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碑刻中构件“”“ ”“ 爫”的变异研究

2024-05-10 04:05姜同绚郑博元
关键词:点画墓志省略

姜同绚, 郑博元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汉魏六朝时期, 汉字书体变化, 篆隶楷三书过渡、 发展, 加上这一时期社会动荡, 汉字的可变化性和随意性大大增强。构件由笔画组成, 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常常发生变异,这随之而来会导致构件的变异。因构件为基本构字单位, 所以其具有能产性, 一个构件的变异就会引起大量以该构件为组成部分的汉字的变异。本文以构件“爫”为例, 分析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中它的各种讹变形式, 讨论构件“爫”与构件“”“”的讹混趋向。

隶变, 指的是汉字的字体由小篆经古隶到今隶的演变过程。隶变使汉字脱离了线条和图画的形象而变得更加符号化, 从而改变了汉字的形体。在隶变的过程中, 汉字在构件上产生了一些变化, 包括构件的合并、 构件的分化、 构件的简化等现象。

《 说文·肉部》:“胾肉。象形。凡肉之属皆从肉。如六切。”[1]81“ 肉”小篆写作“”, 表“肉”意的构件在隶变后分化, 存在于汉字上半部分的构件“”经笔画拉直后隶变为“”,“”“將”“炙”等字的构件“”皆为肉之义。

1.3 构件“爫”的隶变过程

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中的构件“爫”主要由四种小篆形态变化而来, 不同构件经过隶变后合并为构件“爫”。

汉字在隶变后大体形态基本固定, 但汉魏六朝时期, 仍频繁发生汉字讹变, 下面从构件与构件的关系出发, 把构件讹变分为独体讹变和被动讹变加以讨论。

2.1.1 笔画增加。例如,

(1) 北魏正始四年(507 年?《 元思墓志》:“国丧朝彦, 家绝刚轨。”[3]77“ 绝”写作“”。

2.1.2 笔画省略。例如,

(2) 西晋永嘉元年(307 年?《 王浚妻华芳墓志》:“自经事难, 以勉诸艰。”[4]343“ 勉”写作“”。

(3) 北魏延昌三年(514 年?《 元宏充华赵氏墓志》:“女仪婉娩, 淑慎其声。”[3]26“7娩”写作“”。

2.1.3 笔画代替。例如,

(4) 东汉永元八年(96 年?《 孟琁残碑》:“身灭名存, 美称修餝。勉崇素意, □□□□。”①本文中□代表文献记载中的缺失文字,下同,不再赘述[5]6“4勉”写作“”。

(5)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 年?《 罗浮山铭》:“桃李虽荣, 绝无久赩。”[6]197“ 绝”写作“”。

2.2.1 笔画省略。例如,

(6) 东汉熹平三年(174 年?《 营陵置社碑》:“燔炙芬芬, 牺牲粢盛。”[4]“2炙”写作“”。

(7) 北魏正光五年(524 年?《 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女季瑤, 今安阳乡主, 适今员外散骑侍郎、 清渊世子陇西李彧, 父延寔。”[7]280“ 瑤”写作“”。

(8) 北魏孝昌三年(527 年?《 苏屯墓志》:“末秊从政, 童雉之謠更起。”[8]8“7謠”写作“”。

(9) 北魏孝昌三年(527 年?《 元融墓志》:“蝉聮瓞之绪, 眇邈瑤水之厡, 固已炳发河书, 昭朙玉版, 于兹可得而略也。”[8]95“ 瑤”写作“”。

(10) 北魏延昌二年(513 年?《 元恪贵华王普贤墓志》:“缉藻琼式, 抽文瑤映。”[3]238“ 瑤”写作“”。

(11) 北魏孝昌三年(527 年?《 元固墓志》:“魏故使持莭、 车骑大將军、 仪同三司、 雍州刾史元公墓志铭。”[8]126“ 將”写作“”。

(12) 北魏武泰元年(528 年?《 员外散骑侍郎元举墓志》“:小弟景文, 惌瑤璧之无响, 痛同气之永隔,故托金石以鎸声, 图风轮以刊徳。”[8]14“5瑤”写作“”。

