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4-05-10 08:59孙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课标课文情境

孙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语文教师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大单元教学的关注和研究。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改变目前单篇精讲、忽略单元整体性的语文教学现状,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大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改革探索,不能完全代替单篇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24

“大单元教学”概念的提出是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培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传统单元教学以单篇或多篇教学为主,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且多数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了解”“识记”“理解”某个知识点,纯粹为了学知识而学习,很难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法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大单元教学突破了当下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所面临的学科知识零散、学科能力低下带来的局限,减弱了教学的单一性,使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主题概念和单元大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大单元教学”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一、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高

“大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以解决真实情境问题。

2.教学单元大

“大单元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已有的文章篇目,而是对教材中原有单元篇目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学科核心概念或单元大观念。根据教学需要适量补充课外教学材料。一个单元的教学篇目可以是3—4篇,也可以是4—7篇,只要能够用主题要素或者单元大概念进行串联,用任务驱动就行。

3.课程结构大

“大单元教学”需要将单元目标、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大任务、真实情境、知识点、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作业、评价、反思等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

4.时间跨度大

“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课时累加的单元教学,而是包含了课上课下、周中周末等整个时间段。

简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将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单元或篇目进行分析、重组、整合,以“大概念”为引领,立足学生的“学”和“理解”,通过设置“大主题”“大任务”“大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习得技能、方法、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所有在情境中的学习,它的学习效率一定高于脱离情境的抽象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大单元的学习情境常常是有趣的,它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所以能够让孩子学得很活泼、很生动、很有趣。而且,当我们主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时候,这样的情景就仿佛是桥梁,它建立起了课堂的学习、学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孩子发现原来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其实是有意义的。

那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的意义何在呢?他改变了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问、不停地讲,那种以灌输、以填鸭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一定会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孩子是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以情境、任务、活动为特征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体现课标理念。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1.单元为抓手,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据此确定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找到每篇文章在大单元坐标中的位置,然后判断课文是怎样体现单元主题的,进而决定单元教学内容的取舍,理清各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教学定位,把控课时目标与课间联系,并服从于单元整体教学要求,便于进行长程设计。

部编教材在语文要素中对学生每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基于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单元导读的提示对每个年段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明确定位,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需要我们以后再讲?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兼顾各类学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关注碎片化,注重联系,前后勾连促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重在一个“整”字,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散点割裂的思维方式,关注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宏观的思维建构,让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推进一个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关注单元中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联。部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栏目组成的。在单元的整体教学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各部分内容的关联与沟通,以帮助学生发现单元不同内容之间的隐形联系,从而形成教学的合力,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3.关注课型,注重方法的指导

部编教材中的课文有精读、略读之分,有古诗词教学,有综合性学习等,它们的课型不同,功能各异。我們可以通过文体整合,打破传统的单元壁垒。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在综合性实践中,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活,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的资源,感受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注入文本中。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善用技术,提升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融入课堂的案例已经不算少见,因此,在大单元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播放不同种类的音频、视频,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缓解教师的压力,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积极搜集整理有关威尼斯的图片与介绍视频,在课堂讲解时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让学生进行欣赏。这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见识的开阔。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讲解的任务安排给学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参与大单元学习。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路

下文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一谈大单元教学的思路。

这个单元的主题为“舐犊情深”,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选取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从单元整体目标来看,《慈母情深》中展现得更多的是母亲与“我”之间的细节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并在课后题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这个小练笔其实就是为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打基础;而《父爱之舟》更着重于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场景中的父爱,而且要渗透场景描写的写作方法,为单元习作提供方法指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略读课文,它体现了部编教材中的一大特点,这篇文章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前两篇文章中语文要素的学习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中描绘细节以及场景表达出的感情,让他们体会到父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介绍,这也是为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学习做铺垫;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内容更是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安排的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教材提供的这些内容,单元整体教学也不能只局限在这个单元内,我们要在立足单元教学的基础,向课外进行延伸,例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梁晓声作品集《母亲》片段,通过结合当时的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我们要在这种新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去改革,去实践,让学生们因此受益。

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大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

大任务、学习活动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特征。大任务是指有意义的、挑战性的、综合性的大任务,大任务贯穿整个大单元学习的任务,能够使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大任务又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下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一谈大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以“发现、分享金点子”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习作、语文园地等整合在“故事分享会、辩辩谁的办法好、编写我的探险故事”三大学习任务之中,在讲故事的任务中发现讲好故事的金点子;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和古时候的孙膑,现今的船长来一场头脑风暴,感知文中不同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神奇的探险之旅中尝试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开展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编写属于自己的探险之旅。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到: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1.任务一:故事分享会

这个学习任务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三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人与事,在学习中学习讲好故事的不同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讲述,从多角度、多角色、多样的活动中关注人和事,体会和思考故事主人公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恰当使用平台上传、分享、评论功能,将学生讲述的故事通过平台分享到“故事分享”中,评选优秀小组,同时在交流分享点评中发现问题,把故事讲得更好。

活动一“用自己的话讲《自相矛盾》”,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方式先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再通过展开想象,同学互助、录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通过平台分享,从多角度、多角色、多样化的活动中去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活动二:“画对阵图讲《田忌赛马》”,围绕“聊聊孙膑的策略”引领学生走进赛马现场,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在学习生字词的同时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田忌取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再充分利用对阵图引导学生创意表达,讲好《田忌赛马》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三:“架情节梯讲《跳水》”,引导学生围绕“跳水”走进文本,再根据文中角色进一步梳理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再抓住重点词句,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场景,感受故事的前后关联,感受故事的惊险,从中感知船长的智慧。同时为下面讲好故事做铺垫。

2.任务二:辩辩谁的办法好

第一个学习活动“怎样赛马才能赢”,首先由冠军小组分享《田忌赛马》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围绕故事问题“怎样赛马才能赢”进一步探讨分析,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入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再通过分享有关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通过画赛马的对阵图,理清马的出场顺序,领略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师利用对阵图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问,是不是随意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取胜?田忌如果想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学生小组内展开头脑风暴。

活动二“要不要跳水”,这个学习活动抓住水手们的“笑”再次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感受当时孩子处境的危险。让学生变换角色为孩子脱离险境想办法,同时分析办法的可行性,进一步感受船长的经验丰富,遇事沉着冷静,刚毅果断、化险为夷的特点。学生再根据问题展开思考,思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文本,深入船长的思维过程,逐步提升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

3.任务三:编写我的探险故事

“编写我的探险故事”这项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联系曾经阅读过的探险书,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活动一“绘制我的探险地图”,教师通过探险队人员、场景、装备的选择,探险之旅中遇险、求生辦法的设计,在编写探险故事前做好整体规划和布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训练学生在逆境中合作生存的能力,在虚拟的故事中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缜密。

活动二则通过“编一编,讲一讲”的形式,围绕自己的探险地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把自己的心情变化融入其中。然后分享自己的“神奇的探险之旅”,在分享的过程中体验编写故事的乐趣,同时根据习作评价指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修改习作,学会流利地进行表达,把作文写得更好。

总之,“大单元教学”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思路,我们在“大单元教学”的路上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策略探究》,《吉林教育》2022年第30期。

[2] 张宝霞《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山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6期。

[3] 陈惠娟《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课标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背课文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