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社交”材料作文导写

2024-05-10 07:01余倩雯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搭子年轻人社交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一种叫作“搭子”的新型社交方式在年轻人中盛行。何为“搭子”?它是指因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需求临时建立的社交关系,如吃饭有“饭搭子”,旅游有“旅游搭子”,健身有“健身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似乎万事皆可“搭”。有人认为,“搭子社交”更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既能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社交需求,也不会带来因刻意维持关系造成的心理负担;也有人认为,“搭子社交”是一种友谊的工具化与功利化,并不能真正对抗孤独,甚至还可能令人陷入社交陷阱和社交骗局。

针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社交新样态”微信公众号上。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

2023年十大流行语中,“搭子”一词赫然在列。“搭子”在方言里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后来使用范围扩大,一起从事某种活动的同伴皆泛称“搭子”。如今,“搭子”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搭子社交”因其“能够精准陪伴却又互不打扰”的特点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拥有“搭子”。该话题不仅契合社会热点现象,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指向社会结构和社交文化的深层嬗变,创造了多元表达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首先,审读拆解材料,筛选关键信息。这是一道情境任务下的话题思辨作文,题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性材料,包括“搭子”的内涵、类别以及人们对“搭子社交”不同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写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主题、体裁、内容、角度等。其中,“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社交新样态微信公众号上”是本题设置的交际语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因其指向性、限制性过大,自主性过小,极易造成考生立意雷同。而此题设置的是“大而泛”式的交际语境,适当限制,既可让学生修辞立诚、言为心声,也不至于因镣铐过于沉重而无法“翩翩起舞”。第三部分是考场写作的常规性要求。综上,可以由此明晰指令,确定写作任务:结合材料表达对“搭子社交”的看法,并阐述理由,使之适宜微信公众号推文的交际语境。

其次,理顺写作思路,梳理表达逻辑。材料给出关于“搭子社交”的两种不同观点,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话题的审读与思辨,分析年轻人热衷于“搭子社交”的底层逻辑,而非简单粗暴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方观点。

最后,确定写作立意,提炼中心论点。本题参考立意如下:①搭子社交,远不止于萍水相逢;②“搭子”风靡之下,警惕暗流涌动;③无所不“搭”,治愈孤独;④给“搭子文化”上道锁。

思路点拨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清思路。

首先,明确“搭子社交”的概念内涵。“搭子”的定义是“临时搭伙,去做或完成某件事”,特点是“精准陪伴又互不打扰”。

其次,分析“搭子社交”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笔者认为,社会结构嬗变、年轻人社交心态发生巨变、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等因素皆应纳入思考范畴。其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流动的加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已然发生巨变,当代年轻人的亲疏关系不再由血缘决定,所以“关系在先,需求随之”的中国传统亲密关系逐渐走向淡化,而“需求在先,关系随之”的“搭子关系”更受青睐。其二,在快节奏的高压社会中,“搭子社交”无疑是一种门槛极低而又不失温度的“实用性”情谊。相较于传统黏稠式的社交,搭子关系更为纯粹,更为自由,可进可退,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兴社交软件,再加上算法的精准匹配,彻底地打破了熟人社交的传统形式,“搭子社交”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最后,需全面审视“搭子社交”的利弊。不可否认的是,“搭子社交”有着独有优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孤独感,给人以心理慰藉,同时也规避了过于亲密的社交关系可能带来的伤害、控制或剥夺自由;它轻盈、自在,完美地契合了当下年轻人流动性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热潮退去,“搭子社交”的弊端也随之显现。比如,部分年轻人过分沉浸于线上社交,逐渐丧失了处理现实中亲密关系的能力,从而加重了“社交恐惧”。再如,再精准匹配的“搭子”,也有不如人意的时候。因而,“搭子社交”也有可能带来糟糕的社交体验和不必要的情绪内耗。此外,由于“搭子社交”的成本低廉,“搭子”又多数是互不了解的陌生人,容易让人堕入隐蔽而危险的社交陷阱。在论述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立论,可对“搭子的工具化与功利化”进行批驳。也可对“搭子更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批驳,但需注意的是,避免平分秋色地谈“搭子社交”的优与劣,致使文章“失焦”。

