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4-05-10 08:59杨婵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价值观道德

杨婵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语文作为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关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接受德育,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与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渗透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3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具备德育知识和教育技巧,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德育。同时,相关部门和学校还要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从传统教育向德育的转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特征

第一,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语言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识字、听说、读写等。而新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新课程也强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本,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第二,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素质。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只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课程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新课程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因此,德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德育渗透不够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往往没有真正融入课程内容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强调一些道德行为,而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深入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德育的内涵。

第二,德育内容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只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主观的观察和评判,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容易产生主观性和不公正性,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和讲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通过阅读《红楼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得到双重提升,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通过分析和讨论其中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勇敢、善良、友善等道德品质。同时,通过学习和模仿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学生可以在模拟中体验到道德情感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表现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第三,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体验到美妙的语言、优美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这样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感悟,并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体会到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童话故事与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童话故事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能够很好地结合语文学科和德育,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积极影响。童话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让学生思考小红帽勇敢面对狼的故事,引导他们讨论勇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保护自己。同样,教师也可以选取《白雪公主》等故事,让学生思考公主的善良和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引导他们认识到正直和正义的重要性。通过在童话故事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教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示。他们能够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感受到友爱、正直、勇敢等美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当然,童话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教育功能并不仅限于道德教育。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生还能够培养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童话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和精彩情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名言警句的引导

名言警句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化符号,透露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过解读这些名言警句背后的道德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名言警句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应该懂得关爱他人,不要做对别人不好的事情。通过解读这句名言,学生可以明白待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名言警句的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引用鲁迅的名言“礼为心之耳目,法为心之手足”,通过解读这一名言,学生应该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起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最后,名言警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经典名言背后的道德意义,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例如,通過引用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治理的道理,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神笔马良》和《小兵张嘎》,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讲述和探讨人物间的友情、亲情、助人为乐等道德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和体验道德的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在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观念还比较简单,因此,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内容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例如,《神笔马良》描述了一个普通孩子得到了一支神笔,以及他如何利用这支神笔帮助他人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孩子的经历,告诉学生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要融入故事中,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塑造来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其中的道德价值。例如,《小兵张嘎》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故事,讲述了他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和顽强的精神。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坚持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就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故事和道德教育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验到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4.讲授文化经典

文化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化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类智慧。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化经典的文字,深入剖析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对人生、人情、人性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例如,在讲授《论语》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善良、正直、宽容等道德品质,并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认识到这些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授《孟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所强调的“养亲、教子、治国、平天下”等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通过讲授文化经典,教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辨析能力。让学生从文化经典中学会分辨是非和美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然,讲授文化经典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功底和教育方法。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视频、图片、实地考察等,将抽象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5.模范人物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材或故事书,选取一些具有模范意义的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等,讲述他们的真实事迹和背后的故事。通过生动而感人的描述,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这些模范人物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品质。这样的故事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能激发他们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愿望。通过讲述模范人物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通过雷锋的故事,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通过焦裕禄的故事,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努力奋斗,为人民的利益付出自己的一切。

此外,通过分享模范人物的故事,教师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品质,都体现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在讲述和分享模范人物的故事时,教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故事要生动有趣,情节要扣人心弦,使学生愿意学习。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确保学生产生对模范人物的敬仰。

6.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首先,角色扮演是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并感受不同角色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角色,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体验文本中的情节和冲突,从而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善良、正义和勇气,进而加深对这些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情境模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模拟社会交往和决策过程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如购物、旅游、交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同时,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需要进行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的活动通常都是在小组或整个班级中进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和共同分享。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体验和领悟德育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瑞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

[2] 张红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智力》2022年第29期。

[3] 李小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9期。

[4] 高铭《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吉林教育》2021年第Z4期。

[5] 蒋慧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30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