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选小说集《彩虹预报员》的叙事艺术及先锋性特征

2024-05-10 01:46邹淑琴祁琦
百家评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

邹淑琴 祁琦

内容提要:80后作家王选的短篇小说集《彩虹预报员》,是一部叙述过去与未来,交织现实与魔幻的优秀作品,它延续了作家以往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又在叙事空间的构建上不断突破,将现实与想象有机融合,伴随书中叙事空间向未来世界的转变,作品也逐渐展现出具有魔幻现实主色彩和寓言式书写的先锋性特征。王选借《彩虹预报员》中的时空变换,展现出独特的文人眼光与创作个性。他以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群体的现实困境为切入点展开书写,表现出作家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以及科技现代性的思考。

关键词:《彩虹预报员》 叙事艺术 先锋性

《彩虹预报员》是青年作家王选的新作,全书以十个相互独立的短篇故事,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和时空设置,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作家笛安评价此书:“这部作品虽由单篇组成,但沿着其从现实走向魔幻,从烟火人间去往人工智能的脉络来阅读,又自成一体,遵循着合理的逻辑。”a十篇小说的排布,有其内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从时间线上看,文章排布明显呈现从过去到未来的脉络。从文章内涵看,整体性和统一性正在于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不同侧面困境的书写,表达青年作家王选新的创作风格,也展现了他以文人眼光,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新问题的新思考,给大众一个反思空间,极具现实启发意义。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所谓第一人称叙事指的是在叙事过程中以‘我的视角进行文本故事的记录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叙事者既在文本中作为人物出场,也在阅读过程中与读者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性联系。”b《彩虹预报员》这部短篇小说集,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个人思考,同时进入作品当中,作为聚焦者审视其所在时空中的人或物。“这种叙述动机也可能产生于一种全面回顾的需要——一个已经摆脱了早先的错误和混乱,已经成熟起来的对于意义的寻求”。c作家王选在小说创作活动中,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在文本中构建新的世界,使用第一人称叙事,借由故事中的“我”表达作家情感态度与相应的内心活动,使作品更加真实可感,引起读者共鸣。

这一写作手法,在王选先前发表的作品,例如《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中都有体现。正如作家本人讲道:“这三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用第一人称去叙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在讲述我们的故事。我是我们平凡者中的一个,只是我们所对待生活的方式,或者谋生的手段不同,我只是我们中的写字匠。我写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悲喜、爱恨、困顿和身不由己,还有坚韧。”d三十余岁的王选,人生的前十五年在乡村度过,他曾说:“十五岁之前,我拥有完整的乡村生活,在乡下,我念书、放牛、戏耍、跟随父母务农,和任何一个乡村孩童无异。”e对照以上表述,王选在创作中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与其个人成长背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作家过往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以文人眼光对生活环境的敏锐观察,使得王选对乡村人民、城市小人物以及当下社会中普罗大众的生活状态、价值选择、心理活动,以及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顿有了更深入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使作家与他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联结。过往的人生历程,为他选择站在广大人民中间,讲述他们的故事同时讲述自己的故事,提供了原初的可能性。