备考指津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也呈现出新趋势。2023年高考作文题以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为主要方向,旨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搭子社交”这一话题看似在讨论一种日渐风靡的新型社交关系,实际是引导学生积极剖析当代青年对情感陪伴的诉求和社交需求的转变,进而探究碎片化社交行动形成的底层逻辑、社会转型期伦理秩序的重构等。进行此类作文训练既有趣,也有益。“趣”在于,它以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写作欲望的社会现象切入,让学生“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从而引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进入“有我之境”。“益”在于,它以两种相左的观点启发学生的辩证思考,引导他们在对立统一中发现世界的复杂性,让思维能够走向纵深,实现有效的思维训练。此外,因“搭子社交”的流行与社会结构的嬗变息息相关,可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的“差序格局”“血缘与地缘”等核心概念形成有机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有助于教考衔接,更为作文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之道”。

(一)教考衔接有章法,读写融通意无尽

“回归教材,教考衔接”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2022年浙江卷“青年人才,工匠精神”对应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2019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应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2020年全国Ⅲ卷“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对應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这种紧密关联教材的命题方式,意在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

因此,作文教学应从“读写融通”的角度,遵循思维进阶路径,启发学生把教材内容作为资源宝库,从中深度思考如何升格立意,借鉴文法,强化思维,梳理逻辑,丰富素材,从而在考场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搭子社交”作文题目既可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关联,深度剖析“搭子社交”出现的社会结构原因;亦可与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时代的镜像”关联,深究当下年轻人对社交方式的选择背后的时代原因;还可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单元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关联,完成情境任务下的思辨写作。另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四篇课文,都属于广义的交际语境写作。在掌握了这些文章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之后,考生便会在行文时注意微信公众号的文体样式和语言风格,能够更好地完成题目要求的情境任务写作。

(二)立点深挖强思辨,思维进阶提品质

《中国高考报告(2023)》强调“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凸显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亦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且在命题思路与框架部分要求“设计典型任务,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由此可见,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在一线教学中,我们也时常发现学生存在缺乏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的问题。所以,作文教学应在“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上“大做文章”。

思辨能力是思维深度的具体体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的核心,亦是本题的考查重点。本题旨在通过对比“搭子社交”的两种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话题思辨,进而一层层“剥开”“搭子社交”的概念外壳,直抵内核。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指导学生强化理性思辨,唯有如此,方能廓清现象迷雾,实现思维深度进阶,避免写作时仅有浅薄的分析和空洞的议论。

下水作文

搭子社交,社交界的一股“清流”

⊙ 厦门市第三中学   余倩雯

近来,一个俏皮又生动的网络名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传,它便是——“搭子社交”。有人幽默地称之为“社交界的一股清流”!何谓“搭子”?它指因某种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以其精准陪伴、互不打扰的特点倍受年轻人青睐。一时之间,“万物皆可搭”:有口味相同的饭搭子,有共享优惠的奶茶搭子,有共享资料、一同复习的考研搭子,还有一起休闲娱乐的运动搭子和游戏搭子……然而,众多“搭子”的涌现,使得这一现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我认为,“搭子社交”的流行,是恰逢其时的,也是适得其势的。