2.2.2 笔画代替。例如,

(13) 北魏熙平元年(516 年?《 元广墓志》:“崇基岳峻, 遙绪渊深, 世载眀哲, 袭紫传金。”[3]330“遙”写作“”。

(14) 北魏熙平二年(517 年?《 元怀墓志》:“刊羙瑤牒, 祇告幽玄。”[3]34“7瑤”写作“”。

(15)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 年?《 元桢墓志》:“敬勒玄瑤, 式播徽名。”[6]29“4瑤”写作“”。

(16)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 年?《 元桢墓志》:“。洋洋雅韵, 遙遙渊渟。”[6]29“4遙”写作“”。

(17) 北魏延昌二年(513 年?《 元演墓志》:“用能扬盛徳于九服之遙壥, 声烈光于八荒之攸塸, 虽姖旦之翼周啚, 良何之賛汉籙,准古方今, 梦以踰也。”[3]232“ 遙”写作“”。

(18) 北魏正光四年(523 年?《 王基墓志》:“任性超遙, 有毛閞雅量;敖然独足, 齐鸿遥神趣。”[7]225“遙”写作“”。

(19) 北魏正光五年(524 年?《 元平墓志》:“优游华僚, 逍遙自淂。”[7]251“ 遙”写作“”。

(20) 北魏正始二年(505 年)三月十?《 崔隆墓志》:“魏故左將军、 康毅崔君墓志铭。”[3]42“ 將”写作“”。

(21) 北魏孝昌元年(525 年)十一月二十?《 元诱墓志》:“良规密谋, 遙相知和, 忠啚不遂, 欻贻滥酷。”[7]355“ 遙”写作“”。

(22) 东魏天平四年(537 年)十一月十二?《 张满墓志》:“方当逐扶搖而高翥, 循康衢以遐征, 此理茫昧, 云亡奄迫。”[9]19“1搖”写作“”。

2.3 构件“爫”的讹变

构件“爫”在书写、 篆刻中发生异化分为独体讹变与被动讹变。

2.3.1 构件“爫”的独体讹变

构件“爫”的独体讹变具体有笔画省略、 笔画代替、 笔画位移、 笔画连写四种。

一、 笔画省略。例如,

(23) 北魏孝昌元年(525 年?《 元显魏墓志》:“武穆垂彩, 周胤擒荣。”[7]340“ 彩”写作“”。

(24) 东魏武定二年(544 年?《 元均及妻杜氏墓志》:“苒苒不留, 滔滔日泻。”[9]38“3滔”写作“”。

(25)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 年?《 韩显宗墓志》:“惟帝念功, 锡爵是孚。”[6]32“2孚”写作“”

(26) 北魏永安二年(529 年?《 山徽墓志》:“君少禀休哲之资, 长蹈承明之绪。”[8]279“ 蹈”写作“”。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爫”的笔画省略主要是省略点画, 省略点画的数量和位置不定。何?《 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 在简化构件中提到了省笔画主要省“点、 横、 竖、 撇、 折”五种基本笔画[12]278。若构件由点画和其他笔画构成, 因点画书写面积小, 书写或篆刻过程中点画相比之下更容易被省略, 上文构件“”的讹变结果也表示点画在构件中有着较大的可讹变性。

