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启、练”模式的运用分析

2024-05-10 06:59崔宏晶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崔宏晶

摘  要:在中學教学的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缺乏有效的衔接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这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缺乏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文章全面分析了“学、启、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以教学实例阐述该方法的运用策略及教学步骤。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为学生更高阶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启、练”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学、启、练”教学模式的概念

目前,“学、启、练”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初中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此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在“学”的过程中,教师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并使学生通过查找问题答案、对知识进行思考探讨等方式得到进步。“启”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教师对学生不懂或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再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的重点、难点,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转化。“练”是指教师讲解完新知识点后,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采用习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汇整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现状

首先,每个初中数学教师所带的班级较多,甚至部分数学教师会教导整个年级,或横跨几个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因此,数学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教案质量不高。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更注重最终成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学习技巧。教师在学生成绩的评估上缺乏真实性,这使教学的侧重点与教学计划并不符合,大幅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率。这一思维会让教师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变为模仿式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只会运用学习的数学技巧进行解题,当遇到难度较大的习题时便无从下手,不会灵活使用相关数学概念;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数学思考和体验的过程。这遏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学模式过于循规蹈矩。多数初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只会依书而教,直接将教材知识平铺直叙地读给学生,不会对其中不合理或已经更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整理。部分数学教师怕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难题,从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讲出学生的疑问,导致学生缺少对疑难问题进行发现、探索、破解的过程。此时,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十分沉闷。同时由于数学知识枯燥、难度高,多数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深入理解,长此以往,数学教学效果将大幅降低。还有部分教师忽视了备课的重要性,在备课中,忽视了对教材的选择以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让教育教学能够很好地与之进行融合。

(二)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在对城镇中学的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学习自主性。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主要是对数学学习兴趣低,无法跟随教师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也没有充分挖掘数学学习的乐趣。部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或习题练习中,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知识点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不会做就算了,反正最后教师会讲解;课后练习也是应付了事,不了解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步骤,也没有按照逻辑顺序或特定步骤进行解题,对要求的解题格式一知半解,没有留心,不愿意深入思考或者询问同学、教师。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在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教学阶段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加上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对数学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上,以及在习题练习或者问题的思考探讨中,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对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肯积极、主动思考,遇见不会的习题就抄袭,对学过的知识不愿意复习,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思维、技巧和基础,更没有运用恰当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待教师的讲评无动于衷,这种没有技巧的学习方式往往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师生之间的关系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模式外,还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能否进一步理解。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身兼数职,甚至部分数学教师要横跨多个年级进行授课,教师在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往往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心经营和沟通。教师除了进行教学之外,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共同爱好、共同参与某个娱乐活动等。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身心比较敏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关心其课余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三、“学、启、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学、启、练”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这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方式。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我管控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为学生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在自学环境中借助各类工具书或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教案步骤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及有理数运算等重点知识,其中有理数的运算是比较难理解的部分。以“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将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基本形式、技巧、例题及概念编写到导学教案中。在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形态和基本结构形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出一条线段,然后在这条线段中的某个位置用小旗或者石块进行标注,将此点作为点A。点A的左侧表示坐标的负数,而点A的右边则表示正数。现在,有一只蚂蚁开始以3cm/min的速度从点A向左边爬行,并提问:“经过4分钟后,这只蚂蚁爬到哪个位置,将爬行的位置在这条线段上标注出来,写出答案。”这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预习新知识,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共同探讨,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活跃课堂气氛。

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前,教师需要编制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导学教案。此教案不仅要有理数的正负数知识,还要将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按照设定的“蚂蚁爬行”的情境发散思维。这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让导学教案不再枯燥乏味、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初中數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导学教案中了解新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

“学”是数学新知识的入门引导,起到知识热身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基础。但这种知识的深入程度并不能满足学生在后期的运用情况,因此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挖掘。而“启”则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难点、重点深入挖掘和学习的最佳工具。因为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此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以辅助者、引导者的身份点拨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加明确概念知识、解题方式,做到举一反三,并将其熟练运用。但是在“启”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所设置的时间不能过长,最佳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左右,并且在这个时间内,学生所探讨学习的内容必须围绕重点、难点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讲台上,而是需要在教室中来回巡查,走到学生中间聆听学生对知识点的看法、理解和运算方式的运用等。

如果学生在探讨思考中存在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但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要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在有理数运算的学习中,有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变换计算公式等。这时教师既可以用同类型题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点拨,也可以用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解答蚂蚁爬行距离时,有学生无从入手,教师可以以分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蚂蚁从A点出发,每分钟爬行3cm,经过3分钟后,蚂蚁能够爬到哪里?”“如果将这只蚂蚁放置到坐标中,将A点作为0点,自行设定正负数方向,那么在3分钟后,这只蚂蚁会在哪个实数位置上?”学生在解答以上问题的同时,了解到两个正数、负数相乘都能得到正数,或者一正一负数相乘,则会得到负数的规律。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寻找到有理数在运算中的规律,这样在后期的理解或者运用中,都可以利用此定律。同样教师还可以根据此法则,以点破面,为学生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运算的技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练”

经过“学”和“启”的预热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适量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夯实和巩固所学知识。在习题的安排中,教师要考虑教学时间和知识重点,练习题以拓展、扩充学生的新知识为主,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考虑学生前期的做题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比如,在教学了有理数的运算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开放题,如下:“我国西南某市的气象统计资料表明,物体每上升1km,气温便会降低5℃。据测,在某日,此地正午的地面温度是29℃,那么当物体上升到10000m后,温度是多少?”该题目涉及有理数的乘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且计算步骤也更加复杂,还涉及单位的换算,增加了题目的计算难度。学生通过解答这道题,不仅可以复习前面的知识,还能巩固新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想采用“学、启、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导学教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忠军.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析[J]. 学周刊,2017(07):69-70.

[2] 周晓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青海教育,2020(Z1):80.

[3] 陆丹.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21(35):173-174.

[4] 张义勤.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教育科研,2022(06):60-61.

[5] 焦小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2(02):111-112.

[6] 许振兴.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 新课程,2021(45):93.

[7] 张钰.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学案教学实践解析[J]. 学周刊,2023(06):70-72.

[8] 唐燕. 深度教学,导学案先行:基于导学案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87-88.

[9] 张吉林. 初中数学“一标、一探、一练、一思”导学案教学模式探析[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21(12):31-32.

[10] 周洪哲. 在导学案基础上,通过“学·讲”深化初中数学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48-49.

[11] 杨婷娟.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21(07):44-45.

[12] 禄翠霞.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学案教学实践解析[J]. 才智,2020(12):87.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