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配穴”针灸疗法用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05-09 07:21刘卓张津怀陈明明
大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因子针灸

刘卓 张津怀 陈明明

作者简介:刘卓,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的诊疗。

【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配穴”针灸疗法用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40例)和试验组(采用甲钴胺联合“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及炎症指标,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炎症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且试验组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对于老年DPN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糖和炎性因子水平,加快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标本配穴;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5.0035.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疼痛、麻木等,严重时甚至出现局部萎缩、坏死等[1]。中国为糖尿病发生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有11%的人患有糖尿病,且中国糖尿病病死率已呈现上升趋势[2]。现阶段,甲钴胺为西医治疗DPN的常用药物,虽可缓解病症,但改善神经受损的效果较差,且长期用药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中医常采用药物治疗、针刺、艾灸等方法治疗DPN,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療的一种方式,能发挥活血通络、荣养筋脉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将“标本配穴”针灸疗法用于老年DPN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5.49±6.31)岁;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2.05±0.78)年;BMI 20~23 kg/m2,平均BMI(21.33±1.14)kg/m2。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57±6.2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1±0.41)年;BMI 19~23 kg/m2,平均BMI(21.29±1.0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天水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中消渴的诊断标准;⑵中医符合《实用内科学(14版)》[4]中DPN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⑴合并恶性肿瘤者;⑵心、肝、肾功能衰竭者;⑶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⑷近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者;⑸合并未控制的躯体感染者;⑹合并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⑺合并精神、认知、语言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结合两组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同时积极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甲钴胺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准药字H20052207,规格:0.5 mg/片)治疗,1片/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治疗:将曲池、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胃脘下俞及合谷穴作为主穴,上肢麻木者可加外关、尺泽及手三里穴,下肢麻木者可加太冲、绝骨及阳陵泉穴,瘀血重者可加血海、阳陵泉及膈俞穴,痰浊盛者可加条口、丰隆及膻中穴。穴位行常规局部消毒后,使用铜柄针灸针[蓓静(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222201775,规格:0.35 mm×45.5 mm]快速穿透皮肤进针,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

1次/d。同时取足三里及关元穴行艾灸治疗,艾灸条距离皮肤2~3 cm,10 min/穴。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并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包括治愈(患者自觉症状、周围神经症状消失,腱反射与正常无异,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及周围神经症状得到改善,腱反射得到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5 m/s)、无效(患者症状、腱反射没有变化或加重,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 m/s)[5]。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⑵血糖及炎症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取患者空腹状态及餐后2 h静脉血各5 mL,使用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天美生化仪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1411452号,型号:CT14DⅡ]以3 000 r/min转速、10 cm半径,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国械注进20182220028,型号:Alinity c)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以免疫金标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⑶神经传导速度。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神经传导速度测量仪(纽诺麦斯有效公司,国械注进20152074091,型号:NC-stat DPNCheck)对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 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皮疹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 40 13(32.50) 22(55.00)   5(12.50) 35(87.50)

对照组 40   4(10.00) 23(57.50) 13(32.50) 27(67.50)

Z/χ2值 -2.854 3.660

P值 0.004 0.035

2.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x)

组别 例数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40 35.74±5.78 49.38±7.06# 35.27±5.29 47.55±7.24#

对照组 40 35.63±5.80 46.25±6.45# 35.19±5.20 44.24±6.12#

t值 0.085 2.070 0.068 2.028

P值 0.933 0.042 0.946 0.03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发生1例头痛,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头痛、皮疹各发生1例,且未见晕针、皮下淤血、烫伤等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1.000)。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导致的一种神经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可达71.2%,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遗传、血管病变、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影响[6]。中医依据DPN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消渴”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消渴日久、燥热伤阴耗气,致使气血亏虚、津液枯竭、筋脉失养,脉络不畅等,气血无法到达四肢末端则形成肢体麻木、虫爬等症;同时也指出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与阴阳亏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治疗时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原则。“标本配穴”是在“双固一通”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实施时佐以艾灸可发挥舒筋通络、祛除病邪等多种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提示“标本配穴”针灸疗法用于老年DPN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为,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以曲池、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胃脘下俞及合谷穴为主穴,针灸合谷与曲池穴能够发挥疏散风热、解表散邪等功效,亦可舒筋通络,促进上肢气血运行;胃脘下俞穴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与肾俞、足三里配合多用于消渴病的治療;三阴交穴能够活血调经、益气健脾;足三里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关元及肾俞穴为固护先天之气之要穴,能够补肾培元、外散肾脏之热。诸穴合用可发挥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祛邪外出的效果,从而消除诸症。

西医常采用甲钴胺治疗DPN,可促进脑、脊髓中神经元细胞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引导轴突再生与运输功能恢复,具有营养、修复神经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针刺穴位后可调节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减少神经递质释放。李倩[9]在临床研究中也证实针刺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能够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于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张钢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的加剧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更好。“标本配穴”针灸疗法与甲钴胺协同,在发挥营养神经效果的同时对血液循环进行调节,有利于减少神经组织因缺血、缺氧所致损伤,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陈茜等[11]也将“标本配穴”针灸疗法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证实此种治疗方案可促使患者胰岛功能恢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治疗老年DPN患者可调节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利于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李沁, 陈登科.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2): 28-29.

陈亦晨, 陈华, 孙良红, 等.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2, 29(6): 1-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陈灏珠, 林果为, 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M]. 1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99.

杨洪志. 当归四逆汤加味对血虚寒凝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6): 1755-1757.

秦莉, 牛静雅, 周金意, 等. 社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12): 1578-1584.

李海燕, 徐芬, 马朝阳. 基于“标本配穴”理论针灸干预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1): 49-52.

李欣媛, 张涵涛. 甲钴胺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 18(10): 1488-1491.

李倩.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2, 43(1): 114-117.

张钢, 王海芳.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炎症-氧化应激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药, 2023, 45(7): 1050-1053.

陈茜, 孙勤国, 吴松, 等. “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4): 84-87.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因子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