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4-05-10 09:14陈月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陈月映

摘 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对学科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供了依据。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如何通过作业的布置,深刻认识“双减”的内涵和价值,准确把握“减负提质”的目标,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实现育人的效果,值得道德与法治教师探讨。

关键词:“双减” 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52

道德与法治在小学学科中属于“副科”,不容易引起学生对这一“非考试”科目作业的重视。为了让学生对本学科作业不抵触,喜欢做,甚至乐于探究,教师要结合统编教材内容,立足学情,深度研读教材,以生为本优化作业设计的理念和实施策略。

一、作业内容设计,体现多元复合

1.知识点辨析类作业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处在是非道德判断还不是很明晰的阶段,容易对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偏差,行为习惯上容易出一些问题,比如:对诚实、文明、守法守纪等方面内容容易形成认知偏差而出现问题,笔者习惯通过课后设计一些易错的题目引导学生及时地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对正确的道德行为加以深入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

2.社会调查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通过课前对教材进行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通过收集资料、采访、调查等活动,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例如,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笔者就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我是家乡小导游”这项活动作业。任务一:通过上网搜集、请教长辈,了解家乡的景点(温馨提示:可以从“魅力公园”“文化风情”“名胜古迹”“海滨风光”四个板块自选1到2块进行调查了解);任务二:搜集、询问关于家乡景点的传说和故事(温馨提示:可上网查询资料或向长辈采访了解);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直观深入的了解。

3.读书笔记类作业

为了启发学生不断掌握新知,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笔者要求学生及时在课本上标记,做好笔记,在学习新课后及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笔记,理清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对上一课、上一框、上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如学习了二年级《小水滴的自述》后,笔者请学生根据课堂反馈和科学节水妙招视频展示的资料,帮助学生做好节水小妙招笔记,课后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有针对性地做一份家庭节水计划,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識点,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4.体验类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作业的内容更多重在与社会生活链接,在教学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后,笔者设计的作业内容是:任务三:把家乡自然风光的景点做成手抄报或小视频(温馨提示:可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拍摄和制作视频);任务四:选择一处景点,由一位同学当小导游进行介绍(温馨提示:可以写成一篇游记小作文,进行景点介绍)。

这样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内容设计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内容设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表达与实践的欲望。

二、创新作业形式,彰显个性开放

教师要充分考虑道德与法治作业的特殊性,它不是简单的填空和判断是非的知识性考查作业,而是知行合一的综合性考查性作业,因此,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形式要比其他学科有创意,以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坚持书面和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

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意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多采取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和背景,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学习了二年级上“绿色环保”单元后,学生们在了解了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后,就会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想法。在布置环保作业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了环保宣传海报,有的用彩笔画出了有关环境保护的主题语,还有的画出了宣传标语等。在课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开展变废为宝主题展示活动,组织探究合作小组或和家长们一起巧用家中的牙膏盒、塑料瓶、包装袋、废报纸等作为原料,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

有时还关联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从而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如在教授《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后,教师开展“福满中秋,花好月圆庆中秋活动”。通过“童心童画,巧绘中秋”主题活动,学生用画笔表达对教师、家人、同学的美好祝愿;通过“月韵中秋,经典相伴”主题活动,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看绘本、做花灯、做月饼,开展诗词吟诵活动;中秋节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献上精彩节目等,让学生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这样喜闻乐见的作业创新形式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实践,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

2.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作业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布置不应局限于课后的作业,要整体思考课前的前置性作业、课中的合作性作业、课后的实践性作业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试种一粒籽》是二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生态教育课程给予学生种植方法的指导:

作业一:搜集筛选种子,了解生长条件

温馨提示:从不同的渠道(购买、从植物上获取、自己剥出来等)获取种子,并结合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从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角度进行观察。

作业二:观看种植视频,亲自动手实践

温馨提示:第一次浇水要浇透,完成播种后就不能再随意翻土,有些植物向阳,有些却喜欢阴湿的环境。

在教学《我们小点声》时,教师结合学校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唱一首歌曲《文明在哪里》、向“德”鞠躬、看一部短片《文明礼仪宣传片》、诵一段经典《论语·季氏》、做一番点评、行一件善事等方式学习更多文明礼仪,从而实现从关注知识技能到关注德性成长的转变。

3.坚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作业相结合

“双减”理念指导下的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弹性、分层的特点,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并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并实施分层作业,坚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作业相结合。

