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2024-05-10 11:36高子浚王宇辰杨文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受试者血浆心血管

高子浚 王宇辰 杨文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血脂水平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 一、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1]。然而,当药物治疗使LDL-C 水平显著降低后,部分患者仍有较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证据表明脂蛋白(a)[Lp(a)]是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

1 Lp(a)的结构

Lp(a)的结构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po)A,其中LDL 由磷脂、游离胆固醇和apoB 包绕的三酰甘油与胆固醇酯构成脂类核心,apoA 与apoB 通过二硫键共价相连[3]。

Lp(a)结构的特殊性在于其非均相性,即Lp(a)的大小和密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与其中的apoA 存在特殊的环饼结构有关。LPA基因中KIV 结构的编码区出现不同数目的扩增分化,使apoA 具有数目不等、蛋白质一级序列完全相同的重复结构。人血浆中Lp(a)浓度范围个体差异极大,可从<1 mg/L 到>2 000 mg/L。因此,Cegla 等[4]提出应以Lp(a)的颗粒浓度(nmol/L)而不是质量浓度(mg/L)为单位设定Lp(a)的参考标准值。

2 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Lp(a)主要通过模拟LDL 的作用、抗纤溶和促炎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进展。LDL 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促炎性,Lp(a)的结构中包含LDL 颗粒,这使其可能具有LDL 致AS 的特点,如进入血管壁后易被氧化并驱动泡沫细胞的形成等[5]。Lp(a)结构中的apoA 具有与血浆纤溶酶原家族高度相似的结构,可竞争性抑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从而降低机体纤溶能力,促进AS 的发生、进展和血栓形成;apoA 还具有亲水性,易与富含赖氨酸的血管内皮结合,这使其可进入并聚集于血管内膜下及主动脉瓣小叶中,促进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增加AS 的风险。Lp(a)中的氧化磷脂可促进活性氧的生成,刺激单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还能通过上调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化局部炎症反应,增加AS 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风险[6]。

3 Lp(a)相关的临床研究

3.1 Lp(a)与ASCVD

人群中约70%~90%Lp(a)水平的升高是由LPA基因变异所致,较少受到饮食和环境等因素影响[7-8]。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血浆Lp(a)水平与ASCVD 密切相关。Cao 等[9]纳入3 864 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中位随访4.1 年后,331 例(8.57%)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患者中Lp(a)的平均水平(251.7 mg/L,95%Cl:11.13~47.83)明显高于未再发患者(181.8 mg/L,95%Cl:7.90~40.30)。Rallidis 等[10]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3 547 例受试者,其中1 457 例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史,该研究表明Lp(a)是中青年人群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45 岁以下的人群中,校正常见的风险因素后,Lp(a)>500 mg/L 的受试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升高了约2 倍;Lp(a)每升高100 mg/L,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上升4%(OR=1.04,95%CI:1.02~1.04)。Burgess 等[11]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纳入了48 333 例欧洲白种人,研究表明LPA基因表达的Lp(a)水平每降低100 mg/L,ASCVD 风险降低5.8%(OR=0.94,95%CI:0.93~0.95),这提示Lp(a)是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

3.2 Lp(a)与预后的关系

血浆高水平Lp(a)可能提示预后不良。Langsted 等[12]的大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纳入了69 764 例有血Lp(a)水平数据的受试者,与Lp(a)<100 mg/L(18 nmol/L,中位数)者相比,Lp(a)>930 mg/L(199 nmol/L,第96 百分位数)的受试者心血管死亡的多因素校正风险比为1.50(95%CI:1.28~1.76),全因死亡的风险比为1.20(95%CI:1.10~1.30)。O'Donoghue 等[13]的研究同样提示Lp(a)高水平人群因ASCVD 死亡的风险更高。以上研究均排除了LDL-C 的影响,这提示Lp(a)水平升高可增加ASCVD 的风险和病死率。Yoon 等[14]纳入了2003—2013 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 064 例患者,观察其Lp(a)水平与非手术相关复发性心肌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高水平Lp(a)组患者靶血管重建和新发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增加。

