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意象、传意蕴与构意境

2024-05-10 16:29李磊
中国艺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竹影玉器意蕴

李磊

摘要:“中国古代玉器”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由旧转新”的专题展览,内容设计和形 式设计均呈现出全新的视觉面貌。本文从“呈意象”“传意蕴”和“构意境”三个维度来还原 “中国古代玉器”展的形式设计过程,思考从“呈意象”“传意蕴”到“构意境”这种从量变 到质变的展陈设计方法,探讨如何实现展示内容、形式变化以及观者感受协调统一的设计路径, 为博物馆展览的形式设计工作带来一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玉器呈意象传意蕴构意境形式设计

2023 年 8 月 18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版 “中国古代玉器”展面向公众开放,与旧版展览 相比,新版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 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互相关 联的单元,展示了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 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 展轨迹,以及玉器制作的工艺流程与审美意 境。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观物取象,强调通过驰 神运思创造意象、意蕴与意境,以此来展现文 学艺术美的魅力。对于“中国古代玉器”展而 言,作为一场较为系统地阐释中国古代玉文化 的发展脉络和深厚底蕴的专题展览,需要设计 者独具匠心地来表现玉器的精美绝伦、传达 玉器的文化内涵,进而为观者营造恰如其分 的观展意境。以下,笔者即从“呈意象”“传意 蕴”“构意境”三个维度来解析“中国古代玉器” 展的形式设计思路。

一、意象的呈现——“中国古代玉器”的图像 传达

(一)玉形的表现

意象是一切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的核心, 通常包含以视觉设计来展示对象的图形、图像 或符号。以“中国古代玉器”展为例,玉石的形 态是最为基础、直观的表现古代玉器造型类别 的形式。比如在第一单元“玉出东方”中,为使 凌家滩文化、齐家文化和石峁文化等小组内容 的文物展示更加充分,策展团队挑选了具有代 表性的玉器图片作为补充展示,为尽可能还原 玉器本身的质地和形态,呈现出玉器柔和、剔 透的视觉特征,设计者将玉器图片取形去底,使用透明亚克力板做随形处理,并特意将喷绘 的器物底片夹在两层亚克力中间,底片上层为 磨砂透明亚克力,下层为普通透明亚克力。这 样的设计一方面将玉器器物立体化,另一方面 也利用磨砂亚克力材质的半透性来表现玉器的 温润与光泽。在龛内的版面设计上,以上这几 个小组的说明文字要搭配4到5幅玉器图片进 行展示。为了避免布局过于平淡,笔者选用双 排八边形线框的方式联结组说明和玉器贴片。 玉器贴片沿八边形外轮廓间断式排布,环绕在 组说明文字的四周,让整体的龛内版面更具设 计感。在制作工艺上,玉器贴片的文物名称、说 明文字和线框都采用丝网印刷,以此增加文字 图片的立体感及光泽度。除此之外,尽量减少 龛内版面的工艺形式,保持龛内视觉设计简洁 有序的特征。

(二)玉纹的运用

纹饰是古代玉器精益求精的印证。玉器 纹样的种类和演变可以体现古代玉器的时代 特征,同时各式精细雕琢的纹饰和其构图也 极具美感与鉴赏价值,是丰富玉器展陈内容 与形式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此次“中国古代玉 器”展的视觉设计中,设计者选用了不同类型 玉器的纹饰线图作为元素,应用在单元板或龛 内版面的平面设计中。比如 “玉出东方”“玉礼 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 个单元板,依次选取相应时期的“玉龙”“玉 佩”“玉饰”“玉环”“玉杯”等器形的纹样作为 装饰元素,搭配标题字和起凸的双层板设计单 元板的视觉样式。在具体平面布局上,起凸的 双层板和正文文字同单元板外墙居中对齐,而 标题字和图形纹样则有意采取非对称性的设 计,整体偏右的排布与适度的留白处理让标题 版面更具设计感。玉纹之于玉器来说是一种锦 上添花的存在,它们或简洁素雅或纷繁精美, 每一种玉纹也赋予了玉器独特的寓意。故而, 策展团队精心挑选了部分典型的玉器纹饰作 为线描图配合重点文物协同展示,一方面可以 弥补因玉器体量偏小、纹样呈现不够直观的不 足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对平铺直叙的器物陈列增加视觉层次,更好地展现出玉器本身极 富神韵的美感。

