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2024-05-10 15:49刘力恒李星珍郝浩竹
船舶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刘力恒,李星珍,郝浩竹

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2. 汉中市北关小学,陕西 汉中 723000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师资水平难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需求。2022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标准和程序,为职业教育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方法,但回归现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破解。

1 现状分析

1.1 “双师”认定和培养制度不健全

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方面,综合性高职院校在制定标准时,往往侧重于工科应用型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中大量的文化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认定“双师”的标准不细、指标模糊,甚至脱离职业教育的职能。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以教师自主培养和集中短期培训等传统模式为主,缺乏院校一级系统性培养制度。

1.2 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教师自身主动性的发挥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因素,但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定位存在偏差[1]。认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是学校层面的工作,是为了所谓“达标”“创优”等目的,没有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自身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没有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有部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安于现状,认为自己主要任务是“教书”,自身学识已满足教学需要,有关幼儿园技能方面的“琐碎事”和自己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缺乏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的意愿。

1.3 政府和行业支持力度有限

一是资金保障有短板。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相对齐全的实训实践条件,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建设实训基础设施。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力,上述资金需求往往无法被完全满足。二是用人机制不灵活。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受编制、财政供养束缚,学校对人员招聘没有完全话语权,无法灵活引进行业企业方面的技能型人才,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制约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三是与行业合作深度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与相关行业单位开展的合作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学生实习、就业安置等方面,合作层次不够深入,以上是“双师”培养工作的现实困难。

2 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2.1.1 制订“双师型”教师实施细则

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并且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差异。专业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学科大类上,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群应区别于传统制造类专业群,侧重于考查教师的师范类技能水平。层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不同阶段教师的要求上,用不同的标准对不同层级的教师提出要求,可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导向,也能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不断提升。

2.1.2 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规范

高职院校应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组织实施,通过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订院校一级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规范。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尤其是对无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的新入职教师,要制定硬性规定,要求其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工作,通过长期或短期的实践锻炼、挂职锻炼、社会实践、项目合作、业务培训等形式,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人才向“双师双能型”人才转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群任教教师,学校还应统一组织他们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或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2.1.3 完善“双师型”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要扩大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改革人才招聘引进制度[2]。对于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可灵活设置条件进行引进,要从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促进学校长期发展等长远考虑,防止优秀人才流失。

2.2 教师积极实现自我发展

2.2.1 树立“双师”职业发展意识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最终落脚点是教师个人,因此,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双师”发展的意识[3]。首先,教师应正视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国家、地方、院校不断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要求,不仅是纸面层次的“达标”“创优”需要,更是当前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随着职业教育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培养对象是准教师,课程体系中有大量的师范技能,这些实践性内容只有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教学,教师自身拥有高水准技能素质也能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最后,“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也是当前政策引导的方向,是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与教师自身成长、长期利益密切相关。基于此,教师自身应不断强化“双师”素质导向,树立“双师”发展的意识。

2.2.2 制定“双师”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除了建立向“双师”发展的目标外,还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双师”职业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专业群涵盖多个专业、多门学科,不同课程领域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双师”发展方向,并取得相应认证。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教师可取得相应系列的评级、职称等;早期教育教师可取得育婴师、幼儿照护等认证;学前教育教师可考取保育员证书;心理健康教师可向心理咨询方向发展,等等。总而言之,教师应明确自身专业特点,为自身合理筹划“双师”发展方向。此外,“双师”职业发展规划还应是长期、动态的安排,刚入职的新教师应制定初级发展规划,中青年教师应制定中级发展规划,资深教师应制定高级发展规划。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需要对自身“双师”发展方向做出动态调整,以适应新的需要。

2.2.3 自身主动提高“双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和对标“双师”标准要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有大量实践性课程或理实一体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在确保自身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精力,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主动与同行同业者交流,向行业内专业人员学习,实现自身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更多支持,在预算编制、项目安排、资金划拨等环节,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给予更大倾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群教师而言,培养实践能力需要较完善的硬件条件,因此一定要持续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条件,建立更多实践性场所,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客观条件,同时还要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双师型”教师认定后的继续教育,巩固培养成果。

2.4 搭建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平台

学前教育专业群应加强与幼儿园、早教机构、托幼机构等行业内单位的联系,以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校外相关单位结成共同体[4]。有条件的院校可“引园入校”,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建立校中园,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解决群众“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学院师生的教学实训基地[5]。为促进教师提高实践技能,还可邀请一线工作者到学校为教师培训,也可安排教师到行业单位实践锻炼[6]。在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时,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技能训练室,邀请幼儿园专业教师示范,让更多专业教师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让学校的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3 结束语

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高水平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本文从规章制度建设、教师自我认知、政府行业支持等方面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力图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提供破题之道。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