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生辰问题补探

2024-05-10 15:32孙严朱天征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抄家

孙严 朱天征

【摘要】通过对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分析,发现曹雪芹采用了明写、暗写的手法,通过对明写两次饯花会,暗写胤禛登基改元(改朝换代)以及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被抄的历史事实进行细致研究,接着再从宝玉生日是庚申日入手,得出贾宝玉(曹雪芹)的生辰是为1715年(乙未年)四月二十九日。

【关键词】庚申日;饯花会;改元;抄家;宝玉生辰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8-0025-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08

通过对《红楼梦》[1]原著文本内容进一步分析判断,又找到了一些新线索,结合有关事实论据,推断出了贾宝玉生日的精确日子——四月二十九日,从而彻底破解了贾宝玉的生辰问题。

一、《红楼梦》的写作背景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已是无毋庸置疑[2][3],袁世硕、邓遂夫指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创造[3][4]。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必然脱离不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也必定会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

曹雪芹生存年代。由于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逝世[4][5];根据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题下注文“年未五旬而卒”及敦诚《挽曹雪芹》诗首句“四十年华”来分析,二者虽有不同,但曹雪芹死时年龄在40-50岁之间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这些诗中描述的情节是真实存在的[4][5]。曹雪芹的出生时间是在1715年[6],那么曹雪芹的生存年代是从1715-1763年之间。

创作年代。首先,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红楼梦描写的接驾四次的甄家,其实正是曹家的原型[3]。红楼梦十六回王熙凤说:“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書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1]根据红楼梦中描述,王熙凤说上述话时年纪约是二十岁,如果早生二三十年的话,就会赶上接驾的场面。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是1707年,曹家接驾时间发生在说话时的40-50年前,这就可以推测出,王熙凤说话的当下或者《红楼梦》本章节的写作年代应该在1747-1757年之间。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可以找出曹雪芹创作的底蕴、背景材料及《红楼梦》的一些素材来源,因而可以深信《红楼梦》中有一部分作者的自传在内,作品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和作者亲身经历[5]。其次,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年)已经出现了最后定稿己卯,于庚辰秋月定本;梅节先生也指出《红楼梦》脱稿于乾隆戊寅到己卯年间[7]。接着,在红楼梦第十三回有脂批:“曹寅的楝亭及拈佛语对客说‘树倒猢狲散语展眼35年了。”由于曹寅是在1712年去世的,他说的话现在已经35年了,由此推断作批语的时间至迟在1747年,因为曹寅说“树倒猢狲散”话的时间可能早于1712年。小说红楼梦的写作时间,最晚一定是于1747年已经写好了某些章节内容,在别人传看的时候,已经开始做批语了。

综合上述分析,再考虑俞平伯先生提出他著作红楼梦是在三十至四十岁左右[8],创作又花费了大约十年时间,并且1754年已经完成初稿(甲戌本),创作年代应该进一步缩小在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年)之间,这与禹克坤的观点是一致的[5],也与宁宗一观点基本一致[9]。

二、两次饯花会拟合严重影响曹家的两次史事

前文也提到,红楼梦作品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和作者亲身经历[4],也隐含着许多曹家史事[10]。那么周汝昌先生所说的两次饯花会即红楼梦二十七回中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节(第一次)及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二次)[11]肯定影射着严重影响曹家的两次史事。

(一)第二次饯花会所影射着严重影响曹家的史事

第二次饯花会中为春天的花饯行,收尾的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而且签上有特比注明“在席者各饮三杯送春”,正是为了一个“花事了”,百花凋尽,中女儿举杯相送—也送自己[11]。最后通过为“桃红又是一年春”的桃花(袭人)饯行,因袭人姓花,芳官姓花,故此表明为所有的花饯行了,另一个层面也表达了大观园等来了又是一年春的桃花,但是人去园空。即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1]的现实写照。因此第二次饯花会是从送春到三春过后诸芳尽众女儿的离散的过程。

在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偏算命的回来又说:‘系属兔的阴人冲犯了。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儿,说他冲的。”[1]文中交代,秋桐属兔的,是十七周岁,据此推断,当时宝玉十三周岁小秋桐四岁,是属羊的,寿怡红开夜宴即第二次饯花会的年份是猴年。笔者拙著《贾宝玉的生辰问题探究》[6]中,得到了甄、贾宝玉(曹雪芹)的生辰即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四月二十八至三十日中的某一天。结合历史事实分析,那么第二次饯花会甄、贾宝玉(曹雪芹)十三周岁描写的正是曹家被抄家的1728年史事,这与三春过后诸芳尽众女儿离散的情节描写完全相合。查询万年历可知,1728年(猴年)芒种节是四月二十九日子时,1728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份的庚申日是出现在五月初十。第二次饯花会的时间即贾宝玉(曹雪芹)生日时间在四月二十八至三十日[6]之间,从红楼梦文本可知,贾敬死于宝玉生日的第二天,守庚申时吃了丹砂而死的。道教的“守庚申”一般从庚申日酉时开始,第二天辛酉日的卯时结束,说明贾宝玉生日的当天是庚申日。可见曹雪芹对曹家被抄家的1728年史事在第二次饯花会中不是实写,因为1728年贾宝玉生日的当天并不是庚申日。