二、意蕴的转译——“中国古代玉器”的装饰 元素

(一)元素的提取

意蕴通常是指采用比拟或象征的艺术语言 传达出展陈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或情感。 在“中国古代玉器”展中,呈现出玉不同的材质、 造型、纹饰,不同的器类组合与使用方式,蕴含 了与之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意在让观者 可以认知感受中国古代独特的玉文化。比如西 周的天命观将王朝命运与统治者的道德联系起 来,进而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君子比德于玉”的 社会理念。《礼记》中孔子将儒家道德规范与玉 的品质结合,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 天、地、德、道十一种美德。而在我国古人的思 想中,通常以竹子及其所体现出的品质特征抒 发一种宁静、致远、高洁以及正直的高尚抱负 和情怀。正如《诗经》中又喻“君子比德于竹”, 以此类比,设计者发现在植物中恰巧“竹”最接 近“玉”所寓意的品性,故而选取了“竹”元素 作为辅助图形,借由一种修辞手法,把“玉”的 意象转译为容易被观者具象化的符号,应用于 玉器展的视觉设计当中。

(二)装饰的应用

“中国古代玉器”展的版面设计遵循简洁 大气的设计原则,并借助“竹”的形态和寓意 呼应“玉”的内在品格,形成两者的视觉呼应。 首先,在龛内立面的视觉设计上,选用竹影作 为整组说明板的辅助元素,将其置于版面的 邊缘或角落之处,每一处的竹影在龛外远距 离看均形态近似,但近距离观察每一处又都 有细微的竹叶变化,丰富了龛内版面视觉效 果。龛内立面带有文字或文物的版面,用边角 靠墙的竹影装饰,留空的墙面用满铺的竹影 呈现。同时,竹影颜色以背板的漆色或布料的 原色为参考,在明度上比底色略重一点,让竹 影的效果不至于喧宾夺主,过于显眼。其次, 在龛内竹影的制作工艺上,选用了丝网印刷 中“手撕板”的方式。“手撕板”不同于丝网印 刷常规的“网板”,它不含四边的铝合金边材, 采用纯滤网加美纹纸固定网边的方式,这样 的好处是可以让丝印的图案贴近墙角,使得 竹影的效果可以沿墙角向内延伸,有一种竹 子自然生长的态势,避免了使用常规铝合金 网板因边材宽度造成的印刷限制。其实,在展 览的形式设计上,靠近墙角的装饰图案在制 作工艺上一直是平面设计师不可规避的一个 问题,不干胶或透明贴虽然也可做随形处理, 但对图案还原的精美程度和稳定性,相较丝 网印刷还是有明显差距。因而,在常设展的视 觉设计中选用“手撕板”丝网印刷工艺是更好 的选择。

三、意境的生成——“中国古代玉器”的氛围 营造

接受美学认为,在审美层次中意境由意象 构成,并且高于意象,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 术境界,是主观和客观的高度融洽,由此产生出 令人心驰神往的美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令观者身 处其中时仿佛能触摸到历史文物的灵魂,聆听到 跨越时空的回响。以展陈设计的视角来看,意境 的生成强调的是意象与意蕴的融合,这种融合凝 练了策展人的思想观念与设计者的审美理念,通 过对展览主题“意象”的图像传达以及展示内容 “意蕴”的视觉转译,营造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的文化意境,增强展览整体的人文气息,使公 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展示的目的。

(一)色彩的烘托

在博物馆展览的形式语言中,色彩是视觉 传达中最具渲染力的元素,更是凸显主题、烘 托展品的重要一环。色彩设计作为形式设计中 的一部分,能有力地传达情绪、质感、氛围、主 题等,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还是可以被物化 成具体象征意象的符号。“中国古代玉器”展选 用了一款介于绿色和青色之間的翠绿色作为展 厅的主色调,以视觉呼应展览的主题性与艺术 性。绿色是玉的经典颜色,可以表现出玉的清 新与生机,青色则可以表现出玉的理性和庄重。 设计者中和了两种颜色,选取了相对朴素、淡 雅的翠绿色作为展览主要的视觉颜色,在意境 营造上强化了“玉器”的展览主题,并另外使用 灰色作为一种中间色起到协调过渡的作用。在 两种颜色彼此映衬的对比下,一方面让主体的 翠绿色的颜色显得更加纯净、透亮 ;另一方面 也通过色彩间的穿插与对比,使展示空间富于 变化,激发观者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产生情绪 体验上的共鸣。

