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萤光的浪漫

2024-05-10 11:38何军林
莫愁·小作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青神青神县萤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这句诗是骆宾王歌咏萤火虫的,诗中描绘的画面也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一到夏天,夜幕降临,成千上万只提着灯笼的小虫成群结队,在湖边、在林间、在草坪,翩翩起舞,令人沉醉。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江苏南京紫金山灵谷寺、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等地都是著名的观萤胜地。其中,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萤火虫的天堂。悠悠岷江水,灌溉了青神大地上的20万亩竹林,也养育出这种竹林中的精灵。

1

萤火虫身上蕴藏的诗意和美感令人向往。如今,这种美好正在变得稀缺,但在青神县,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萤火虫观赏资源。

作为生态指数物种,萤火虫有“环境指示灯”之称,通过跟萤火虫相关指标,能评定区域生态环境的好坏。青神县萤火虫分布面积平均比例高达83%,赏萤景区最高峰平均密度达到了每平方米20只,青神县萤火虫综合生态指数是4.2 星(最高5 星),种种优秀数据证明了青神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据了解,全世界一共有2000多种萤火虫,而分布在我国的萤火虫大概是200到300种。目前,青神已发现三叶虫萤、短脚窗萤、黄缘萤、三节熠萤、扁萤、峨眉黑脉萤、巨窗萤等12种萤火虫,其中有一种萤火虫被命名为青神萤,是水萤属,为青神特有,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羽化成虫。据专家介绍,青神的野生萤火虫数量已达上亿只,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赏萤地。由于来的游客较多,当地还规划出专门的赏萤区域,游客到青神赏萤需要在网上提前预约,赏萤区每日限流6000人。

三四月间,从天池兰厂沟到白果黄水凼、古中岩……在青神的悠悠竹林里,潺潺山涧间,成群的萤火虫翩翩起舞,美得让人心醉;小路边,篱笆旁,成群的萤火虫在暗夜里结伴飞行,星星点点闪着银光,恍若梦中美景。那一刻,你定会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在星月的照护之下,这些小精灵开启了一场场“荧光舞会”,装扮着寂静的夜,让人沉醉痴迷。那明明灭灭的微光,在暗夜的背景上闪着诗意点点,让静谧的竹林多了几分朦胧。

2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赏萤的风俗。近年来,青神的“半城山水半城竹”和夜间飞舞的流萤爆红网络,“竹里萤光”已成为青神一张闪亮的新名片。但时间一过,萤火虫消失,也让许多没来得及观赏的游客感到遗憾。不过,在青神县竹里萤光艺术馆,赏萤不再受时间、天气等限制,四季赏萤不再是梦。

竹里萤光艺术馆是全国第一个集科学研究、自然科普、科技互动以及四季赏萤为一体的萤火虫主题艺术馆,整个艺术馆展陈面积4800㎡,分为科普展陈区、声光电沉浸式体验区、四季赏萤区和萤火虫繁殖区四大区域。

走进科普展陈区,你将了解萤火虫的渊源历史。在国外,萤火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玛雅文明时期。当时,玛雅人发现萤火虫尾部可以发光,像星星一样,认为它是星星之神。玛雅壁画中将萤火虫描绘成一个正在抽雪茄烟的人,因为吸烟的时候,烟头一明一灭,很像萤火虫发光的样子。

在中国,3000年前的《诗经》就提及了萤火虫,历朝历代的古籍文献中关于萤火虫的记录也数不胜数,人们赞誉它们的美丽迷人,隐喻读书人的寒窗苦读,传递凄冷荒凉的情愫,也颂扬它们能治病疗疾的无私。古人喜欢萤火虫,还发明了一些奇思妙用,比如利用萤火虫的光来捕鱼。清朝《古今秘苑》中记载:古人把羊的膀胱吹胀,放入一百多只萤火虫,然后系在渔网的网底,大小鱼儿就纷纷游向光亮处,聚集在光下不动,渔民因此可以捕获到很多鱼,这是利用了鱼群逐光索饵、防御的原理。

走进丛林探险区,你将了解到一只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和生物特性。很多人认为,萤火虫小小一只,定是素食动物,其实不然,它是百分之百的肉食动物,蜗牛、田螺等都是它的食物。当然,丛林里也有它的天敌,比如蜘蛛、蜈蚣、蟑螂、青蛙、蚂蚁等,不过瓢虫这样的小昆虫就是它的伙伴了。

天一黑下來,萤火虫的大脑就发出“神经冲动”这一信号,第一只萤火虫发出了闪光信号,其他萤火虫也陆陆续续闪起光来,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到十二点。“萤火虫发光的信号是不同的,比如说幼虫的发光是为了警戒天敌,而成虫的发光是为了求偶,其中幼虫的发光比较明亮缓慢且无序,而成虫的发光有很强的频率性。很多萤火虫的4个阶段,比如说卵、幼虫、蛹、成虫,它都能发出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付新华说。

萤火虫的光亮讯号已经被“破译”,它究竟是如何发光的呢?萤火虫的体内有个发光的“宝藏”,那就是荧光素,相当于是萤火虫的心脏,它在荧光素酶、ATP、镁离子、氧气的作用下就可以发光。

在馆中,你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它们有两对翅膀,里层的翅膀为膜翅,是专门用来飞行的;而最外层的为鞘翅,是用来保护膜翅和的身体。

3

“这里的萤火虫,是近四五年才多起来的,以前这片萤火虫很少。”护萤员郑先生原是青神县的村民,随着当地生态保护走深入实,他也眼看着黄水凼萤火虫越闪越多,越闪越亮。如今,当了几年护萤员的他,快成半个萤火虫专家了,谈起“三叶虫萤”(黄水凼萤火虫品种),滔滔不绝,言语间流露出对家乡发展的自豪感。

萤火虫带火了青神县乡村生态旅游,提升了青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青神县也在保护萤火虫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湖泊、竹林等,避免河堤水泥化,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合理划定“赏萤区”和“保护区”,聘请当地村民担任萤火虫监测员,建立双重监测保护体系;以栽增绿,建成竹里桃花、唤鱼公园等绿地公园,打造翠竹长廊,实施万亩栽竹计划;成立西南首家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中心,全面对萤火虫资源的种类、时空分布、萤火虫栖息地进行保护研究,并开展虫卵孵化系列科研课题。未来,青神县还将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保护+研究+利用”生态产业链条,让竹林荧光带来恒久的浪漫,也让萤光点亮乡村振兴最美风景线。

何军林:重庆科技报编委、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青神青神县萤光
漫谈竹乡文化
青神竹编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特色电商发展新模式研究
流萤之光
活色萤光“耀”个性
流萤之光
车胤萤光苦读终所成
青神县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四川青神:买套养老房送父母
不“打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