曹雪芹在写作中是以自己及其家庭的“真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3],自然而然地会把时代背景反映出来。通过背景年份明写第二次饯花会,却暗写了1728年宝玉过13周岁生日。前文分析出了曹雪芹的写作时代背景是在1745-1754年间。那么曹雪芹用以代替1728年(猴年)芒种节是四月二十九日子时的背景年份是哪一年呢?查询包含曹雪芹的写作时代背景(1745-1754年间)在内的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二十五(1760年,庚辰年)年共计25年间的历法,发现庚申日出现四月二十八至三十日的年份有且只有1752年是四月二十九日。可见这个庚申日四月二十九日是宝玉生日日期,也暗指1728年(戊申年)的芒种节四月二十九日,在这个四月二十九日是芒种节的猴年,曹家被抄,导致大观园的毁灭。

总之,文中描述的第二次饯花会时代背景应该是1752年(壬申年)的四月二十九日庚申日,有以下原因:

(1)1752年符合写作时代背景1745-1754年间;

(2)1745-1754年之间,这期间只有1752年是猴年;

(3)1752年的四月二十九日为庚申日,符合贾宝玉13周岁的生日时间范围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6],其他年份不符合这个条件;

(4)1728年这一年的芒种节是四月二十九日,是曹雪芹(贾宝玉)的生日。红楼梦文中说芒种节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1728年这一年的芒种节,作者是用1752年的庚申日四月二十九日表现出来,芒种节与贾宝玉的生日相统一,就表示着花王降临、花神退位即众女儿离散,大观园毁灭。通过比较1752年和1728年的相互替代条件,可以看出相同点,除了年份的属相相同都是猴年外,通过庚申日表达出的贾宝玉生日时间,正是真实年份1728年的芒种节时间。因此,明写年份中的贾宝玉生日四月二十九日,也是暗写年份的芒种节,首次把生日与芒种节关联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饯花会所影射的严重影响曹家的史事

既然作者用背景年份1752年来写史事中的1728年,那么从红楼梦文本中可以知道,第一次饯花会正面上是写1728年的上一年即1727年(丁未年)宝玉12周岁的情节,从反面上(真实)来看,其实并不是。因为按照第二次饯花会明写的真实史事与所用背景年份的相互替代条件关系可推知,1727年是丁未(羊)年,那么背景年份也是羊年,也只有1751年(辛未年)是羊年;可是1751年的芒种节与宝玉生日时间四月二十九日没有关联,因为1751年的芒种节五月十三日午时,所以第一次饯花会所写的背景年份根本就不是1751年。究竟是哪一年?从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1]可以知道,以背景年份明写第一次饯花会的年份是四月二十六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重视未时交芒种节这一信息的俞平伯说:“曹雪芹的一生经过四月未时交芒种节气的只有一个机会,即乾隆十二年丁卯。他正在著书,把它顺便写上,是很近情的。”[12]那么作者很可能会用背景年份乾隆十二即1747年的丁卯年来表现第一次饯花会,但是这一年的未时交芒种节,正是四月二十九日,虽然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天是贾宝玉的生日,但是确真是贾宝玉的生日,只是作者明写了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节,那么作者用1747年的兔年来明写第一次饯花会又再次把芒种节与宝玉生日关联在了一起,可见曹雪芹是用丁卯年真实表达了曹家史事的某一个年份,这个年份也一定是兔年。红楼梦中这两次饯花会是用相邻的两年来明着描写的,真实情况是相隔了5年时间(1747年及1752年),也就是说虽然第二次饯花会真实反映了曹家1728年的史事,但是第一次饯花会反映的不是1727年,而是相间隔了5年的1723年,1723年的癸卯(兔)年是雍正元年。而所反映严重影响曹家的这次重大历史事件是:曹家的靠山倒下了,即康熙于十一月十三日死亡,胤禛于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继位并于1723年癸卯年改元(改朝换代)的事件。但是1747年的芒种节不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与文中描写不一致,其实,作者不只是未时芒种节是写作背景的真实反映,日期四月二十九日也是真实的表现,因为第一次饯花会为众女儿饯行,并不是明写的在四月二十六日未時,而是在四月二十九日未时。有以下原因:第一,贾府是持六日斋。贾府的斋戒问题,可以从几个地方分析,首先,贾府信佛的人,并不是吃长斋念佛的。第六十九回:“凤姐自己通陈祷告说:‘我或有病,只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生一男子,我愿吃长斋念佛。”[1]这是王熙凤许愿,说明她不是吃长斋,也只能是十日斋或者六日斋了;其次,每月初一不是斋戒日。第二十九回:“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贾母才后悔起来,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我们不过闲逛逛,就想不到这礼上,没的惊动了人。”[1]既然初一不是正经斋事,更说明不是持十日斋;接着,每月十五是斋戒日。第五十四回:“正月十五日之夕……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1]六斋日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廿九、三十日改为廿八、廿九日;而十日斋在六日斋的基础上增加每月的初一、十八、二十四和二十八日[13]。可见,由于贾府初一不是斋戒日,是持六日斋戒。第二十五回:“甲戌本中脂眉批:‘点头思忖,是量事之大小,非吝啬也。日费香油四十八斤,每月油二百五十余斤,合钱三百余串。为一小儿,如何服众?太君细心若是。”[3]261以上很显然是算的六日的账,每月六日持斋共计费油二百八十八斤。贾府是奉的六日斋,因为只有在六日斋的斋戒日才给所供奉的海灯添加香油。第二,四月二十六日并不是斋戒日。周汝昌等多位红学大家指出:“第二十七回里所写芒种节祭饯花神的隆重场面、喜庆气氛,的确应是写宝玉的生日庆典。”[11]其实,那天是贾府持六日斋的日子,既然王夫人吃斋[1],那一定是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三十日这七天中的某一天(小晋的月份,增加廿八日持斋),这中间并没有二十六日,确实是宝玉的生日。第三,其实前文也分析出了宝玉生日是四月二十九日,可见乾隆十二年丁卯芒种节的时间,虽确为未时,却并不在四月二十六日,而是在四月二十九日。这个四月二十六日是作者曹雪芹的狡狯之笔,用四月二十六日暗写了贾宝玉十二周岁那年即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年)的生日。1747年丁卯年也确实是未时芒种节,但是只不过是在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四月二十六日罢了。

