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05-10 09:14曾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想象力初中语文核心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战场”,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提出以后,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一直在强调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更要求教师要持续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积极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对强化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优化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36

中华文化是悠久的,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形成了许多经久不衰的思想、著作。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基础。语文是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是关键的一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文化、意识形态的引导。“核心素养”是新时期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当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体现。但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素质。自“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来以来,语文核心素养已逐步显现出来。它包含了语言、思维、创造和文化传承等四大要素,是语言能力的综合反映。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语言能力而言,它指的是语言的建构与使用。这是一种注重基础语言能力的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熟练地将自己的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从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思维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时不可缺少的要素,正确使用一门语言必须有思维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灵活性思维、探索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创造力的角度来看,是指创作的能力。语言的优美,思想的优秀,都会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去寻找美的思想和美的行为,这是一个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从文化承载力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对文化的了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文化。但是,在時代发展的进程中,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学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促进良好品格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就要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是对人的性格和习惯的培养,而好的习惯与品质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把语言核心素养融入中学语言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提高个人品位,培养善于思考、善于聆听、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2.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将语文课本中的道德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不仅能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实现文化育人,学科育人,素养育人。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全面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是最好的文化载体。教师深入挖掘语言知识,体味语言中的文化韵味,能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信心,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格。与此同时,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继承优秀文化。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品味鲜活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认识

常言道:“语言是心与心唯一的桥梁。”的确,交际是人们强化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彼此了解、互相协作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缺乏人生阅历,生活方式也比较简单,所以很难体会到言语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语言感知力较差,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对他们的语言水平以及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雨的四季》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下雨的声音是不相同的,雨水带给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作者用其他景物,用富于情感的笔法,巧妙地表现了雨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美而又灵巧的雨季。文中的语言非常灵活、生动,这对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情感与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指导学生体味语言的美,并培养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方说,根据课文内容“半空中似乎总是挂着一层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色棱镜”,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去感受:水雾的丝帘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太阳的彩色棱镜是什么意思?你知道雨和太阳之间的联系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在这种问题中,学生们会仔细地选择词语,例如,用丝绸窗帘来描写雾霭,将春雨的温柔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把雨和太阳结合起来让人想到的是,春雨悬挂在空中,温和的阳光时不时地露出来,在雨水的映衬下五彩斑斓,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生活场景,持续不断的春雨,为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阳光增添了几分柔情。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逐渐感受到文本中的趣味,如“花朵怒放”,“树叶鼓着浆汁”,处处洋溢着生机和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词汇量会逐渐增加,他们的情绪也会被语言所引导,他们可以感受到语言中蕴含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力。

2.创设弹性情境,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因素。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即使是最平常的事物,也能让他们产生新的感悟。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业繁重,学业压力大,常常会压制他们的想象力,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就会减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关注和培养,这在课堂中十分重要。但是,一个灵活而又充满活力的环境才能让教材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发,探寻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灵活多样的语言情景中获得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这是一首富有想象力的新式诗歌,蕴含着作者特有的感情与思维,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想象力。在这首诗歌中,牛郎和织女的生活是开心幸福的,到处洋溢着快乐与自由的气氛,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灵活、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构建和演绎诗中的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天上的街市”为题目,让学生进行情境推理。教师利用“情境演绎”法可以把诗里的故事重新组织起来,使之有更多的故事出现。如:“夜晚灯火通明,天上的街市中有灯会、夜市,无数的游人来往其中,有牛郎织女牵着牛儿相携同行,有二郎神在巡视,有七仙女和董永漫步其间。”擅长绘画的学生把夜晚繁华的街头,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小诗很短,却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让他们可以随意发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获得了新的体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的思想也被充分激活,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

3.强化思维拓展,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语文知识学习是一种持续的积累过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将其与初中学生的认识和特征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依据,拓宽学生的思路,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学生的语言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以七年级下册《活板》为例,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活板》的教学录像,供学生观看和讨论。在课后,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作业,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且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互联网等方式,收集他们所喜爱的中国神话,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这样,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外读物也能增加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并且通过和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4.设计开放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个社会要发展,就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审美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影响。美育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语言教学却离不开客观的评价。语文知识中包含了大量美的思想和美的语言,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获得的最直接的审美经验,同時,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开放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出发点,实施开放的、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审美素质的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为例,教师对苏州古典园林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苏州园林是中国艺术珍品,里面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还有假山怪石,绿树成荫,无不体现着古人对美的认识,以及对美的追求。因此,在对“苏州园林之美”进行发掘与探索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注重研究结果之外,还要注意对过程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在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通过对园林进行开放式的评估,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园林的美,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行为美和思想美,并且能够在独立的品评和欣赏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可以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才能提高语言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在思考的时候,难以抓住要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时,学生可以自行创作一个情景剧,并在班级中进行表演,还原课文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表演结束后提问。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喝酒的人和餐馆老板会嘲笑孔乙己,揭露他的缺点呢?孔乙己是谁害死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自己去想,去讨论,对于那些学习不积极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自由的讨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让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主动探究的心态,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他们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核心素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目标,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深层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欣赏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一明《刍议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科学咨询》2019年第43期。

[2] 常宁《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畅谈》2022年第13期。

[3] 张晓霞《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32期。

[4] 朱延永《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8期。

[5] 周成效《基于学习任务单的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优化设计策略初探》,《读与写》2022年第7期。

[6] 尚红桃《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年第5期。

[7] 王景慧《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析》,《科普童话》2023年第31期。

[8] 郑振慧《浅谈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1期。

(曾妍,1980年生,女,壮族,广西靖西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想象力初中语文核心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打开新的想象力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