《彩虹预报员》这部作品中,作家延续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这一创作特点,使作品接受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到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在身份和视角上达成流畅的转换和统一,进一步加强叙述者、被叙述者以及读者内心世界的沟通。小说集首篇《青芒》,开篇就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故事后段写到“我鼓足勇气说,青芒,我是王选,还记得不。”作家使用“我”、“王选”,与文中人物直接对话,使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创作风格得以突显,同时使读者清晰看到,作者不是简单地以作者身份、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作,而是将自己放入故事当中。著名当代作家迟子建曾说“短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呼吸器官,它能第一时间捕捉外部世界的风云,它也能最快与读者的内心世界沟通。”f这一叙事视角的选择,强化了故事的非虚构性,使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一个具体可感的参照,达成拉近读者与作者距离的效果。在空间上使得写作主体与叙述主体达到统一,同时达到了迟子建讲的“沟通”和“快”。讲故事的王选与故事中的王选,在既重叠交叉又相互独立的两个场域中,或客观冷静或直抒胸臆的观点表达,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在场性叙述,这两者之间既有差别,又相互映照、补充,最终使文章内部逐渐完整和谐,同时产生一种张力。例如,《青芒》一文中:“我们看着桌上的蜡烛,烛光飘摇,那橘色的火焰,柔软而脆弱,而人,也跟这蜡烛一般燃尽了,便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了,只是存在过,照亮过,而后,谁也不会记得,就像不曾存在过,不曾照亮过。”g桌上飘摇的烛火以及橘色的火焰,对于坐在桌前的王选,是真切看到的场景,从而后由这个场景引发的具有哲理性的进一步思考当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王选对生命体验的感悟与态度。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或表达的方式,对于文学接受这一过程来说,也使接受者更能进入文本之中。其次,这一叙事视角,在文章叙述者的“我”与文中行动者的“我”之间,自然产生一个明显的时间差,一方面给作者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给读者更广阔的参照系。同时,这一叙事角度的选择,强调了叙述者的在场性。读者跟随叙述者的视角,看到的是他对过往经历的自我回忆式叙述,作者通过对具象人物和故事空间的塑造,表达个人对于现实的思考。如这部作品中《X或x》一篇里,对高度智能化社会的描写,突出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之下,人伦关系的变化。文中信息工作者与机器人建立婚姻关系的情节,以及结尾处对于事件真相的还原,都揭示出文中社会背景下,人们突破伦理约束的不合理性以及个人情感表达的困境。这正是王选对当下社会中,人们过度依赖电子通讯设备,一味追求便捷,从而忽視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这一现象的抽象书写。

一方面,这部短篇小说集仍然以普通人、小人物作为故事主角,展示了生老病死、工作上学、城乡差距这类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会面临的问题,采用这一叙事手段,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从而进行反思,进一步凸显作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站在今天“我”的角度上,通过文学创作,使作家再一次有机会进入那时“我”的经历中去,对于作家而言,这也是对个人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性回忆,同时文学活动的魅力可从中得以展现。再者,配合作家王选在以往文学创作中,长期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写作习惯,这一手法在新的小说集中《彩虹预报员》中再次运用,可以看作是对其作家个性的再次反映与强调。

二、多元的叙事空间

学界对叙事空间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20世纪60、70年代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背景影响下,叙事学重新审视被忽视的空间因素。目前对于叙事空间这一概念,学者们主要从虚构空间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我们总是靠着某种活动的重复来说明时间的序列,靠着人、物之间的方位距离来补映空间的存在,所以空间直接展现给我们的东西就是空间的表象,是人、物体、场所等在空间中直接显现其相互关系的表象。”h叙事空间作为叙事文本的语言建构在作家的想象性实践,以及读者的再现性想象下,呈现的是人物生活活动与情感体验。

全书共收录十篇小说,内容各有不同,但是,以叙事空间的变换以及时间线的走向为出发点,可以比较清晰地做出归类。在叙事学相关理论中,认为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所说:“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说它是空间结构是因为在它展开的书页中出现了在我们的目光下静止不动的形式的组织和体系;说它是时间结构是因为不存在瞬间阅读,因为一生的经历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i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叙事空间由村镇到城市再到未来世界,又进一步在未来世界创设不同社会情境。前四篇《青芒》《夜谈记》《穿虎皮的八爷》《归去来兮》贴近村镇居民的生活,集中表现乡村题材,时间指向过去,空间指向乡村。“麦村”这个多次出现在王选作品中的地名,又再一次出现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这几篇以“我”的儿时记忆为起点,采用蒙太奇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穿插书写,王选作品中一直以来同时出现又互相作用着的,厚重故乡情結和强烈文人意识,在这几篇小说的创作中也得到稳定继承。作家王选自2014年起至今,9年间出版6部作品都涉及对故乡的书写。他曾讲过:“故乡是一个人的源头、血脉、根系,是童年、亲情、乡愁的盛放之处,更是一个人的血地和埋葬之所。”j《彩虹预报员》一书对王选的故乡情怀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与先前创作的乡村题材长篇小说《最后一个村庄》相比,本书收录的作品,在发生地和主要人物设定两个方面没有太大变化,叙事空间也都是在乡村。但是,创作的落脚点却有很大不同。《最后一个村庄》,从书名即可看出,它充满旧式乡村文明与新式现代文明之间的二元对立冲突。从创作情感来看,《最后一个村庄》的情感更为复杂,作家以大量笔墨描写“麦村”的故事,深切表达对故乡的惦念与惜别之情。但是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也作为故事的“复述者”,作家始终很清楚现代文明对故乡的撕扯,当“麦村”没有麦村人,“我”需要来到博物馆看“麦村”的时候,作家内心面对现代社会进程势不可挡的复杂情绪达到巅峰。再看,《彩虹预报员》中的故乡坟土,作家通过艺术创作,直接与短篇当中的人物发生联系,从情感上来讲,可以看作是作家对于故乡一次更纯粹的情感表达。青芒生命中遭遇的种种意外和苦难,令人唏嘘叹惋,但这又是活生生的日子,难以想象的意外和不可预测的将来,构成青芒的人生。为即将离世的二祖父聚在一起的一家人的夜谈,在一个人的生命尽头,大家回望从前,因为“人生倒悬,是无法回头的”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只被当作作家对故乡碎片式的回忆来书写,没有给他们加上被现代文明撕扯的印迹。他们就在是曾经在“麦村”生活过的人,“麦村”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麦村人,才能被称作故乡,才能够成为作家创作的滋养源泉。在“麦村”这样一个集聚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叙事空间中,作者借由这个空间完成个人对故乡的回望。

