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在元宇宙语境下的适用性重构

2024-05-10 15:32章贝格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元宇宙

【摘要】面对元宇宙热潮,身体美学似乎与科技相悖的天然气质不免阻碍其在时代语境中“身体返魅、理论返乡”的主张。从身体美学链接到元宇宙的合法性论证入手,将梅洛庞蒂的经典具身理论代入元宇宙构想,在有效性和消极性两个方向上分析其理论价值,有利于直面元宇宙中虚拟身体和虚拟空间等新特点给身体美学带来的挑战。这不仅可以帮助厘清身体美学学科在元宇宙语境下的实践之维,也是进一步发掘和建构身体美学话语当代光彩的一次积极尝试。

【关键词】元宇宙;虚拟身体;梅洛庞蒂;身体审美;身体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8-0063-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20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元宇宙语境下身体审美困境及其超越研究”(项目编号:CX20231159)。

广义身体美学经常是被文化、社会乃至政治范式遮蔽着的。在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元宇宙语境中,许多身体美学观点不免遭到忽略乃至质疑,梅洛庞蒂的身体美学理论就是其中争议最多的学说之一。其对身体感知主观性的强调、对身体在美学体验中地位的揭示,都在表面上看似与元宇宙时代对虚拟身体的关注、对审美边界的大胆拓宽格格不入。这直接影响到了梅洛庞蒂身体观点乃至整个身体美学理论生命力的发展。为了回应这一处境,需要从身体美学天生的跨学科底色谈起,从根源上确认身体美学链接到元宇宙语境的合法性。

一、合法链接到元宇宙的身体美学

当我们在美学史中回溯“关注身体”这一路径的成就时,会发现在身体美学创新中,生产力扮演的一直是一个相当直接的推动角色。技术创新往往无需经由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就可以直接变为身体美学创新的论据。

(一)身体美学的跨学科底色

17世纪,临床生理学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了大脑功能和神经回路的生理构造,柏格森将相关解剖学通识代入到了身心关系思考中的尝试启发了梅洛庞蒂在现象学范畴内进一步讨论身体知觉与深层意向的理路;也使美学借与感性的勾连,搭乘上了直接由生产力驱动的理论马车。在其后半个世纪,与日俱进的神经生理学验证了柏格森对记忆种类划分的合法性。这样看来,尽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都只能算是一个设想,但近期神经生理学研究对此的印证却存在一定必然性:21世纪对内脏器官存在记忆的可能性的探索,就这样成了一个世纪前身体美学理论的新论据。上述自然科学与身体美学的互动尽管限于现象学门类之内、连缀于生理学线索之旁,但已然带来了一种首尾相衔、妥帖动人的审美体会。实际上,类似的理论融汇在身体美学的历史中持续地发生着。以后人类美学中哈拉维的身体观点为例——当我们将生产力论据可以直接被身体美学应用这一思维代入“赛博格宣言”[1]时,哈拉维理论的脉络就被即刻提炼了出来:一次始于关注生物科技、育于反思通讯科学,重新思考身体主体性和有界性的尝试。近年来,分子生物革命和免疫认知的发展提示了某种完全超越传统概念的共生可能性,这成为后人类美学质疑人与动物、有机与无机体、身体和非身体这三种区隔的直接理据。

(二)元宇宙链接到身体美学的必然与必要

在哈拉维那里,技术案例的应用被抬高到了一个新地位:不仅可以作为艺术批评实践的直接例证,还足以回应后人类身体美学研究纯理论面向的缺憾,总而言之,后人类身体美学同样能够承接身体美学自诞生之初就具有的、对时代前沿技术的直接融汇能力。由于身体在人類探索世界时的根本性,可以说,身体美学天然具有跨越学科、主动链接时代前沿其他科学的合法性。同时,它也是技术在试图寻找美学支点时,一个永远成立的攸归。也就是说,面对元宇宙概念及其技术构想,在身体美学立场上的主动关注不仅是美学学科时代性追求的责任所在,也是身体美学和其可确认存在的理论未来的双向奔赴。元宇宙将注定是一个身体美学事件,正如王晓华所说:“在这种新的处境中……有关趣味、判断力、尺度、艺术理想的言说都将被改写。”[2]

