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探析

2024-05-10 17:37曼,汤萍,刘
关键词:场域话语政治

杨 筱 曼,汤 先 萍,刘 剑

(新疆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1]。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哲学思想,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指明了方向。在信息膨胀的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与新兴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叙事话语体系。这一过程不仅是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政治命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在文化交融的语境中,超越现实困境,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逻辑[2],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的内涵逻辑

叙事本是文学的要素之一,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特有行为,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3]。“叙事话语是承担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叙述陈述,口头或书面的话语。”[4]叙事话语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特征,不仅是人之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之认识的基本方式[5]。叙事话语体系是指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和规律的叙事话语的集合,它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叙事话语组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建构的语言体系。它承载着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规范,遵循特定的语言表达规则,被教育主体用来向受教育者传递某种意识形态,以影响和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话语反映了语言符号在特定语境中被策略性使用所形成的制度化关系,它既处在特定意识形态环境中,又服务于塑造这种环境。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有目的地使用语言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价值观传递的话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通过一定的话语载体来表达,其载体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形式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根据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适时提出的,承载着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发挥着政治动员与劝服、政策宣传与教育、舆论形成与导向以及价值建构与引导的功能[7]。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和“叙事话语”组合而成的一个复合概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现象描述,而且是意识形态意义的话语呈现。按此逻辑推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依据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遵循特定语言规范,通过一系列有机衔接的叙事环节,与受教育者进行意识形态交流、价值观传递和知识建构的话语结构。它包括叙事原则、理念、内容、环境和方式等多个方面。概言之,就是在特定语境下,有目的地运用语言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塑造的系统化叙事话语体系[8]。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道德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时代,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开辟了新的话语载体和媒介界面。综合运用多样化的传播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与新兴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剖析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大制度优势,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通过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阶段的伟大奋斗和伟大成就,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通过揭露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的目的,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警惕性。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已成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价值观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9]。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的理论阐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内容体系,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通过宣传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等社会道德典范,启迪大学生道德情操,感化其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直面融媒体时代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分析其对社会文明和网络健康造成的危害及风险,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力手段。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对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阐释和解读,其实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最基础而深厚的力量源泉,蕴含着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是民族发展道路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10]。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历史传承、来自革命奋斗、来自改革创新。我们对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利用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中国语言文化艺术和中国传统修辞手法等广而易见的文化资源,一方面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消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获取并分享信息,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格局。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面临着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困境。

(一)政治引导与多元需求的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发挥政治引导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11]。然而,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内容多元复杂,有些对政治性内容产生消极影响。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信息内容,如游戏、视频、音乐、小说等,这些信息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也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情绪和压力。但是,有些鱼龙混杂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和隐患,甚至某些消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动摇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着政治引导与多元需求之冲突的功能性困境。

(二)内容构建与形式表达的冲突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习惯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传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规范性和政策性,它旨在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话语体系,增强人们的精神追求。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内容构建与形式表达之间的冲突。在内容构建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这决定了其内容必然带有一定的严肃性[12]。如果语言过于抽象冗长,不仅难以被大学生理解接受,也不利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还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在保证内容理论高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生活温度;兼具价值引领和情感共鸣,既体现普遍原则,又关注个体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形式表达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虽具有精确性、深刻性和指导性,但不足以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而简单娱乐化又可能丧失教育意义。可见,内容构建与形式表达的冲突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表达性困境。

(三)真理唯一与价值多元的冲突

真理唯一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和普遍性,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的真理[13]。价值多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取向可能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或冲突。其一,信息的多向传输是导致价值多元的主要原因。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便捷,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推送(push)模式,实现了用户自主拉取(pull)信息的交互模式[14]。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受教育者,其价值取向和认同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无法容纳价值多元,就可能导致认同危机[2]。其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了真理唯一与价值多元的冲突。信息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散布谣言来攻击诋毁中国,企图扰乱我国公民的政治判断力。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既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同时,也要顾及大学生的个性化和价值多元化,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价值性困境。

