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5-09 08:30谷振慧
新农民 2024年10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谷振慧

摘要:畜牧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养殖场(户)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饲养观念和饲养技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畜牧业加工产品的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传统的饲养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逐步被市场所淘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笔者通过对基层畜牧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畜牧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然而,在基层畜牧业生产中,疾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的重要支持对象。要想提高这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与此同时,要想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农户增收,就必须要有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资料表明,2021年,我国畜禽养殖业产值达5.84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牛肉生产698万t,增加3.7%;2020年,羊肉生产514万t,同比增加4.4%;与2020年相比,禽肉生产2 380万t,增加0.8%。畜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间,而饲料工业则是它的上游,而食品制造业则是它的下游。目前,畜禽养殖业的碳排放总量处于中低端,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控制是“十四五”“双碳”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畜禽养殖对水源、土壤和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粪便和尿液中含有的大量细菌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根据农业部的数据,目前,我国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75%左右,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5%左右[1]。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家畜的疾病和死亡,对养殖的收益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疾病发生大规模的蔓延,会导致家畜大量死亡,从而打击养殖者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畜牧医学事业迅速发展,医学水平全面提升,在许多牧区都建立了专门的兽医诊所,为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推广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的绿色畜牧业技术还处于普及期,推广工作大多采用常用的方法,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首先,因为推广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还不够完美,所以传统的推广方式促进了推广者的发展,因为以前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供求双方的观点比较容易适应。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宣传方式是不行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其应用需要用户具备超前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和认识,如果推广方式落后,这一新技术的影响力将会减弱,从而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目前,新技术的普及还处于瓶颈阶段,推广的方法也比较单一,比如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这样比较呆板,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很难有效的推广。另外,还有一些推广员对推广工作的关注不够,在宣传工作上也缺少动力,所以难以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宣传方式,既不能吸引到养殖户,也不能引起农民对新技术的反感[2]。

2.2 养殖制度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畜牧养殖业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和发展,许多地方仍然沿用较为粗糙的传统方法来管理养殖业,加之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部分养殖户通过购置价格低廉的设施、饲料、疫苗等来增加经济效益,这不但会使动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还会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带来危害,且价格低廉的疫苗不但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动物的死亡,从而极大地降低动物的生存率。另外,大多数养殖户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整体素质也比较差,在饲养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无趣,比如在饲养、清洗等方面,从而导致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农户之间的管理分工不清,出现了无人负责的情况,从而引起了养殖过程中的矛盾,进而影响了基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

2.3 防疫难-防疫检疫不到位

疫病监测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环,基层猪场要与疫病防控密切配合。然而,从目前的动物疾病监测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场户不具有识别疾病的能力,对病情较为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疾病也没有基本的了解,导致流行病的诊断存在不全面、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除此之外,当前基层卫生监督所配备的兽医数量不足,盲目地追求检验工作的效率,势必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3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3.1 建立健全动物疾病防控机制

在基层畜牧兽医疫病防控工作中,有关部门要结合现行疫病防控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然而,为提升国家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品质和效率,有关部门应该针对目前畜禽养殖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并按照这个机制的内容,规范有关的防疫工作,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求所有的防疫工作人员对防疫机制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确定相应人员的职责与义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升防疫工作的效率。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国家应该提高疾控人员的薪酬,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另外,也是为了给防疫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其实他们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其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各院校的协作,为有关人员提供实习岗位,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最后,有关的防疫部门应该增加对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与时俱进,更好地把基层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做好,推动国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4]。

3.2 引进优良畜禽品种

基层畜牧业对食品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基层畜牧业生产中,必须要对畜禽品种进行科学筛选,从正规的生产企业引进优质的品种,并根据有关法规进行技术测试,以免因低价引进劣质品种。引进时,要注意本地的饲养状况,避免引进国外的良种,以求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要对优秀品种进行监管,要根据有关要求,对其进行技术测试,对其进行消毒,确定培育品种的方案,在引進时,要注重非疫区的引进,防止大面积发病。引种前,应将引种行为、运输路线报告给当地动物卫生部门,并对其进行检疫检验,在动物免疫接种点要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对畜禽引种的品质进行严格控制。