《荷马的忧伤》《伤不起》《斑马》三篇小说的叙事空间则是城市,展现城市边缘的生存状态,以城市青年的遭遇描绘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以及现实痛苦,极具现实性。这三篇在大空间之下,又以散点透视的方法,抓取现代城市当中几个具有代表性小人物的生活碎片。他们作为没有城市生活经验,也得不到理解的新人进入现代城市,求学工作。作品从小人物的困境出发,揭示了现代城市生活高速发展之下,另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侧面,展示着现代城市发展中,众多小人物在精神和现实层面的双重困境。作品通过环境及细节描写,营造出萧瑟、凄冷、紧张、无所适从的低沉氛围,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主人公心态变化有强关联性。作者擦开城市空间的光鲜外表,直击这一空间内部那些不算美好的片段。联系当下,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普通人生活中的高光时刻集中进入大众视野中。久而久之,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现实真相,认识不深入,接受程度低。回到文本中,《荷马的忧伤》一文开篇就写道:“腊月,城市除了凛冽之气,竟片雪未落。”简单几笔,塑造出清冷的空间特质,也以此奠定了主人公命运的基调。对“我”不尽人意的近况,何马形象、居住环境、生活现状、精神状态几个方面的描写也与这一基调吻合。“我”在城市生活中浮沉多年之后,参加同学聚会,听到何姓教师因为被学生撕碎诗集而坠楼的消息。这是一个完全的悲剧,“何马们”是与现代生活背道而驰的一群人,在这一文学空间中,他们也无法逃脱悲剧主人公的宿命。《伤不起》将一个县教育局的小职员推到台前,故事几经波折,主人公马可的精神状态从战战兢兢到逐渐崩溃,还因为太过煎熬差点主动辞去好不容易办来的工作,又因为真相大白,情绪爆发。文末“这年头,我们小人物,小把戏,可伤不起啊。”一句话,讲出无尽辛酸无奈和小人物的卑微。无可置疑,这确实是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存现状,这一篇的结局较上一篇温和,借由文学创作的特性,给出一个带有偶然性转机的结局,也给了这些小人物一丝喘息的余地。《斑马》的主人公,作为对工作单位来说无关紧要的打字员,在城市空间多年,有家庭,可他的精神状态呈现明显病态。没有基本社交,目睹妻子出轨,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人就像非洲草原上无差别遵守丛林规则的弱小斑马。十三个跟主人公一样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持续了一场集体癫狂的绘画,集体出行,遭遇车祸。文末天光大亮,一众人相拥而泣,合唱《去北方》,这样开放式的结局,深藏生活真相,谁也不能给出生活一个确定的结局。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现代化浪潮推动着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人的某些社会性特质在悄然变化,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不协调性也日益凸显,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展现出的疏离感越发强烈,以至于可以被看作是现代人精神交往活动的异化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k这三篇中的主人公,无法突破个体的困境,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最终陷入无法在集体中确认个人坐标的精神困境。他们是在现代城市社会关系总和发生变化时,被社会空间压缩的人的群像,作家通过对这一群体的刻画,展现出生活在这一空间中人的现实困境,表达个人思考,引起读者共鸣。