需要补充的是,元宇宙构想固然可以仅凭其技术要素和时代要素就与身体美学合法地链接起来,但当我们追问这种广义“链接”的路径与意义时,寻找来自身体美学内部的支持就变得无法回避了。为此,还需要在学理层面进一步厘清元宇宙与身体美学的交点。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回溯至元宇宙概念发端之初,即1992年尼尔·史蒂芬森在科幻小说《雪崩》中设想的作为游戏世界的“元宇宙”,从这一概念最原始或者说最基础的设想中,寻找身体美学的落点。在史蒂芬森的描述中,元宇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者说条件:首先,物理身体需要佩戴能生成立体图像和立体声的技术设备;其次,元宇宙能够超越地理甚至物理对身体的限制;最后,这种高度的感官模拟和数字世界的组合能使玩家难以分辨物理现实与虚拟场景[3]。这样一来,元宇宙感官模拟系统不仅帮助建立了物理身体和虚拟身体的连续性,也在实际上将元宇宙与现实的相接建立在了身体相接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个由身体拓展开去的交点也是元宇宙一切架构的原点,无论美学在包罗万象的元宇宙中如何漂游,都将绕不开来自身体的主张,这就是美学在身体维度上向元宇宙靠拢的必然性。

二、现象学身体美学

与元宇宙虚拟身体的共振与偏离

确认了身体美学与元宇宙天然的内在联系后,就需要将更为具体的身体美学理论带入元宇宙语境,讨论其适用性与解释乏力之处。前面提到,在元宇宙语境中对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理论的观照存在许多负面意见。实际上,如果能够用更加实践性而非实用性的思维处理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理论,反而能在元宇宙语境下使它再现解惑的光辉。

(一)现象学身体美学对元宇宙身体的解释力

对自己采取的“格式塔”方法论,庞蒂解释道:“有必要暂不考虑周围环境以便更好地看客体……因为各种各样的客体构成了一个系统。”[4]106因此,在寻求其身体美学观点与元宇宙语境的共振时,我们可以先抛开蔚为大观的虚拟空间,着眼于虚拟身体。如果说元宇宙是一片海域,那虚拟身体就是海域中的水滴。海域中某一滴水发生性状改变的同时,其他所有的水滴也会发生性状改变,但这个生态系统将涛声依旧。同样的,在元宇宙中,任意虚拟身体的行动都与其他所有虚拟身体节点相关,这就是元宇宙中最重要的技术架构——去中心化。

如上所言,在元宇宙中,去中心化使得任意虚拟身体都不可能具有超越其他虚拟身体的优先性,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类似生态系统的优越特质:开放、无权威、内容分布式存储但又共同维护。简单来说,去中心化赋予了元宇宙内的虚拟身体这样一种特性:一方面是极度自由和容错的——不存在中心节点,单一虚拟身体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元宇宙整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是高度粘连的——虚拟身体任何试图宣告自身社会维度的行为都不可能仅由个人单独实现,而唯有经过其他虚拟身体节点共同的见证才能实现合法性。此刻,我们再回到完全离身化的技术设想来看,就会发现,其他虚拟身体节点的共同记录只能完成对“意识上载”这个行为的确信,却并不能合法判定电子意识本身的主体性。而这个有关他人视角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我”在世界中的存在的确认的问题,恰恰可以用梅洛庞蒂在身体层面对胡塞尔主体间性观点的推进来解答。

胡塞尔借由“我”和他人之间身心关系的类比,将认识活动解构成了自我及他人相似的意识体验的叠加。但类比终究是一种似真的主观方法论。梅洛庞蒂则通过对身体知觉的抬高规避了对他人意识的推测。在他的构想中,世界是向我和他人共同呈现的,能知觉的身体在其他生命身上延伸着自身的意向范畴。他还用身体图式来进一步解释知觉身体在世的方式,并将其视为人的知觉超越动植物知觉的关键[4]475-504。这样一来,在元宇宙语境下,对于电子意识而言,其主体性是否被对等地承认的问题,其实就是讨论其操控的虚拟身体是否也能实现身体图式的问题。

尽管在今天,元宇宙技术还不足以令我们接触到智能程度媲美人类的程序,但由程序所操控的虚拟身体NPC(非玩家角色)已经屡见不鲜。在机器学习的背景下,NPC的自動反应似乎足以达成与“身体图式”的高相似度:都是在接收指令或外界刺激之前,就已经预先把握了外界状态,并遵循潜在的行动逻辑去规定身体的活动。然而,这种从刺激到行动的程序背后要求的是一种隐藏存储、又根据大数据实时更新的机制,这就在需要“记忆独立存储”的意义上与元宇宙生命体的去中心化架构产生了冲突。因此,“身体图式”是否定这种主体性的。

