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与理论逻辑
——基于“概论”课导论部分的思考

2024-05-09 20:28巫盼盼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时代化学说概论

巫盼盼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 版)”导论部分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以及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二者在有机互动的基础上达到了双赢,实现了相互成就。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的欧洲,来到了万里之遥的中国,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然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中国在那个历史时间点的选择,也是直到今天包括未来中国的选择。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中国

西方资本主义先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它们在本国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形象出现,但在中国却以帝国主义的面貌出现,以侵略者的丑恶嘴脸示人。19 世纪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考察了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作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了欧洲其它进步思潮,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经典著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在1851—1862 年间,撰写了18 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收录了这18 篇文章,这些文章大都刊登在美国的一家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中国人民正处于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抗腐败封建统治的英勇斗争中。他们通过这些文章关注了中国的农民起义、鸦片战争,英国的对华贸易等,表达了西方列强在利益的驱使下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拉入近代化的进程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所遭受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近代化中国开端的洞察思路,从他们的理论中我们看到近代化中国是怎么开始的,认识到中国是怎么被动地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的,但我们绝不能因为中国进入到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就否定、掩盖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这部学说思考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历史阶段后该何去何从,解释了推动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背后的主导力量就是资本的扩张和侵略。“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1]马克思、恩格斯十分看好中国,并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遭遇过崩溃后一定会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2]我们在寻求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靠当时的政治力量,是不能解决民族复兴的问题的。为了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表达了他们始终如一的立场——人民立场。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文章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就是它始终为无产阶级谋幸福、为劳动人民谋利益,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套学说很明确地指出了对抗资本主义的逻辑思路:一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二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三是要动员起代表未来的无产阶级主体力量以及其他可团结依靠的力量;四是通过革命的形式走向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套学说是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的,是最贴近中国实际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又开始发动对抗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势力的同盟军,之后通过革命的形式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最终改变了中国。这套学说在今天的中国依然被需要,我们依然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我们依然要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不仅是在各种主义和斗争都失败的情况下的选择,而且是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中国的选择,更是包括未来的中国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然的选择。

三、从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上的不成熟,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之后,部分党的领导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它奉为绝对真理。认为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这套学说走下去就能救国救民、改变中国,却忽视了还有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味照抄照搬、复制粘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词句语录,奉苏俄革命模式为圭臬。结果,过度依赖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差一点葬送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后的对手就是教条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表现为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经验主义则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依靠中国革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过度依赖,使我们忽视了这套产自于欧洲的学说要想展现出思想的伟力还必须中国化时代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党内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文章必须要学习,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垄断的思想,这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说要想在中国完成救国救民的使命,必须和中国具体的历史的实际相结合,必须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被中国人民所掌握。把马克思主义不分时间和空间地拿到中国加以运用,这种观念和行为是错误的,这种思维逻辑是不正确的。所以,并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都行,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

四、实现“两个结合”

中国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不是为了把它奉为圭臬,而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原型主要是英、法、德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根据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倒推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而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些国家的结论生搬硬套到中国,不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与时代条件相结合、不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能解决中国问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不是经过学院派的逻辑推演推出来的,而是在革命的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出来的,里面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智慧。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决定了中国特色。要克服过度依赖产生的矛盾、冲突,就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所以,在中国,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辩证地、唯物地、历史地看待它,要辩证地、唯物地、历史地看待它,必须实现随时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实行“两个结合”,即: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结合”使中国人掌握了精神上的主动,“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掌握了思想文化上的主动。虽然马克思主义源自于万里之遥的欧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但二者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共通的,是能够产生极大共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 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4]我们应该用大历史观来理解“第二个结合”。“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5]

在结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我们党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成果,包括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毛泽东思想、新的飞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飞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问题,正在推进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演进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转变,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100 多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我们的理论不仅是“剧作者”,还是“剧中人”,我们的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改造世界。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实践发展再运用到理论创新中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互动,使我们的理论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从而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直是“年轻态”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年轻的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的学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最鲜明体现,它直接支撑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行。从“七一”讲话中的“一个行”——马克思主义行,到二十大报告中的”两个行”——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其实还是“一个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内涵了马克思主义行。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现了不同历史文化的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绝不是空泛的口号,绝对不能停留在书面上,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而结合的结果,是相互成就。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辜负马克思主义。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别的学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洞察时代、引领时代的学说,是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学说。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它本身的理论特质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它的真理威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100 多年的奋斗历史表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这一“批判的武器”,以及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这一“武器的批判”,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局面,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不断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就是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继续发挥思想和实践的伟力,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有机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成就。

猜你喜欢
时代化学说概论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青铜器辨伪概论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