三、贾宝玉出生的时辰是未时

二十七回中说这一天“乃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一日,都要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1],这是第一次饯花会。贾宝玉又被称为“绛洞花王”,花王出世,众花神自然要退位。且是未时来到世间,花王宝玉到来各路花神及百花退位了[3]。文中提到“未时”芒种节,看来这个“未时”大有深意。未(羊)时是指一天中的13时至15时。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太阳偏西之时,又名日昳、日央等,古时候未时也被视为祭祀、安葬的黄道吉日。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未时祭祀、死亡的情节。《红楼梦》十五回:“秦可卿未末时分亲友方才散尽。”[1];红楼梦五十八回:“贾母等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1]红楼梦六十四回:“请贾敬灵柩进城至未申时方到,供奠举哀已毕,亲友散回。”[1]红楼梦七十八回:“晴雯未正二刻咽气,到任花司。”[1]芒种节未时正是给众花神饯行、花神上天的吉时。贾宝玉又被称为“绛洞花王”,作为花王,其出世一定是在未时这个众花神上天归位的吉时。

四、结论

第一,两次饯花会影射着严重影响曹家的史事,即康熙驾崩胤禛改元的改朝换代及曹家被抄两个事件。

第二,賈宝玉出生于1715年四月二十九日未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脂砚斋评《红楼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2]蔡义江.脂评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J].文艺研究,1979

(02):104-109.

[3]邓遂夫.走出象牙之塔[M]//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36.

[4]袁世硕.《红楼梦》前言[M]//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评《红楼梦》.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5]禹克坤.《红楼梦》前言[M]//曹雪芹.禹克坤,校注.红楼梦.北京:同心出版社,1995:8.

[6]孙严,朱天征.贾宝玉的生辰问题探究[J].新楚文化,2023(12):19-22.

[7]石燕.梅节撰文论己卯本[J].红楼学刊,1982(02):150.

[8]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M]//曹雪芹,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等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339.

[9]宁宗一.前言[M]//曹雪芹,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红楼梦.第三次重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2.

[10]冯其庸.红楼梦里隐含的曹家史事[M]//胡适,俞平伯,等著.细说红楼梦.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135-146.

[11]周汝昌.两次饯花盛会[M]//胡适,俞平伯,等著.细说红楼梦.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505-508.

[12]周文康.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生年月日考辨[J].红楼学刊,1990(03):285-286.

[13]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EB/OL].[2023-11-19].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sutra_explanation/EarthStore/EarthStoreSutra.htm.

作者简介:

孙严(1969.5-),女,汉族,山东邹平人,本科,图书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传统文化。

朱天征(1969.9-),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气象、红学。

猜你喜欢
抄家
“抄家”特朗普炙烤“纸牌屋”
韩媒热议法务部长被“抄家”
澳大利亚知名媒体被警察“抄家”
《抄家》:精神的高地与沉重的反思
一面折射“文革”历史的镜子
——南翔小说集《抄家》阅读札记
抄家
清代的抄家案件对宫中财政的影响
版三国之圣诞抢蛋
抄家
我所经历的“文革”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