“搭子社交”风靡的背后,是其温暖人心、治愈孤独的磅礴力量。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化和紧张刺激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趋于原子化状态,人际关系疏离。”诚如斯言,人们愈发关注缥缈的远方却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身旁。而在群体性孤独愈演愈烈的网络时代,“搭子社交”便是突破个人主义躯壳、破除孤独怪圈的最好渠道。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年轻人社交范围广泛、社交类型多样、忠于自我与关系平等的社交需求,还因其“弱关系”特性,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同时也不被道德观念、世俗规矩所裹挟。这种轻盈简单的社交关系既节约了人际应酬上的时间成本和情感成本,又能让自诩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年轻人踏出社交舒适圈、发展新友谊,有效地规避了“社交过载”的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社交方式,“搭子社交”以其特有的“恰到好处的陪伴”,为人们在孤独中提供温暖与慰藉。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快餐式”“日抛式”的社交关系固然新奇,却也不堪一击。它无法真正对抗孤独,甚至还会令人陷入社交陷阱和骗局。其实,这并非“搭子社交”的原罪。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交方式都无法完全消除孤独感,任何一种社交关系都存在独处的时刻和潜在的风险。那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三毛曾言:“内心丰盈着,独行也如众。”于内,我们应学会与自己相处,丰盈精神世界;于外,我们应提升社交能力、增长社交智慧,规避社交陷阱。当然,选择“搭子社交”并非全然摒弃了亲密关系的经营。过度沉迷“搭子社交”,其实也是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与逃避,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处理长久关系的能力退化,继而患上“社交恐惧症”和“社交无能症”。因此,在享受“搭子社交”带来的愉悦时,也要关注“附近”,关心“身边”。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众多社交模式中,“搭子社交”堪称一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消解社交环境中的琐屑、复杂。无论这股“清流”能否成为“主流”,它都为都市快节奏高压生活带来了慰藉,值得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与对待。

学生佳作

“搭子”如炬如炽   驱散途中迷雾

⊙ 厦门市第三中学   杨恩馨

吃饭有“饭搭子”,考研有“考研搭子”,旅游有“旅游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搭子社交”犹如社交关系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契合了当代年轻人既希望保持个体独立,又渴望找到同一趣缘圈层伙伴的社交需求,从而“俘获”了无数年轻人的“芳心”。在我看来,你我同处原子化社会,前路迷雾冰滑,孤独甚嚣尘起。此时“搭子”应运而生,可谓如炬如炽,驱散途中迷雾。

为何“搭子社交”会迅速兴起与盛行,并深受年轻人青睐呢?因为它是“应运而生”的,也是“顺势而为”的。这个“运”和“势”,包括中国社会结构的嬗变、年轻人社交心态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多重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流动的加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下的年轻人在高压、复杂的生活中,更倾向于寻求一种简单纯粹、精准高效、遵从本心的社交方式,而“搭子社交”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此外,互联网的发展、算法的精准匹配、新兴社交软件的涌现,都为“搭子社交”的发展推波助澜、提供便利,比如在学习软件上找寻“学习搭子”,在交友软件上寻找“聊天搭子”,在健身软件上寻找“健身搭子”……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搭子社交”就像一位魔法师,减少了社交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成本,还避免了很多无效社交。不仅如此,它还给人们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交体验。亚里士多德曾言:“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搭子”这一新型社交模式的兴起,既是对传统社交模式的补充,也是对个性化、多样化社交需求的呼应,它是个人和时代的共同选择。

诚然,“搭子社交”能给我们带来恰到好处的“心理按摩”和温暖陪伴,让生活变得不再乏味,但也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要警惕低成本社交背后可能隐藏的网络骗局。当下,因不少人在工作、生活以及网络中寻找“搭子”,这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AI换脸、人工合成音频等现代技术,将“杀猪盘”伪装成“搭子社交”,请君入瓮。因此我们在寻找“搭子”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防范意识,以确保自身安全。

“搭子”如炬如炽,划破黑夜,驱散迷雾。它的出现,或是时代赠予年轻人的一份特殊礼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搭子”携手同行,共赏风景。

/点  评/

首先,作者能准确理解“搭子”的内涵,进而指出“搭子社交”风靡的原因及其重要价值。其次,文章从中国社会结构的嬗变、年轻人社交心态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搭子社交”如此風靡的原因,可谓是鞭辟入里。这体现了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审辨能力。白璧微瑕的是,全文均为点例,论述较为简略,未能展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搭子年轻人社交
“存钱搭子”
流行语·说“搭子”
新语
社交之城
锐词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