饮水也可以增加尿液的产生和排出,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在推拿按摩护理中,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疼痛感,促进尿液的排出;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按摩,还可以增强其自护能力,提高对疼痛的应对能力。在耳穴贴压护理中,通过在耳穴上进行针刺和贴压,并进行揉捏按压,可以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王不留行籽具有利尿通淋、杀菌止痛的作用,能够辅助治疗泌尿系结石[14]。在运动指导中,适当的运动对于结石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氧运动如五禽戏、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前进行热敷可以减轻疼痛感,增加运动的舒适度[15]。故综合运用上述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以及帮助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防止病情复发。

综上,对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临床作用显著。

4  参考文献

[1] 沈素娟,梅友文,陈立志,等.低剂量CT技术用于泌尿系结石临床诊断的研究[J].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1,21(8):73-75.

[2] 杨晶,蒋婉莹,房翠.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6):27-29,101.

[3] 平英英,曹婉莹,卢博.基于PG-SGA营养干预的多层面综合护理在泌尿系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2):137-141.

[4] 陈园桃.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刘玉霞,王莹.循环改进护理干预联合接纳与承诺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4):149-151.

[6] 漆苏媛,黄媛媛,高冉冉,等.FTS理念下护理对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7):2539-2543.

[7] 蒋爱军,朱军,沈欣.以赋能理论为指导的多维度护理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33-135.

[8] 成琳,郑睿,秦菲.全面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102-104.

[9] 许婷.专科护理在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6):946-950.

[10] 王引线,李秋香.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贝克认知疗法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55-157.

[11] 馬显红,王卫妮.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结合聚焦解决护理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应对方式、结石复发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65-167.

[12] 王晶.奥马哈系统在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441-3444.

[13] 梁湛琦,肖荆.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10):1122-1125.

[14] 张新,赵肖敏,曹雪英,等.疼痛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8):8-10.

[15] 陈华,蓝建华,杜建辉,等.CBL联合PBL教学法在泌尿系结石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11):140-141.

[2023-11-23收稿]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干预泌尿系结石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缺血性疼痛的影响效果探讨
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
焦安钦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举隅
对社区老年人痰湿质体质施行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
分析应用泌尿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效果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作用评价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对比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