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与策略探析

2024-05-10 11:10王华丽杨长青
出版参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新举措体制机制国际传播

王华丽 杨长青

摘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出版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图书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从体制机制建设、内容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举措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图书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 体制机制 内容建设 人才培养 创新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出版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秉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重任。出版业提升国际传播力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出版业提升国际传播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与策略,对于推动我国出版业国际传播力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再加上各类走出去项目和利好政策,为出版业出海插上了“翅膀”。十多年来,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向全世界宣介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智慧。2016年,“国际影响”纳入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202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施行,这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法律。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我国出版单位立足全球市场,创新外向型出版模式,拓展“走出去”路径,国际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本文以分析探索图书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与策略为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服务国家外宣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情况

(一)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建设现状

国际传播能力是众多出版单位都亟待提升的一种竞争能力。在国际传播需求量大、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图书出版单位通过发挥各自的体制优势、深化国际传播协作机制、优化人力投入和部署、整合传播资源、强强联合相互赋能等方式,增强国际传播竞争力。

为了探索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图书出版单位充分考虑海外的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对众多资源与优势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内容方面,各出版单位根据自身优势和出版特色,做好走出去内容聚焦,强化国际意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与国际主流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海外布局、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水平,构建具有专业性、靶向性、实效性、持续性的版权贸易体系;机制方面,各出版单位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和自身的特点定位,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国际传播工作制度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调整版权贸易运行机制,以适应国际化传播与合作的需要;模式方面,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综合用好各类国际传播渠道和资源,借助国家级平台力量推动国际传播,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海外编辑部搭建等平台资源,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延伸国际传播模式。

(二)国际传播内容建设现状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入手,解决好“传播什么”这个核心问题。近年来,各图书出版单位越来越注重时刻树牢精品意识,注重深耕主题出版走出去,向国际出版市场输出了一大批深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出版物。逐渐形成以主题图书传播为主要目标,以主题类、传统文化类以及体现各自出版特色的出版物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版权贸易业务板块。

(三)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图书出版单位在充分进行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聚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优质人才资源来支撑国际传播工作,大多数出版单位都专门成立国际合作部,专人负责走出去工作。制订了完善的版权贸易机制,为做好图书版权贸易及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

三、出版单位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与策略

(一)发挥自身优势,夯实国际传播工作新机制

国际传播工作日益成为提升出版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着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积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合作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各大国际书展尤其是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际传播不断取得新成效。

图书出版单位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国际传播品牌、产品线,建立外向型精品选题储备库,推出一批代表中国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项目,有效运用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利好政策和重大走出去項目。例如,笔者所在的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实施的工信出版国际传播计划,通过内部扶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图书版权输出渠道,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为国际技术合作提供知识服务。

加强走出去重点选题规划和重大项目管理,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和国家外宣政策,做好外宣主题选题的顶层设计、策划出版,不断提升选题的精准度、辨识度、接受度,增强走出去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

进一步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出版单位要更加重视出版物内容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加快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立足原创精品,做亮主题出版海外传播

丰富多样的原创精品,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根本保障。精品出版物所承载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文学和艺术情趣、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力量是当下我国出版国际传播的根脉。[2]精品主题图书在弘扬主旋律、突出思想内涵、传播正能量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各出版单位要立足自身定位,坚持原创精品,突出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成就,注重品牌建设,完善产品线,不断提升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推动精品图书走向世界。

笔者所在的中国工信出版集团近年来一直注重深耕内容建设,先后将一批体现工信特色的精品出版物推向国际出版市场。2021年,《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俄文版发布,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科技力量,为世界其他国家信息通信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2023年,我国首部网络扶贫纪实书籍——《善作善成 中国网络扶贫纪事》阿拉伯文版新书上市,越来越多有关中国发展经验的主题图书进入“一带一路”市场,为当地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之窗。

(三)加强培养引进,构建国际传播的专业人才队伍

国际传播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版权贸易,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厚植的家国情怀,只有具备复合能力的人才队伍才有可能完成提升新时代国际传播效能的任务。

图书出版单位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一支外向型、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队伍,设置专业的国际传播岗位。既要继续加强外向型编辑和版权经理的队伍建设,又要高度重视培养和集聚适应国际出版活动需要的专业出版人、版权经纪人、高端翻译人才等资源。[3]同时,加强激励保障,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助力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构建中国国家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等做出新的贡献。

(四)开拓创新模式,推进国际传播工作提质增效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图书出版单位要勇于开拓思路,尝试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构建图书出版单位国际传播新格局。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改变长期以来图书出版单位版权输出以华语为主的局面,转向非华语语种,输出地区由港澳台、东南亚地区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和欧美地区,扩大海外朋友圈。积极采用一国一策分众化方式,使一批又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出版物不断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向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为应对突发的疫情影响,各出版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的国际传播活动。人民邮电出版社在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期间,举办了多场分专题的线上版权推介会;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期间,作为五家中方图书出版单位嘉宾之一受邀参加“中阿5+5出版人线上研讨会”;参与“中国—欧洲出版市场面对面版权交流”活动,与中欧70多家出版单位的业界同仁交流版权工作经验,分享成果等。

各图书出版单位积极创新国际传播模式,着力打造了“一带一路”图书版贸会平台、国际版权超市等特色品牌,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搭建了有效平台;以本土化战略为抓手,打造并运营一批海外分支机构,使之成为海外传播的前沿阵地。通过造船出海,策划出版了符合当地口味的多语种图书,在丰富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图书出版单位的国际传播效能和效率。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图书出版单位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承載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出版单位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出版单位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夯实国际传播工作新机制。通过深挖内部资源,强化顶层设计,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战略,以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方式推进国际传播工作。同时,加强与国际出版市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书展、版权贸易等活动,拓宽国际传播渠道。其次,注重内容建设,推出更多原创精品。内容是国际传播的核心,只有具备高质量、高水准的内容,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认可和尊重。出版单位应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专业优势,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出版物,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就。再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出版单位应重视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最后,创新国际传播模式也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出版单位应积极探索新的国际传播方式和手段,如线上推广活动、社交媒体营销等,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方式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总之,提升图书出版单位的国际传播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在国际出版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创新举措体制机制国际传播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论述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