二、 笔画代替。例如,

(27) 东汉建和二年(148 年?《 石门颂》:“有司议駮, 君遂执爭。”[5]16“5爭”写作“”。

(28) 北魏太昌元年(532 年?《 王温墓志》:“公践奄骼之洪基, 蹈笙歌之芳烈。”[9]2“9蹈”写作“”。

(29) 北魏正始三年(506 年?《 寇猛墓志》:“祖讳娄, 中书学生, 东宫受比延。”[3]6“9受”写作“”。

(30) 北魏正始四年(507 年?《 奚智墓志》:“故征士奚君, 讳智, 字渊筹者, 恒州樊氏墎山浑人也。”[3]7“5奚”写作“”。

(31) 东魏兴和三年(541 年?《 李挺墓志》:“哭声何遽, 挽声弗缓。”[9]305“ 缓”写作“”。

(32) 北魏熙平元年(516 年?《吐谷浑玑墓志》:“朋僚悼惋, 追慕奚返。”[3]32“5奚”写作“”。

(33) 北魏熙平元年(516 年?《吐谷浑玑墓志》:“其辭曰: 叡德齐凝, 辉彰挺烈。”[3]32“5辭”写作“”。

(34) 北魏孝昌元年(525 年?《 元宝月墓志》:“秦缓亏方, 夭沴成舋。”[7]37“7缓”写作“”。

(35) 北齐天统元年(565 年?《 张海翼墓志》:“乃应先封, 授长安侯, 起家相府参军, 后除中书舍人, 加冠军将军,转员外常侍。”[10]22“3授”写作“”。

(36) 北齐天统元年(565 年?《 张海翼墓志》:“及编名臣职, 直道事人, 非义若浮, 不贪爲玉。”[10]22“3浮”写作“”。

(37) ?《 张纂墓志》:“世本郡功曺史寅之长子,授骠骑大将军。”[6]65“ 授”写作“”。

(38) 东魏武定四年(546 年?《吴叔悦造像记》:“上为皇家, 国祚永隆, 后愿先亡七世父母, 见存父母、 兄弟、 姉妹, 合家眷属, 下及昆蚁, 弥勒下生, 一时受记。”[9]3“6受”写作“”。

(39) 北魏熙平元年(516 年?《 吴光墓志》:“痛愤心怀, 五情酷裂。”[3]30“6愤”写作“”。

(40) 北魏永安三年(530 年?《 元液墓志》:“气拢兵钤, 志押经坟。”[8]30“5坟”写作“”。

从数量上来看, 构件“爫”的笔画代替主要为撇画被代替为横画和点画被代替为竖画, 前者为后者讹变的基础, 由此可见构件“爫”的讹变承链条式发展。

三、 笔画连写。例如,

(41) 北魏正始三年(506 年?《 寇猛墓志》:“翘扬托诞, 流稱万裔。”[3]6“9稱”写作“”。

(42) 北魏正光四年(523 年?《 席盛墓志》:“人生若浮, 时运难游。”[7]17“8浮”写作“”。

2.3.2 构件“爫”的被动讹变

构件与构件之间组合成汉字, 意味着他们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关系, 而是在空间上紧密相连的, 这种联系会在古人书写或篆刻汉字时对字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述因一个构件而使另一个构件发生讹变的现象, 暂称之为被动讹变。例如,