(二)现象学身体美学解释元宇宙身体时的缺憾

梅洛庞蒂之所以能够理顺抬高身体的逻辑,是因为他将思考判断功能归给了身体,这对身心二元的克服是有限的。为了证实“感受—运动”回路,他举出植物人的极端案例,认为其“感受—运动”回路的一端是麻木的,所以植物人缺少一种真正的主体性。然而元宇宙中的虚拟身体却能在物理身体沉睡时自行活动,“感受—运动”回路并未塌陷,主体性却依旧暧昧。由于元宇宙视角选择的自由性,虚拟身体得以在物理身体沉睡时对其进行感知和观察。这样一来,就与梅洛庞蒂说的我们永远无法观察到有生命的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显然的矛盾。总的来说,在将身体图式带入元宇宙身体语境时,梅洛庞蒂在潜意识讨论上的理论空白、对观察互逆性的否认等缺憾都营造出了一种孤立看待虚拟身体的倾向。

物理身体显然无法直接知觉到其他物理身体对应的电子意识,而至少要经过自身虚拟身体这个媒介。这一系统不仅要求对虚拟世界注入仿真的知觉逻辑,还必须能够将输出结果复原成感官体验,作用到佩戴传感器的物理身体上。由此,带有传感器的虚拟身体收集到的知觉不过是物理身体运行潜意识时的具身外延。此刻,对潜意识的忽视使梅洛庞蒂的观点在对身体持续运行的分析始终缺失着重要的一环。在他那里,持续的、不可切断的身体图式彰显出一种物理去身的倾向,背离了他自己认为身体作为连接世界和知觉通道的初衷。其将世界、身体和意识连贯起来的具身尝试,在元宇宙语境下,反而随着虚拟身体自主性前所未有的升级走向了远离物理身体的一端。

三、元宇宙语境下

现象学身体美学的局限性及其反思

在梅洛庞蒂对潜意识的忽略背后,物理身体通过虚拟身体侵入和感知虚拟世界的行为的持续性断裂了。由此,虚拟身体可能独立运行,去身化的倾向浮现了出来,由此引出了传统身体美学固有缺憾给元宇宙身体审美带来的挑战,下面即试在身体美学更新自身的立场上,分析这一挑战下的风险及其超越之途。

(一)现象学身体美学在元宇宙语境下的身体审美认知风险

去身倾向引发的身体审美主客认识混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体性在两个身体之间转换的混乱。尽管元宇宙空间的虚拟实在性给虚拟身体提供了绝佳的审美实践场所,但物理身体始终不是切实在场的。因此,技术如何提升沉浸程度成为元宇宙体验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目前,我们对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关注往往是同时发生的,这是因为现在的元宇宙技术开拓的是一种低水平沉浸。这恰恰意味分神的身体成为元宇宙与日常世界整合的交点,这个系统能使“不在”始终得以在场,元宇宙由此达成了具身实践。但在元宇宙未来目标中,这种主体性在身体间的“跨越”显然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梅洛庞蒂无视潜意识的能动性,又将知觉提升到了“一切理性和价值之基础”的位置,去身倾向和沉浸努力将在元宇宙中映射为完全的虚拟身体视角。随着知觉连接的两端变成了虚拟身体的虚无内部与超虚拟的外部,整个系统最终滑向了一种物理身体失去主体性、却能为虚拟身体提供刺激的悖论。

第二重混乱则来自两重身体各自主客转换的难题。在元宇宙开放性的展示中,两个身体可能同时成为审美的客体对象。作为活生生的感官经验,知觉原本是物理身体探索世界的原初材料,但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会着更多重的审美蒙太奇,视听作为审美活动意义核心的作用被削弱了,知觉也由此隐去了必要的光辉。虚拟身体与物理身体的知觉能力此消彼长,总有一方会沉溺在退化当中。

总之,元宇宙即使达成了实境未来,也永远无法用同等体验触碰“人类的情感、审美、普遍同情心等真善美的感性领域,而这些领域,离不开人类通过身体对世界所进行的感受体验实践”[5]。这也正是元宇宙语境中,去身化倾向容易造成身体审美认知风险的原因所在。