四、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重构叙事话语内容,确保理论性和时代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既是思想观念和理论内涵的呈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实践创新的现实需要。叙事话语内容既要确保理论系统性,还要彰显时代性和生动性。其一,增强叙事话语内容的理论透彻性。“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5]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只有用透彻的理论、深刻的学理和科学的哲理,才能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才能讲彻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和发展脉络,才能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在理论上做好知识铺垫,从学理上注重答疑解惑。其二,确保叙事话语内容的理论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内容的理论系统性,要求话语主体的理论阐述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完整的而不是割裂的[12]。话语内容的理论系统性是影响话语能否达到“以言取效”的关键。因此,高校话语主体要用系统的话语内容分析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避免因话语内容的系统缺位而陷入“话语失语”的困境。一方面,要多元整合叙事话语理论的内容,注重叙事话语内容的系统完整,从理论层面加强“话语赋权”和“叙事赋力”,防止大学生因理解偏差而断章取义。另一方面,要多方统筹话语资源,汲取融铸于不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礼仪和日常行为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营养及精神力量,有效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综合完善性。其三,凸显叙事话语内容的理论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作为思想观念和理论内涵的直接呈现方式,其内容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之问。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涌现出一些新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如“数字化教育”“信息素养”“网络公民意识”等,这些新术语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也融合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这样的语言更新和内容创新,我们可以更好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本质,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理论的时代性特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同步交织并相互激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必须充分挖掘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诠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传播主流声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支配力和话语引导力[12]。

(二)创新叙事话语方式,保证权威性和生动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权威性,又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叙事话语方式,提高叙事话语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一,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平台,增强叙事话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是融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高校叙事话语主体要深度挖掘各类媒体资源,研究各类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运用网络、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形式,传播中国声音,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了“红色云展厅”和“百年先锋”等系列融媒体作品;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系列融视频;设计了“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项目,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电影体验。通过多种平台和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参与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深厚底蕴。[16]其二,利用融媒体技术,提升叙事话语方式的智能性。融媒体时代,随着各类媒体的相互融合渗透,融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提供智能支持。高校叙事话语主体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叙事话语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挖掘学生的思想特征、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实现叙事话语的个性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叙事话语的情景化;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共享平台,实现叙事话语的共享化。其三,运用历史思维,彰显叙事话语方式的历史生动性。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7]用生动性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效果的创新方式。以生动的叙事话语呈现蕴含于历史中的可歌可泣和催人奋进的故事,展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为人治世的教益良方。把历史故事引入现实叙事,让历史和现实相互映衬、相互衔接,既可赋予历史故事新的时代意义,又可彰显叙事话语方式的历史生动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权威性和生动性相统一。

(三)优化叙事话语场域,提高叙事话语的有效性

场域是“言说表达的具体场景,也就是人与人的话语沟通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者心境及相关的上下文等”[18]。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场域是使师生间能够有效沟通互动的具体语言环境。按照空间类型分类来看,主要包括国际场域、国内场域、校园场域和网络场域等方面[19]。其中,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全过程中触手可及的文化形态,是表达大学办学理念和传承高校人文精神的环境承载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主要校园场域,包括教学、管理、文化生活及后勤保障等所有物质和精神因素。其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升叙事话语体系运行的有序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行,离不开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包括叙事话语传播机制、叙事话语转换机制和叙事话语反馈机制等。完善的叙事话语机制可以及时掌握话语传播渠道的有序性和传播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综合分析大学生的话语兴趣点,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有效性[19]。其二,激活话语主体,拓展叙事话语体系的群众基础。融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信息的接收者和参与者。在融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作为高校最庞大的话语群体,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客体,也是叙事话语的主体。引导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是扩大“话语信息的增量”、放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声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东华大学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模式,组建“学习进行时”大学生网络思政宣讲团,由大学生担任“小讲师”,自主设计并制作了42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学习微课,通过项目化推进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20]。其三,优化网络场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可靠性。随着媒介形式愈加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正在由课内课外转向线上线下,网络场域已成为主要话语场域之一。网络场域增强了每个人的话语角色特征,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良好话语氛围,改变了“你说我听”的单向话语方式,提供了价值引领、情感认同和话语交流的“大场域”。优化网络场域,就是要充分利用各大新型媒介平台全天候发布正能量的话语信息,压缩负面的、消极的话语空间。一方面要做好网络场域的话语引领,培育“网络无国界,网民有祖国”“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的话语意识,形成恪守网络道德与行为的话语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场域的话语监管,跟踪大学生经常登录的话语平台,剖析大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及发表的意见并给予及时引导,尽可能避免舆论事态的发酵和蔓延,有效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泛娱乐化”等错误思潮[21]。

在融媒体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不仅面临着引领性、功能性和表达性现实困境,也存在技术及艺术上的挑战。在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叙事话语的艺术性和情感共鸣。尽管叙事学起源于西方,但它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积累,已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经史子集文化中也有叙事学的智慧运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中,必须挖掘利用这种跨文化、跨时代的叙事智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挖掘和创新叙事学的传统智慧,也要紧密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社会和高校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特征,通过技术赋能赋智,提高叙事话语体系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和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场域话语政治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