(43) 北魏景明二年(501 年?《 元羽墓志》:“当春竟綵, 陵秋擢颖。”[6]33“9綵”写作“”。

(44) 北魏永平二年(509 年?《 元愿平妻王氏墓志》:“如何妄言, 落彩当春。掩埏眀旦, 鎸志今晨。”[3]13“6彩”写作“”。

(45) 北魏普泰元年(531 年?《 元天穆墓志》:“神武秉德, 福善冥应, 义均採药, 无德而称。”[8]325“採”写作“”。

(46) 东魏武定二年(544 年?《 元湛妃王令媛墓志》:“妃藉采华冑, 膺和淑灵, 軆韵闲凝, 识怀眀悟。”[9]37“7采”写作“”。

(47) 北齐皇建元年(560 年?《 隽敬碑》:“隽敬, 字修罗, 钻圡苌安, 食菜渤海。”[10]7“5菜”写作“”。

(48) 北周建德元年(572 年?《 步六孤须蜜多墓志》:“白狼之溪, 途艰黄马之坂; 荔支之山, 地险莆陶之国。”[11]25“9溪”写作“”。

(49) 北魏孝昌二年(526 年?《 元濬妻于仙姬墓志》:“姝彼灵人, 奚不化乘。”[8]“9奚”写作“”。

(50) 北魏正光二年(521 年?《 冯迎男墓志》:“囙乡曲之难, 家没奚官。”[7]11“4奚”写作“”。

(51) 北魏武泰元年(528 年?《 梁国镇将元举墓志》:“所贵脩名, 奚言狐菟?”[8]15“1奚”写作“”。

(52) 北魏永安二年(529 年?《 元恩墓志》:“伊人德量, 奚可忖度。”[8]29“4奚”写作“”。

(53) 东汉建宁元年(168 年?《 杨著墓碑》:“是以黎庶受若冬日, 畏如秋旻。”[5]286“ 受”写作“”。

由上可知, 构件“爫”的被动讹变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独体的被动讹变后, 构件“爫”受相邻构件影响, 自身发生讹变;二是合体的被动讹变, 构件“爫”受相邻构件影响, 与其构成一个构件。

3 构件“爫” 构件“”与构件“”的讹混关系

构件经过讹变后, 一些构件会与其他构件发生讹混, 这是讹变的结果。关于讹混的定义, 刘钊先生?《 古文字构形学》中指出:“讹混是指一个文字构形因素与另一个与其形体接近的构形因素之间产生的混用现象。”[13]139讹混的趋向有三种: 单向讹混、 双讹混和相互讹混。基于对上述构件讹变的描写, 构件“爫” 构件“”与构件“”三者之间存在讹混关系, 不同构件在不同条件下讹混的趋向不同,构件“爫” 构件“”与构件“”的讹混趋向涉及相互讹混和单向讹混。

雷黎明?《 楚简文字形体讹混现象试说》中解释了相互讹混(简称互讹):“ 如果用A 表示讹混关系的形体一, 用B 表示有讹混关系的形体二, 其讹变趋向有时候A 讹变为B, 有时候B 讹变为A。”[14]102构件“爫”和构件“”在一定情况下也存在着相互讹混趋向。例如,

(55) 南朝宋元徽三年(475 年?《明昙憘墓志》:“值巨猾滔祲, 锋流紫闼。”[6]12“4滔”写作“”。

(56) 北魏正光四年(523 年?《 元尚之墓志》:“高蹈曾闵, 耻迹子春。”[7]24“0蹈”写作“”。

(57) 北魏永安二年(529 年?《 元馗墓志》:“巖严外方, 滔滔河洛, 诞降瓌竒, 夙阐洪略。”[9]“6滔”写作“”。

(58) 北魏孝昌三年(527 年?《 元融墓志》:“复梁城已陷之郛, 摧隂阝麦鲸鲵之贼, 公实豫有力焉。”[8]9“5陷”写作“”。

(59) 北周宣政二年(579 年?《 寇炽墓志》:“长子素, 广州主薄、 本州司马、 都督博平县开国男,颖川陷没。”[11]32“1陷”写作“”。

(60) 北魏孝昌元年(525 年?《 元显魏墓志》:“沃若方骋, 羊角初抟。”[7]34“0角”写作“”。

(61)北魏太昌元年(532 年?《 元颢墓志》:“若其始嗣爵圡, 初理衣簪, 无待羊角之抟, 便有鹏翼之势。”[8]38“1角”写作“”。

(62)北魏正始二年(505 年?《 崔隆墓志》:“后以牧犍降, 特授左將军。”[3]4“2將”写作“”。

(63) 北魏孝昌元年(525 年?《 元诱墓志》:“良规密谋, 遙相知和, 忠啚不遂, 欻贻滥酷。”[7]35“5遙”写作“”。

(64) 北齐天保九年(558 年)五月二十八?《 刘洪徽墓志盖及妻高阿难墓志》:“□筐五色, 瑤台九重。”[10]27“ 瑤”写作“”。

(65) 东?《 袁博残碑》:“此以屡建□□之应,□寿有襄□之□, 商□有不爭之民, □□表。”[4]154“爭”写作“”。

(66) 北魏孝昌二年(526 年?《 崔鸿墓志》:“艳藻鸿笔, 埒名张蔡。”[8]3“1埒”写作“”。

4 结 语

猜你喜欢
点画墓志省略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写好点画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赋与唐代墓志
中间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