(二)中国美学对元宇宙语境下身体审美认知风险的超越启示

透过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理论的棱镜,元宇宙身体审美的可解内涵与扭曲风险被同时折射了出来。但显然,西方路径并非元宇宙身体审美的必经之途。尽管在体系化上起步较西方更晚,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与前者在文化根源上的差异性,在中国身体美学中寻求对前述审美困境风险的克服和超越的思路,才显得更加可行。下面即试针对前文中在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矛盾中现身的元宇宙身体审美认知困境,分析中国美学对超越上述困境的启示。

首先是身心一元论对主体认知混乱的超越。对元宇宙身体而言,“一元”指向的正是一种超越调和性的融汇。风神、风骨等中国古代常见的文论概念,无一不是将内在精神气质与形貌举止连接起来看待的。在身心一元论的统摄下,所谓虚拟身体实现主体性的时刻,其实是物理身体背后的现实主体依托元宇宙世界,追求在更高层面上的精神满足的一种审美尝试。

元宇宙中的虚拟身体正如多变的外象,一旦确信这种主体性向虚拟身体的所谓“转移”,可以被定性为一个整体向审美层次的攀登,那么我们透过其“形”所见之“神”,就还是物理身体的主体性发出的呼唤。这样一来,身心一元论甚至可以将主体从元宇宙的引力中拉回现实世界。毕竟,“追求元宇宙中价值和意义的前提是实现对现实世界自我意义的肯定”[6]。在元宇宙环境给予了虚拟身体追求意义以更大的空间、更多元维度的背后,是价值取向在现实世界中的产生与塑造;而这种更根本性的内涵,又离不开物理身体在现实世界中的感知与活动。因此,身心一元对心灵认识的适时强调是一种有根基的辩证智慧,正如《身体诗学》中所说:“身体是诗性制作的承担者,也是其接受者;诗性制作源于切身性想象,所激发的也是切身性体验。或者说,它不但以身体性行动为逻辑起点,而且以身体性体验为归属。”[7]173

其次是重视审美秩序的传统对审美认知混乱的超越。在元宇宙身体审美中,过度具身扭曲了身体的和谐存在,元宇宙身体的表现形式随着身体塑造的自由而变得光怪陆离。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在元宇宙时空中的脱序,使身体向着黑洞般不断延伸的审美边界坠落了下去。尽管审美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是不容置疑的,但这种不断扩张和下沉的倾向本身,就会引发对审美敏感性的削弱,对此,就需要以中国传统文艺美学家们处理雅俗之争的方式应对。

在古代中国,俗趣的风潮尽管也颇受诸如“德音大坏”“玩物丧志”一类的指责,却从来不是刘勰所批评的“谬辞诋戏”,耽于游乐、抛却了审美需求的结果。以“趣”为落点,是古代文艺美学家们在审美提炼背景下对“俗”的创新接受。他们对社会思潮的解释自觉,表面上看去是与大众文化的主动合流,却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为一种精英对审美秩序的引导责任。

面对元宇宙身体审美的边界无节制的扩张风险,中国传统美学对审美边界的审慎标准和积极姿态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也是自觉履行着审美对秩序的引导责任。在虚拟身体的塑造狂欢中,中国传统美学给出的答案并非简单的肯否,而是建立在一种高屋建瓴的审美理想上的秩序化。

四、结语

正是因为身体审美在元宇宙语境下的认知、伦理和秩序上的困境的确可能成为现实,无限复制意识和交换身体等耸人听闻的异化危机也静静躺在技术攀登的巴别塔的某个高处。因此,想要在不远的元宇宙未来中的身体发展趋利避害,我们必须不断升级理论本身,并时刻用更贴近社会和时代共识的真实框架对其予以约束和引导。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中所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8]55元宇宙中蔚为大观的二次产物或许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但我们对其间身体审美的观照,却永远需要以主动的姿态进入到社会历史当中。毕竟,当“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9]。对元宇宙身体审美的审视,不仅要从物理世界的基准中来,更要往物理世界的改造中去。

参考文献:

[1]唐娜·哈拉维.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M].陈静,吴义诚,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204-253.

[2]王晓华,黄秋燕.身体、技术与赛博格美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3):81-90

[3]尼尔·史蒂芬森.雪崩[M]郭泽,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學[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黄欣卉.赛博空间身体审美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6]高奇琦,杨宇霄.身心一元论:虚拟化身与元宇宙的秩序再造[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10):5-16+206.

[7]王晓华.身体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白音.崇高的失落与重建——崇高问题的哲学史反思[J].理论月刊,2012(11):36-39.

作者简介:

章贝格,女,安徽芜湖人,湖南工商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元宇宙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
Facebook投资5千万美元打造“元宇宙”等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