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优化

2024-05-10 04:58周兴浩胡泽圻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队伍考核党员

周兴浩,胡泽圻

(1.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组织部,浙江 宁波 315336;2.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贤江艺术与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指出,高校院(系)至少配备1 名或2 名专职组织员。2022 年11 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高等院校及其二级学院党组织至少配备1 名组织员,涉及党组织、党员数量较多的院(系)可配备2 至3 名组织员,并且到2023 年底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应配尽配。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中央、省(市)高度重视高校组织员队伍的建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一、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组织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组织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者”,师生力量凝聚的“催化剂”,上级党委工作落实的“执行员”。组织员制度近80 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组织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有利于促进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夯实的优秀组织员队伍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培养人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组织员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为师生双向互动起好桥梁作用,发挥好学校党委的助手和参谋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抓好组织员这一支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助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组织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内在需要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相比本科院校有其特殊性。从学校学制层面看,高职院校一般多采纳“2+1”的学制模式,即学生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将在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发展党员的在校时间周期非常短暂。个别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非观念不清晰、易受外界影响等问题,导致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组织认识不深刻。因此,加强组织员队伍的建设,引入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的队伍,以高标准、严要求姿态做好学生党员储备队伍人选的筛选工作以及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工作,是适应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殊性、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增加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效率的内在需要。

二、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长效制度尚未形成,基本照搬上级有关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条例,紧密结合本校工作实际方面还存在不足。据了解,部分在甬高职院校未出台专门针对组织员的制度,个别学校即使有相关制度,但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制定招聘制度时未充分考虑组织员身份的双重性;设计培训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组织员工作的与时俱进性;落实考核制度时,未考虑组织员工作的特殊性[1]。

(二)组织员队伍选拔配备不够合理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组织员的需求量同样也在增大,高职院校在选拔配备组织员时,出现宽、松、软现象。据调研,在甬高职院校的组织员队伍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组织员占比不高,存在任职经历中有党务工作经历的人数较少的现象。一方面,对外招聘资格要求不高,只需具有中共党员的身份,对于是否具有党务专业背景、是否具有党务工作经历、是否具有高学历等不作出明确要求。在对内选拔组织员时,出现“过老和过新”的两种极端。一是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来担任二级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作为退休前的过渡,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对不高。二是让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来担任组织员,作为岗前锻炼,他们的工作经验明显不足。两种极端的出现,无疑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阻碍。

(三)组织员队伍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组织员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党员、教育培养党员、管理党员、联系帮扶和党建调研等。但目前,高职院校未对组织员的工作岗位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在招聘简章中,对组织员岗位职责定位模糊,呈现出“专+兼”的模式。一方面,专职工作和兼职工作齐头并进,组织员除了负责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重要决策、执行二级党组织的各项决定、做好二级党组织的建设以及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等,还要兼职完成二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行政工作甚至杂务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员人员来源上的专职和兼职现象较明显,据调研,在甬高职院校专职组织员近40 名,兼职组织员近20 名。由此可见,部分学校仍存在较多兼职组织员,且较多来源于辅导员队伍。组织员工作的“专+兼”模式导致他们精力不够集中,影响守牢“专岗专责”的初衷,从而影响在学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的发挥。

(四)组织员队伍教育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虽然每年都会开展培训工作,但培训往往统筹全校师生、专业教师、行政人员进行,未对组织员这支队伍进行单列单项地培训。据调研,在甬高职院校每年组织培训近百次,而针对组织员的专题培训仅为个位数。可见,对组织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且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首先,培训前的调查研究不够全面,缺乏通过与组织员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求,培训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其次,培训中对组织员专业成长的研究不够,习惯采用碎片化的培训方式,培训缺乏系统性。再次,培训后对组织员的跟踪调查不够及时。培训内容上侧重于对理论的解读,形式上常常采用讲座、报告等,对组织员学习效果的跟踪反馈不够到位,培训的实效性有待加强。组织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组织员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下降,党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凝练的能力逐渐弱化,专家型组织员逐渐缺失[2]。

(五)组织员队伍考评激励措施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对组织员的考核评价不够重视,并没有设置一套专门适合组织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将他们和其他教师一同进行考核。考核仍然以年度考核为主,没有适合组织员履职情况的日常考核办法,无法通过年度考核客观体现组织员工作的亮点。另外,据调查,在甬高职院校目前并未开辟出导向组织员这一群体的激励措施,不利于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三、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路径优化