(二)竹石的配置

竹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誉为“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作为中国民众较为喜爱的一种植物,竹元素已逐渐被设计者广泛应用于环境空间 或展陈空间的设计中,它既可以作为隔离带对空 间进行划分,使开放式空间具有层次感,又可以 作为植入元素来丰富填充空置的场景,营造一种 竹径通幽的视觉效果。“中国古代玉器”展即借 用竹石配景的形式来布陈空间。首先,在展览入 口的序厅处,前言墙的设计采用对称式布局,左 右两侧墙面分别是中英文的展览前言,中间墙体 做了圆形镂空的竹叶透景处理。与之相对的是, 前言墙的正对墙面选用了雕刻灯投影的方式,将 圆形窗边的竹影投射在墙面上,两者彼此相互 呼应,使得序厅形成了虚实相生的视觉印象。其 次,设计者依据展览动线的浏览节奏,在第二单 元入口处、空间交错的转角处以及展览结语处, 也使用了镂空墙体与竹石透景的形式,进一步丰 富展陈空间的视觉氛围。

(三)留白的处理

“留白”在博物馆展览的形式设计中是一种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美学观念,它注重“少 即是多” “虚实相生”的设计理念,力求达到一 种含蓄、简洁、素雅的视觉境界。对于此次“中 国古代玉器”展的形式设计来说,设计者有意 地在视觉设计中对烦琐的装饰元素进行简化, 提取“玉”本身的形态和纹样作为视觉元素,在 应用与延展时也控制图形元素的大小和数量, 侧重凸显装饰设计的少和精,使整体设计风格 趋向高雅的格调,力求使用简约的形态营造出 具有深层遐思的展览意境。由此可见,展陈设 计的留白处理不是简单的去设计化,而是要运 用对比的手法恰当地处理形式设计中各视觉要 素的比例关系,比如形态与大小、体量与位置、 材质与肌理以及色彩与光影等对比组合要素, 使之产生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感,让观者可以 切身感受到形式设计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给予 公众以无限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更好地展示中 国古代玉器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格。

四、结语与启示

意象、意蕴和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三 个关键要素,在古代器物类展览的视觉设计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的形式设计师面对社 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由常态化接收向品质化 追求的转变,必须持续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既 要组织好基于展示内容的基础布陈,又要设计好 展陈视效的形式变化。而“呈意象”“传意蕴”和 “构意境”正是实现展示内容与形式设计平衡协 调、完美统一的关键路径。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师 必须摒弃重内容轻形式或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 从意象、意蕴和意境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器物题材 的文化特性与展示特点,注重社会公众的视觉感 受与参观体验,力求在空间划分、展柜布局、氛 围营造、平面视觉和灯光照明等方面为观者提供 良好的观展和审美体验,实现从“呈意象”“传意 蕴”到“构意境”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审美转换, 达到展览形式设计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 李 健 . 唐 代 美 学 的“ 思” 与“ 境”[J]. 人 文 杂 志 ,2020(2):90-98.

[2] 刘为力 . 景观场所意象研究 [D]. 东南大学 ,2020.

[3] 葛洪明 . 竹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 中 国美术学院 ,2013.

[4] 宋钊 , 朱守信 . 展示设计的意境营造 [J]. 美术观 察 ,2011(6):116.

[5] 傅乐玮 . 历史类展馆展示设计中意境营造方法探 析——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 [J]. 美与时代 ( 城市 版 ),2021(7):89-90.

[6] 王雯雁 . 展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实践初探 [J]. 博 物馆管理 ,2021(4):71-83.

[7] 马用孝 . 浅谈竹元素与环境空间设计的关系 [J]. 艺术教育 ,2016(2):236.

猜你喜欢
竹影玉器意蕴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偶感
竹影垂帘
铜铃山中
竹影金秋(七绝)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