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中考背景下如何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24-05-10 09:14王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考背景学科

王璨

摘 要:当前,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应对当前的挑战,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将多种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知识拓展。本文从历史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初中历史学科融合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中考背景 学科融合 初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4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中考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考已经从传统的以知识考查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中考的挑战,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理念,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构建高效、科学的历史课堂。从中考科目来看,历史科目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考科目,同时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涵盖了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新中考背景下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学科融合意识不强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过于关注课堂的形式,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地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科融合优势,让历史和其他学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虽然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学科融合理念的贯彻与实践,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师对学科融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学科融合对于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仅仅是把历史教材当作自己备课用的辅助材料,在讲课时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只对历史教材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但不能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知识。因为很多学生不知道历史中所包含的其他学科知识,更不用说将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到历史课堂中了。

其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和表象,缺乏对历史本质内容的深入探究。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注重知识点或者是课堂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深入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这样做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很多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1.学科融合设计不科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整合,而是将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混合在一起,虽然能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难以有效吸收相关知识内容。

2.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

教师在进行学科融合设计时,没有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中涉及的几个知识点拼凑在一起,造成知识点之间关联性不强,这不仅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三)教师的学科融合能力不足,对课堂掌控力不强

新中考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融合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只要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学好就可以了,与历史学科结合的能力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掌控力的认识,认为教师讲得好就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不够,不会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这种错误认识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四)学生的学科融合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新中考背景下,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但这一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这就导致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融入分层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关注对学生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他们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对于不同的历史教师而言,教学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有的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检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有的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过于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忽略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融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检测,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些教学评价体系上的不完善,都会对初中历史学科融合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新中考背景下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

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扩展,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例如,在《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调查任务:“你对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有哪些了解?你能讲讲中国古代经济形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差异吗?”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度,提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封建经济的特征?你能列举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存在的‘封建特征吗?你认为在这些特征当中哪一个特征是最突出、最有特点、最具有代表性?”教师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学科的资源,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文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这一概念。文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辛亥武昌起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学作品《革命烈士诗抄》来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烈士”这一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课程与地理课程的融合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地理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历史学与经济学进行融合。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这一概念进行解释。

(三)注重学科融合,深化主题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将不同学科有机融合起来,深化主题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政治学科和地理学科来展开教学,通过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为何能够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是地理知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使得我国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而欧洲地形狭长、资源匮乏。在发展初期,欧洲各国因为不具备足够的资源导致落后于我国。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欧洲各国开始向外进行殖民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对于一国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是历史知识:欧洲与我国之间有悠久而漫长的交流史。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种交流不够频繁。而到了近代,中国与欧洲之间则产生了较大的隔阂:在政治上中国被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在经济上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经济上的殖民地,在文化上则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四)教师不断提升,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是学科融合的核心,为保障学科融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第一,教师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全面掌握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教師要熟悉各个学科间的联系,明确各学科的侧重点和学习目的,明确在历史教学中各个学科对学生知识体系建立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做到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

第三,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合

理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发展。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将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古代史进行融合,在讲述世界古代史时可以将世界史与中国古代史进行融合。将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国际视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探究中外历史发展规律,二是比较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三是对比中外历史发展结果。

另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比如可以增加一些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相结合的内容。在介绍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增加一些中国古代著名人物故事、古代战争、古代科技等内容;在介绍世界史时,可以增加一些西方文化、西方社会等内容;在介绍世界史时,可以增加一些中国古代社会、古代科技等内容。

(五)提高学生认知,促进全面发展

在新中考背景下,要想实现学科融合,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在对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

例如,在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新中考背景下对该课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然后通过讲述政治协商会议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情况,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新中国成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紧密联系;最后通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来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所拥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政治协商会议与新中国成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增强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的认知。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教师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将多种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雅梦《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新课程》2020年第10期。

[2] 刘云《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8期。

[3] 霍桂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年第10期。

[4] 薛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读与写》2021年第19期。

[5] 鲁协盛《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新课程》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中考背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超学科”来啦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