(一)健全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高职院校组织员队伍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根本遵循。通过“1+X”模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组织员工作条例为主干,同时分支出具体的组织员工作细则,用制度为组织员队伍建设提供长久坚实的保障,用制度发挥党在高职院校领导的最大优势。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委要从实际出发,走进基层,了解组织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制度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委要树立核心意识,不断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组织员工作制度制定的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组织员队伍发展的实际,负责对组织员工作制度的起草、讨论、修改、审定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员工作制度的制定还要与时俱进做好立改废的工作,按照上级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对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总之,科学合理的组织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确保组织员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二)选优配强组织员队伍的人员力量

高职院校要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组建架构,配齐配强组织员队伍,每个院系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组织员从事党务工作。整个选配过程可分为:选配前、选配中和选配后三个环节。首先,在选配前,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组织员的选拔聘任制度,坚持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原则,把应聘对象思想政治素养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在不同的年龄结构、工作背景、学历层次中选拔各方面优秀的人员加入学校组织员队伍的行列[3]。其次,在选配中,要明确聘用程序。对学校师生配比、师生数量和师生专业进行严格把控,运用科学合理的配置原则来壮大学校组织员队伍。从组织员队伍的结构来看,可以建立“1+”的配备模式。其中“1”是指1 名专职组织员,“+”是指根据二级院系党员的数量,适量配置兼职组织员。再次,在选配后,要加强组织员队伍的日常管理。例如,设立组织员办公室,以便他们互相交流探讨党务工作,不断提高党务工作的专业性。在组织员入职后,要进行岗前培训,设置试用期,在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三)厘清组织员队伍的岗位职责

组织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工作以及高职院校党委安排的其他党务工作。然而从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组织员的工作职责呈现出“三大、两重、两低”的特征,即:工作压力大、难度大、强度大,责任重、任务重、效率低、地位低。厘清组织员队伍的岗位职责,减轻组织员的工作负担,已是高职院校为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议题。第一,组织员要专职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要求完成每年上级下拨的发展党员指标,成为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列为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到转为正式党员全过程的“指导员”和“监察员”。第二,组织员要专职做好党员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办好常规性的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另一方面,组织员要关注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发现不好的苗头要及时进行教育制止。第三,组织员要专职做好党员的管理工作。包括:党员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党员组织关系线上线下的转接,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的日常维护,党员档案的整理制作,以及党员党籍的管理。总之,只有厘清组织员的岗位职责,才能增强组织员工作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更好地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奉献自身力量。

(四)加强组织员队伍的教育培训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组织员队伍,高职院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组织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培训之基,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五史”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深厚内涵。以业务实操为培训的重点,开展好发展、教育和管理党员等具体工作的业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通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站,浙里干部学习网、宁波党员干部学习网等线上学习平台获取资源。除此之外,邀请专家通过讲座或上课的方式对组织员进行集中培训、轮训等。在培训方式上,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积极输送本校优秀的组织员到上级组织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4]。同时,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学校组织员的队伍,或借调到学校党务部门进行协助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增强组织员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和情感认同,铸牢组织员为党工作的初心,增加组织员的使命感,不断提高组织员的履职能力,促使他们成长为学校党务工作的专家。

(五)优化组织员队伍的考评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组织员专门的考核办法,实施组织员专项的激励措施。考核要通过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方式进行,以向基层组织员倾斜。要时常听取组织员的工作汇报,定期进行督查监督,倾听组织员的心声,为设定科学的考核目标,制定全面的考核计划作参考[5]。考核可以分为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在年度考核方面,开展组织员年度述职工作,听取组织员工作的年度汇报,客观公正地对组织员进行年度考评。在日常考核方面,对组织员日常的工作汇报以及工作成效进行考评。高职院校要将考核结果,作为组织员绩效奖励、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以对他们形成正向的激励导向,激发组织员干事的积极性,保证组织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学校党建思政研究会,设置专项的党建思政研究会课题,为组织员提供学术研究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党建与思政领域的学术专家。

四、结语

组织员是高职院校承担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组织员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组织员队伍的建设,做好组织员的选拔聘任、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确保组织员队伍的内涵式发展,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提供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猜你喜欢
队伍考核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