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2024-05-10 04:15万维钢
领导月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华为芯片政府

◎ 万维钢

众所周知,近几年中美芯片战愈演愈烈,美国政府打定主意在芯片上卡中国脖子。中国当然不能服输,但我们需要理解,这不是一场寻常的争夺。这里争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创新文化、市场、制度、做事方法和冒险精神。而当今中国除了华为和字节跳动,全球品牌还很少,独家技术也很少。

中国被“卡脖子”的绝不仅仅是芯片。我们在工业母机、医疗仪器、农牧业育种等很多领域都受制于人。我们的产业升级远远没有完成。芯片只是一个聚焦点,但是透过芯片,我们也许可以纠正一下过去那些错误认知。

第一个错误认知是任何高科技都可以用“堆积”的方法获得。我们常常默认而未经审视的一个观念是只要你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就可以做成别人能做成的任何事情。既然别人能搞出高端芯片,那我们只要领导重视、政府支持、不计成本地投钱,就也能把芯片搞出来,是吗?

不是。世间很多事情的确是“可堆积的”,比如修个桥、铺个路,只要人多势众,总能做成;但有些事情是“不可堆积的”,比如中国足球。不可堆积的东西往往要求高水平人才的奇思妙想,要求复杂的环境,要求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很多人喜欢把芯片战和中国以前研发核武器类比:都是高科技,中国以前能搞出核武器,现在为啥不能搞出高端芯片呢?

因为核武器其实是个“简单”技术,是可堆积的。中国当初研发核武器的时候,美国和苏联已经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大家比较清楚基本原理,研发方向非常明确,涉及的技术项目非常有限。而且搞核武器不需要考虑商业上的盈利——只要能做出来就足以形成核威慑。你只需要在最核心的地方,有几位像邓稼先、于敏这样最聪明的人才,他们下面再配上几百名善于做计算、能根据他们的思路完成任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其余都是工人和士兵等可替换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而要造芯片,从芯片设计软件到光刻机,再到硅材料,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很多个聪明人的奇思妙想,这里没有“大力出奇迹”。你需要成千上万个“邓稼先”和“于敏”,而且他们必须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得树大根深。

芯片的科学原理没有秘密,都是公开的。但是要做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尤其是商业上的可盈利性,那可就太难了。花1亿元人民币造出一颗芯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保证大规模制造、保证良品率、保证更新速度,还得保证做出来很便宜才行。

我们现在有一些像量子信息、碳纳米管芯片之类的领先研究,但是这些都还处于探索科学可能性的阶段——全世界有无数个类似的研究在赌,它们距离技术可行性、商业可盈利性还差十万八千里,根本谈不上“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二个错误认知是创新应该由政府来主导。我们倾向于把政府想象成无所不能的力量。考察美国、日本和苏联研发芯片的历程可以发现,恰恰是政府参与度越高,成功的概率越低。

美国政府的确在芯片公司的成长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芯片研发也好,生产也好,主体从来都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最多是在“上面”拉一把,比如提供军方的订单、资助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科研——但是从来没有“挑选赢家”,没有直接扶植哪家公司,创新从来都是各个公司像生物演化一样自行冒险探索、优胜劣汰出来的。

日本的做法可以称为“亚洲模式”。政府从“下面”推,给贷款、给政策,不计成本帮你做大做强。如果你有后发优势,这个做法在初期也许能取得快速成功,但是后期都会遭到反噬,因为被推起来的公司缺乏成本意识和冒险精神,也就没有真正的创新能力。

苏联就不用说了,政府直接操作,从未经受市场考验,败得最惨。

创新,首先是有风险的事情,需要奇思妙想,需要你在各个方向自由探索。创新意味着浪费,意味着对现有格局的颠覆,意味着无情的破产和淘汰……这些都不是政府喜欢的。政府做事是求稳、求保守、不冒险。当初特朗普叫得欢,但美国真正害怕的是华为。华为是一家民营公司,非常理解国际市场,赚的是外国人的钱,其研发经费与美国最顶尖的公司在一个量级,是一家配得上做英特尔和三星的竞争对手的中国公司。美国打芯片战的首要攻击目标是华为,而不是“大基金”。

第三个错误认知是我们应该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一个美好的词语,人人都希望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本质是我不依赖任何人,但是这种追求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过时了。现实是就芯片技术而言,连美国都不能独立自主。美国必须依赖荷兰的光刻机、日本的硅片和中国台湾的制造。而所谓的芯片战,美国卡中国脖子,恰恰就是逼着中国去独立自主。这叫作“把互相依赖武器化”:为了打击你,我不让你依赖我。

不被“卡脖子”的正确做法不是独立自主,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值得依赖,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不得不依赖我们,以此跟美国讨价还价,若你要再敢卡我脖子我就卡你脖子。

理解了三个错误认知,那么真实世界的大图景是什么呢?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丰富的年轻劳动力,有一个大市场,而且恰好赶上了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是我们发挥了后发优势。当你落后的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模仿。你知道改进的方向在哪儿,你可以直接引进技术,你可以“抄作业”。这个时期的技术升级当然是可堆积的,投入人力物力就行。“亚洲模式”相当好使。

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就到了下一个阶段。允许引进的技术已经引进完毕,剩下的得自己研发,创新走到了无人区。人口步入老龄化,劳动力越来越贵。全球化在退潮,美国等国家已经不拿中国当发展中国家,开始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继续以前的发展模式,那么中国的后发优势就会变成“后发劣势”。中国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中国需要一次国运的升级。我们需要建立在冒险精神上的真正创新。我们需要像华为那样走出中国,理解国际市场,树立全球品牌。我们需要无数个像张忠谋和任正非那样气度非凡的大人物。我们需要产生不可堆积的优势。

芯片战争正好是一个契机。中国有自身的战略优势,美国政府也不能为所欲为。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芯片使用国。全世界的芯片公司——包括美国公司——都想跟中国合作,美国政府搞脱钩,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有了这点定力,我们就可以有本手和妙手。

本手,是从低端芯片做起,慢慢往上攀爬。现在7纳米以上的芯片中国是可以做的,而且这种芯片的需求量也很大。先拿低端芯片练手,中国完全可以出现一批有真正竞争力的公司。本手还包括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建立一个真正适合创新的环境,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本手则是进一步改革开放,让全世界越来越认可中国的芯片。

做好本手,我们就可以等待妙手了。世界芯片行业曾经遭受过若干次重大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芯片都卖不出去;2021年因为疫情危机,汽车芯片突然买不到。像这样的机会如果再来一次,而中国当时正好有一个战略高手,使用一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技术,可以大有作为。

世界芯片产业的格局是脆弱的,关键节点只有那么几个,美国只是其中一员。中国能参与进去,是因为我们体量大,只要我们一直留在牌桌上,就一定有好牌可以打。

猜你喜欢
华为芯片政府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华为
芯片测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