3.3 合理配置养殖饲料

因为不同的畜禽在生长周期中需要的营养是不一样的,所以养殖场需要对养殖饲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来执行,在养殖的时候要定期检查养殖材料,采用无污染的绿色养殖技术,通过现代的方法来监控家畜的体温变化以及每天的膳食情况,从而保证牲畜的健康成长。在饲养管理中,保证优先级饲料的品质,采用优良的饲用方式,达到品种和标准化的配饲,以满足家畜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饲料饲养方案,通过对动物每日饲料的实际消耗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添加标准进行,持续地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饲料的时效性[5]。

3.4 优化养殖环境,培养专业的饲养人员

在基层畜牧生产管理工作中,饲养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并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饲养员。要使畜牧业健康发展,就需要鼓励养殖员主动学习先进的饲养技术,改进饲养环境,给畜禽配备充足的饲料和水源,适时地清洗和消毒养殖环境,降低病害的发病率。在基层的畜牧养殖工作中,要对养殖场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按照我国的相关法规和当地的相关规定,不能随意选择宅基地、自留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加强卫生管理,适时将温度、湿度调节设备、新风系统等先进设备引进养殖场。要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进行无氧化处理,对废渣和沼气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降低畜牧业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养殖场的位置布置中,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制作出有机饲料,充分利用过剩的废弃物,达到现代化的管理,为养殖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3.5 加强防疫宣传

要在基层做好预防工作,就必须加强宣传。基层农户尤其是散在型的小规模个体养殖户,其动物防疫免疫意识薄弱,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及时接种,给当地动物防疫工作造成隐患。其基本做法是:以小规模开展,由基层防疫人员通过村-组-农户等途径,开展动物防疫免疫工作,增强动物防疫免疫知识,尽早接种疫苗,改善饲养环境及相关设备,防止家畜疫病的发生。

3.6 增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养殖环境的改善、疾病的预防、疫情的监测和控制等多个方面。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需要基层的畜牧兽医单位和广大农户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防疫控制在小范围内。当前,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的是比较粗放的方法,对疾病的防控不够重视。因此,基层兽医应把握好时机,继续加强动物防疫法规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疫病防控知识。同时,在乡村创建示范养殖场,通过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周边的农户认识到正确、合理的疫病防控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另外,可以利用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新技术推广等契机,引导农户逐渐转变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让农户主动与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握一个地区的畜禽养殖现状、疫病流行情况,提升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6]。

3.7 明确基层重点防疫工作内容,加强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在做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当前的传染病。为此,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基层畜牧养殖的了解,主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基层防疫工作的执行状况。在调研过程中,要细致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基层畜牧兽医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预估病因,从而清晰地掌握基层兽医的动物卫生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有关部门应制订一套专业的基层兽医动物防疫方案,并按照规划执行相应的防疫措施。在这段时间内,应根据畜禽的健康状况及疫病防治的成效,适时地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其次,有关部门要对畜禽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导致其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做好畜禽养殖环境卫生、畜禽免疫等工作。在给动物接种时,要选用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疫合格的疫苗,以防止疫苗出现质量问题,给动物带来危险。此外,政府还应加大禽类养殖场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疫病发生。同时,加强对养殖场管理人员的定期疾病预防教育,让他们了解疾病的症状和病因,教授他们如何正确应对,以减少疫情的发生。

4 结语

基层畜牧业发展广受关注。我国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仍面临着品种选择、饲料营养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基层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转变目前的现状,采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健全管理体系,将疾病防治体系构建起来,并将其培育成一支专业的畜牧养殖队伍,让饲养的环境得到最好的改善,并将其进行适当的搭配,从而让基层的畜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让基层的畜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绢绢.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畜牧业,2023(10):32-33.

[2] 张潇,寇海军.试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畜禽业,2020,31(5):55.

[3] 解娟.科学施治,综合施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五莲县为例[J].养殖与饲料,2019(6):135-137.

[4] 田成武,张春刚,张忠岩.基层畜牧养殖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27-28.

[5] 苟德宝,赵远崇.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國畜牧兽医文摘,2018(4):5

[6] 陈雅莉.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J].吉林畜牧兽,2019,40(12):122+124.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浅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效果研讨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村级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动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