如在《试种一粒籽》中布置的作业:认真细心观察,完成“种植日记”和讲述种植故事,感悟生命的神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特点。还有如教学《我能行》一课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作业,布置了自我挑战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件自己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让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一项学习技能的目标,可以结合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带领孩子开展运动项目,可以开展劳动实践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学唱一首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坚持开放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开放性作业”是教师基于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创设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和问题情境,通常可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表演、游戏、辩论、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安全记心上》时,笔者有意识地出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交通场景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学校附近一带的马路拍摄一些乱闯红灯的视频,请学生判断对错,再通过学生的引导请动画人物正确地走一遍。同时,教师整合教材资源,通过抢答游戏来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完善对安全记心上的认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中的视频《怎样对待陌生人》《危险无处不在》等,让学生现场演一演,议一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或实践性训练活动,搭建起生命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的作业形式要新奇,突出趣味性。如在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通过听音辨识动物,吟唱动物习性的拍手歌等作业形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优化作业评价,提高学生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作业评价应当是多角度、多形式、多元化,强调评价过程是师生学习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应体现人文性和发展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来实现以评价促进发展和反思的目的。

1.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以及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对检查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有很大帮助。

如学习了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一课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说说你们平时怎么用纸的,是否有浪费现象?都来出出金点子,说说今后要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纸?通过展开讨论,学生对自己浪费用纸的情况进行了反思,也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节约用纸的方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生生互评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消极的被评价对象变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二年级《我能行》一课时,二年(4)班一个角落里的姑娘的答案很特别:她温柔地看着同桌说:我的同桌今天很乖,没捣乱,没跑丢,体育课上自由奔跑,呆萌可爱……她还向同桌竖了“大拇哥”,这个答案让我感到既意外又惊喜,于是我鼓起了掌,随后全班也掌声雷动,教师提问他们想把大拇哥献给谁时,许多同学把大拇哥都送给了小女孩,说了很多小女孩帮助同桌的故事,至此笔者才了解到身旁那个呆萌的孩子原来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平时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帮助着她的同桌,多么善良的孩子啊。这样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培养,榜样的积极效仿作用都是非常积极的。后来,更多的孩子加入了“争当美德少年”的队列中,今年六一儿童节,学生拿着奖状告诉笔者这个小女孩被公推评选为“爱心小天使”。

同样,在教学《我能行》一课时,还有一个班的同学在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评价时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他竖起了大拇哥说:“我想对某某同学说,你其他方面还是很棒的,我要给你竖大拇哥,但有一点你总是无缘无故打我,这样很不友好,如果你改掉坏毛病,我一定会把真正的大拇哥送给你”。这时,笔者想到课间的时候他和自己告过这位同学的状,当时笔者并没有适时去帮助他处理,只说你自己和他好好说说,没想到这个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处理化解自己的危机,表现了他的高情商。随即,笔者马上表扬了他的智慧处理方式,也借机教育了欺负他的同学。笔者借助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实现了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评价,教师能不断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做法,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这样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3.教师和家长的评价

家长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评价是一种附加的监督,可以更加彰显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三年级的《爱在家人间》为例,教师布置了一项德育作业: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帮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了解父母的生日,买一份简单而又有意义的礼物给父母。在课上,教师联系家长说说收到孩子礼物后的感触,对孩子作出中肯的评价,这样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课堂评价,让学生备受鼓舞,在评价中价值感瞬间提升,更学会了感恩,认识了自我。再如,劳动实践体验作业可以以钉钉群为媒介上传视频、图片、日记等进行公开“劳动秀”,每周通过家长评价来评选出最佳家务能手,并进行奖励。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行为转变情况的再确认,可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在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设置作业评价方式,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學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及时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道德学习,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

笔者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表扬,如:“你回答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具备当主持人的潜质……”“你怎么这么善解人意,一定是人见人爱。”“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一周能读这么多书,读书明星非你莫属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很多,有时笔者还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如见到孩子们的热情、礼貌的情景后,教师在校园组诗中写道:“捡一粒春天的种子,种在校园的角落里\用风车唤醒童年的风\迎着春的序曲开场\起泛儿  涮头  划孤”,一气呵成\扎根、伸展、破土,经纬分明\阳光下,我喃喃自语:这个春天,我种下了一粒籽\它应该是向日葵。”教师把学生比作校园最美的向日葵,使孩子们如沐春风。

总之,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教学评价能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规律的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才能实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效,才能真正实现快乐减负、高效学习,让学生外在的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转化为持久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王彦松《巧用评价促学生发展》,《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