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呼吸和倾听

2024-05-10 11:38艾英
莫愁·小作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水杉瓦尔登湖森林

深秋时节,我与一群写作的中外朋友一起,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穿梭,呼吸海风吹来的新鲜空气,感受茂密森林的生机、静谧和安详,享受自然、诗歌、艺术、旅行的精神滋养。我也诗情顿生,写一首短诗《黄海森林》:“一片未被污染的湿地/一棵棵水杉/把根深扎进土里/躯干永远挺拔向上……白云掠过树梢/写下四季最美的诗行/从那抹金黄橙红中/我读懂生命的渴望……”

梭罗的《瓦尔登湖》自1854年出版以来,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我曾写过《〈瓦尔登湖〉的光芒》一文,在一次全国性读书征文中获二等奖。此次受邀参加活动,也是一个神奇的缘分。从瓦尔登湖到东方湿地,中美两国的作家观光、考察、吟诗、聚会,心随微风和白云起舞,伴树木和花草欢愉,与小溪和光影驿动,一朵花幻化一句优美的诗句,一片草铺陈一排温柔的诗行,一棵树成就一首灵性的诗篇。

沿着富有弹性的彩色廊道走进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如同进入一个巨大的自然宝库:密密匝匝的树是森林主角,树叶已经或正在由绿变黄、由黄变红,阳光从高处向森林渗透,各种树木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光彩,碧绿、橘黄、金黄、火红、酱紫、褐色,各种色彩泼洒成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油画。一队队主干苍劲、枝叶茂盛的水杉排列整齐、傲然挺立,一排排伟岸而温柔的白桦遒劲挺拔、直冲云霄,一棵棵饱经风霜的银杏和红枫堆彩叠翠,一丛丛青翠挺拔的竹子无边无际,水中倒影折射流动的彩色光谱……飒飒海风吹过,空气中弥漫一种淡淡的木香、竹香和草香,浩瀚的森林散发诗意的光芒。

一马平川的黄海之滨,怎么会有这片壮阔的平原森林?五幅钢板雕塑刻录着森林的历史:这里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前身为国营东台林场,从1965年起,四千多名上海、无锡、苏州、盐城等地知青和林场职工,为改善黄海沿岸滩涂湿地、盐碱土壤,垦荒植树造林。他们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栽下数十万株水杉、银杏、云杨、女贞、榉树、乌桕树苗,建设沿海防风的一道屏障。在那段艰辛岁月,在这样的广阔区域,他们用汗水、热血和青春,完成这项艰巨、浩大、漫长的工程。

几十年过去,沧海变桑田,这片凝结前辈心血、承载年代记忆的知青林成为广袤深邃、郁郁葱葱的国家森林公园:现拥有各类植物628种,以水杉林、杨树林、白桦林、竹林为主,还有银杏、红枫、榉树、栾树、榆树、女贞、黄杨、棕榈、柏类、香樟、桑树、槐树、柳树等树种,由落叶乔木向乔、灌、草、花搭配转变,由落叶树种向落叶、常绿、彩叶相映衬转变;并有鸟类342种在此栖息,兽类近30种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森林,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海岸唯一未被污染的生态湿地”。

徜徉在这座人与自然融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森林,越往深处走景色越丰富,我不断被感动和震撼: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树林间流淌,水面跳跃一串串灵动的音符;两只蓝色小船停泊在小溪边,倒影清晰地在水中荡漾;斑驳的光影从树间倾泻,草地被染成灿烂的金黄,野菊花、米草等随风摇曳;一群鸟儿醉入花丛,又翩然飞入林中;野鸭或白鹭不时在溪水中游荡、嬉戏;漫步在木质栈道,尤其是空中栈道,树木伸手就可以够到。

我在森林中陶醉、飘逸,也好奇、猜想:一簇簇开在路边、有毛茸茸的麦穗一样的植物是芦苇?还是荻花?一座座小木屋像生长在林间空地上一样,住在里面的人可有拥星辰入眠的浪漫感觉?或如在家一般自在和温馨?那些坐在长椅和矮凳上、抱着吉他或袖手旁观的木头人,隐喻和象征着什么?这里的景色,在不同季節、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一定有不同的魅力吧?

沉浸在辽阔的彩色林海中,最美、最自然、最生动的是人。

那个下午,在隔开尘世喧嚣的森林乌托邦,夕阳透过树林洒落在人们的脸上、身上,霞光将诗人和作家心中的激情点燃。

那个夜晚,茶香、咖啡香、红酒香交织,一群诗心犹在的老朋友、童心未泯的新朋友在柔和温暖的灯光下,放开歌喉,打开心扉,人与人无拘无束地交流,心与心随同一个节拍律动。

面对这片神奇森林的馈赠,来自大洋彼岸瓦尔登湖畔的美国诗人不停地竖起大拇指,不断夸奖。天南海北的中国诗人纷纷留言,我写的是:“自然之美,诗意之美。”这片在绿色和彩色中变幻的森林,确实是一幅岁月变迁的精彩史书,也是时代发展的绚烂画卷。

艾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五瓣丁香》《在季节深处微笑》《一路芬芳》等。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水杉瓦尔登湖森林
水杉林餐厅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想象力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哈Q森林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