3.3 Lp(a)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Lp(a)水平升高且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ASCVD 的风险明显增加。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透析人群)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与Lp(a)水平呈独立正相关[15]。Jin 等[16]的流行病学调查招募了5 143 例受试者,平均随访6.1 年,结果发现高水平Lp(a)合并糖尿病与患ASCVD 的风险升高相关:与血糖正常且Lp(a)<100 mg/L 的患者相比,糖尿病前期合并Lp(a)300~500 mg/L 和Lp(a)>500 mg/L 的患者新发ASCVD 风险分别为2.18 倍(95%Cl:1.10~4.33,P<0.05)和2.67 倍(95%Cl:1.38~5.42,P<0.05);而糖尿病合并Lp(a)300~500 mg/L和Lp(a)>500 mg/L 的患者新发ASCVD 风险分别为3.09 倍(95%Cl:1.54~5.90,P<0.05)和3.47 倍(95%Cl:1.80~6.69,P<0.05)。

3.4 血浆Lp(a)的风险阈值

关于血浆Lp(a)的风险阈值尚难以界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开展的哥本哈根人群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心血管风险的白种人群中Lp(a)最佳水平应<500 mg/L(第80 百分位数)。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则建议应关注Lp(a)>300 mg/L 的人群。Verbeek 等[1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纳入了1 571 例参与者进行前瞻性研究,Randox法分析得到第80 百分位数为360 mg/L,而使用UCSD 法分析得到第80 百分位数为240 mg/L,均明显低于EAS 提出的500 mg/L,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人群LPA基因差异导致Lp(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且在不同心血管风险的人群阈值也可能存在偏差。Nestel等[18]认为应一级预防的人群,Lp(a)的风险阈值可设为250~300 mg/L;而已经使用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等干预措施的二级预防人群,风险阈值则可提高至500 mg/L。1 项前瞻性研究纳入460 506 例中年受试者,结果表明Lp(a)水平可预测一级和二级预防背景下中年人群ASCVD 事件的发生,且具有线性关系:Lp(a)每上升50 nmol/L,ASCVD 事件的风险比上升10%~12%(95%CI:1.10~1.12)[19]。Lp(a)水平>500 mg/L 时,其致AS 的作用并引起ASCVD 的风险明显升高[17]。

4 降低Lp(a)水平的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降低Lp(a)水平的药物上市。部分观点认为雌激素、烟酸等可降低Lp(a)水平,但临床试验并未证实其具有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作用。HPS2-THRIVE 研究[20]将25 673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2 组,分别接受安慰剂或2 g缓释烟酸+40 mg Laropiprant 的联合治疗,中位随访3.9 年后发现,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2%,与对照组的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缓释烟酸联合Laropiprant 还与新发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肌肉骨骼疾病等不良反应相关。他汀类药物常通过降低LDL-C 水平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其降低Lp(a)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还可能使Lp(a)水平升高[21]。

通过降低Lp(a)水平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部分新药,已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22]。使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抑制剂后,患者Lp(a)水平降低与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应独立相关[13,23]。部分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如米泊美生(Mipomersen)[24]、AKCEA-APO(a)-LRx[25]等,可特异性地结合mRNA 从而阻断相关的翻译过程,使肝脏合成的LDL-C 和Lp(a)等脂蛋白减少。Olpasiran 是干扰RNA(siRNA),可直接抑制肝细胞中LPAmRNA的翻译,使Lp(a)水平降低61%~96%,药效可持续3~6 个月[26]。另一种siRNA 药物Pelacarsen 在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降低Lp(a)水平的作用[27]。一些小样本或针对特定人群的临床研究发现,有些药物具有降低Lp(a)水平的效果,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28]、白细胞介素-6 抑制剂[29]、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抑制剂[30]和辅酶Q10 补充剂[31]等,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在不同研究中存在较大差异,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32]。

5 小结

Lp(a)通过促炎、抗纤溶和促进AS 等机制增加人群患ASCVD 的风险,其可作为药物开发潜在的靶点。部分药物已在相关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降低Lp(a)水平的疗效,未来应用前景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受试者血浆心血管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