小说集的最后三篇《彩虹预报员》《X或x》《咸城夜逃》以未来虚构之城——咸城为写作空间。作者在文中发出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叩问与反思,并做出在这一情况下,人们生存意义何在的思考。总体看来,故事的发生地是未来世界,聚焦在每一篇具体作品上,又发现作家对三篇故事中未来世界的构建各有偏重,展现不同社会形态,表达不同写作主题。王选在作品中看似创造了一个高度科技化的未来世界,实则是作家从信息社会发展现状出发,高度抽离出当下人们的精神困境,从而塑造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形象与环境,将一种“未然”的社会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启发读者。《彩虹预报员》中人长出尾巴,掌握了能切除痛苦的技术;《X或x》中钱已经不复存在,鼓励人与人工智能结婚,人的自我与情感已经在极度压缩之下变得扭曲;《咸城夜逃》从一只在严密监视下出逃的骡子的视角出发。这时咸城已然成为被人工智能操控的城市,骡子已然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珍稀动物,当今社会中普通的一切,在这里都是已经消逝的过去,连普通家禽牲畜也变成珍稀物种,一切都变得匪夷所思且滑稽,这是对人的存在形态的一种创新性描述。但是,尽管在这样的社会中,权利、地位的“手”仍然在操控着社会运行。与高度智能化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无法在社会中得到自由发展,无法确认个人位置,也无法寻找内心宁静。这正是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代城市病”进行了艺术再创作,更强烈、更集中地反映出隐藏在城市生活中的危险信号,以此激发大众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

整部作品对社会问题展开揭露与批评,同时,文学作品的力量也得以展现。这一力量指向了为人而做的文艺的终极目的,即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理解、热爱以及憧憬。这部小说集并不是单纯营造出幻想世界,而是借此对当下社会景象进行合理化延时,有利于启发人们在都市空间中确认个人位置。正如伊格尔顿关于“文学事件论”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唯有唤起新、异感觉的文本才有资格称为“文学事件”,《彩虹预报员》一书中不断突破的空间构建,正是唤起了接受者新、异的感觉,这也恰好符合文本是文學家的一种策略的观点。文学发生的最后一个过程即文学接受,伊格尔顿引用詹姆逊的观点讲到:“文学文本是对自己创设出来的语境的回应”,理解一个文本并不是要从文本中发现它与现实的关系,而是“把它要回答的问题重构出来”。l这就关系到文学接受者对文本的审美解读以及艺术赏析,这整个过程,正是达成了作家创作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短篇小说集的文学价值。

三、先锋性的展现

先锋文学的命名在作家相关创作之后,是学术界对一定历史时期中,一类有鲜明特色的作家创作的整体概括。从当下出发,这一概念已然经历了一个历史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先锋文学的边界逐渐清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本该具有的多意性。这时“先锋性”就恰好填充了被历史固定下来的、形成规范的“先锋文学”的时代内核。当下学视野中,先锋性展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显然是一个更具广延性的概念。

《彩虹预报员》一书的先锋性展现与其创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趋向和寓言式表达密切相关。作家在立足现实社会的基础上,使用极具想象力的方式,逐渐构建出未来世界,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另一种真实,作品风格也随之逐渐展现出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作家通过创造带有寓言意味的形象,展开对未来世界的书写,暗示和寄托着作者的思考。究其根本,这两种具有先锋性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对世俗世界的批判,借此起到力图唤醒人类走出当下精神困境,洞悉未来、赋形现实的创作目的。同时,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文章排列,作品叙事时间、空间转向未来世界,作品的先锋性特征也逐渐明晰。小说《彩虹预报员》一篇中,“我”作为一个掌握消除痛苦记忆这一高端技术的精英人才,面对人情淡漠、孤独冰冷的咸城,表现出想要逃离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逃离的姿态,直到偶然回到乡村,文中“我”帮助走失男孩回家,实际也是帮助自己寻找生命起点中纯粹温情的回忆,这是曾经被消除的“痛苦”,更是对本真生活的回溯。第二篇《X或x》,篇名兼具未来感与陌生感。故事从X,一个顶尖技术人才,与一台智能手机的婚礼开始,这一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社会中的场景,在文学创作中达成了真实。x的离世打断了“我”参加婚礼的行程,当下我们警惕的伦理问题,在咸城已经不值一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改变,故事最后,我的身份被揭示——一部手机,X的新妻子也不过是他对x的一次重组和刷新。这时,咸城似乎进入了下一个更智能的时代,但随之而来的,人究竟是什么,人们又该如何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等问题也不断显现。这种充满想象和极度夸张的写法,使得当下社会科技发展的两面性在未来空间中无限放大,对高度人工智能化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趋向,“X”与“x”代表的智能信息设备与人的婚姻关系,正是一种带有寓言意味的表达。《咸城夜逃》中,骡子因太过稀有成为研究对象,人们住在被统一控制的大抽屉里,大楼有着人一样会生病的皮肤,花草对城市的装点是自发行为,一切都在严密监视之下。城市形态、建筑特色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完全魔幻的书写。通篇以一头骡子的视角展开,尽显寓言式讽刺。咸城似乎再一次进化,变得更加智能,也更加冷酷。作为小说集的最后一篇,城市和人的异化程度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在文章末尾,研究员博士八指的忏悔式回忆,和他对“我”的保护,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悲剧时代中,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微光。

作品最后三篇对于未来世界的构建,不是单一社会形态下的散点透视,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不断改变未来世界这一奇幻场景的具体形态,不断提高社会智能化和异化水平,创设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城市运作模式,这其中展现的文化与科技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冲突,人性与权力的冲突,都是现实世界向未来世界的延伸,人类在科技的进步中,获得从未有过的便捷,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彩虹预报员》使用寓言式表达和魔幻现实主义趋向展现出的先锋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学表达的空间。带有寓言意味的形象和充满幻想的空间,使科幻与现实交织,激发大众对个人生存与命运进行反思,王选在作品中带有先锋性特征的书写,正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以及科技现代性的思考。

四、结语

小说集选取《彩虹预报员》作为书名,不难看出,这是作家创作这部短篇小说集的落脚点与出发点,也是对小说集主题思想的总结与重申,展现了作者面对种种社会现实的文人态度。书中《彩虹预报员》一篇的结束是最好的概括和总结:“这一刻,我明白了,这世间,人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切除掉痛苦,而是得到真正的纯粹的快乐。这世间,因为有了痛苦,一切才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有了痛苦的回忆,生命才算完整。”最后,文中写道:“彩虹预报员,这正是我应该干的工作。”无可置疑,这正是作家在做的工作,通过写作,创造了一批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面对各类现实社会情况的人物形象,与其说是创造,倒不如说是展现。他将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体验,以作家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通过写作描摹了一幅从乡村到城市,从过去到未来的社会图景,揭示现实社会中不同侧面显示的“痛苦”所在,他的书写和反映,正是帮助我们回忆生活中固有的,现实存在的种种阵痛,由此引发读者反思,痛定思痛,以求致远,从对痛苦的回忆之中体味完整的人生。

注释:

ag王选:《彩虹预报员》,重庆出版社2023年版,封底页。

b安燕:《影视语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c[奥]F·K·斯坦泽尔:《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3页。

de张二棍、王选:《故乡是一味药,苦涩但能治疗乡愁》,《文艺报》2023年06月21日。

f迟子建:《短篇是作家的呼吸器官》,《深圳晚报》2012年3月27日。

h童强:《空间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1页。

i[法]让·伊夫·塔迪埃著,桂裕芳、王森译:《普鲁斯特和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页。

j王选、王凡:《让故乡长在身上,再不断走向他乡》,《现代快报读品周刊》,2023-11-28。

k《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l特里·伊格尔顿著,阴志科译,陈晓菲校:《文学事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99页。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
《太阳的后裔》:以受众为核心的叙事艺术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海边的卡夫卡》赏析
以水墨而文学
浅谈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的影像化书写
试论《白鹿原》叙事艺术
解读《林海雪原》的叙事内涵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策略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