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

2024-06-04 15:22杨涟漪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杨涟漪

摘  要:在小学英语牛津教材中,对话性语篇在所有语篇类型中占比最大。基于对话性语篇开展表现性评价,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深度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高教师评价素养。文章通过规划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并基于该路径制订评价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制订评价标准、落实评价任务、检测教学效果,发挥表现性评价助力教学、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对话性语篇;表现性评价;评价任务

一、研究概述

(一)概念界定

1. 语篇。语篇是在一定语境下,形式上具有衔接性、语义上具有连贯性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凡是以特定文本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皆可以称之为语篇。

2. 语篇形式。语篇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小学阶段,比较常见的语篇形式有:对话(访谈)、陈述(介绍)、故事、诗歌和儿歌等。本项目着重研究对话性语篇的学习,即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直接进行交流的言语形式的语篇学习。

3.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研究价值

1. 基于教材的教学需求——以教材为源,深度挖掘,充分利用。本研究以沪教版牛津教材为研究内容,梳理了牛津教材各年段、各版块的语篇形式,如对话性文本、陈述性对话、儿歌、歌曲、故事和小诗。纵观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对话性语篇有256篇,陈述性语篇约64篇,儿歌101篇,歌曲31篇,故事42篇,小诗23篇。从数据可知,对话性语篇教学占比最大,因此开展“基于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体现了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取之于材,用之于材。

2. 基于学生的学情需求——以学生为本,发展素养,立德树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对话性语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是在开展语言、内容、文化和思维相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开展基于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能够使学生在对话语境中整合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发展語言技能,形成学习策略,同时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发展核心素养,这也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3. 基于教师的发展需求——以教师发展为任,合作互研,共同成长。传统的对话性语篇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评价形式单一、内容局限,教师的评价素养不高。以对话性语篇为切入点,开展表现性评价,能够敦促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拓宽评价视野,关注学生在语篇学习中的兴趣、习惯和成果等多元要素;在实践中合作互研,智慧共享并能形成教研成果进行推广,在实现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学生语用素养培养之外,还助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过程

(一)规划“基于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路径

结合前期的理论学习与案例反思,本研究规划了“基于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了三维解读,制订了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评价目标。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相辅相成,也以此作为表现性评价的起点。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从教、学两方面评估评价目标的达成度,并以此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实现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的功效。

(二)设计与实施“基于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1. 依据教学目标,制订评价目标。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和学情制订教学目标,同理,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教师也应当制订合理的评价目标。制订评价目标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以沪教版牛津英语5A M1U3第二课时“My future”为例,教师制订的评价目标为:(1)能理解、拼读核心词汇worker、shop assistant、farmer、cook、pilot、traveller等。(2)能听懂或运用核心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询问了解梦想职业,并用“I want to be ...”回答。(3)能模仿语篇结构,采访他人的梦想职业。

以上评价目标包括词汇、句型、语篇目标,与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设定的词汇、句型、语篇目标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原则。

2. 参考功能意念,确定任务形式。对话性语篇的表征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在特定场景中直接进行语言交际。对话性语篇的评价任务,可以采用“对话性表演”和“陈述性介绍”两种形式。在设计评价任务时,教师可以从语篇交际功能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任务形式。

在“教学基本要求”的附录4“功能意念项目表”,将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语言功能意念共划分为“交往”“感情”和“态度”三大类。本研究认为,一些对话性语篇通常是以交际互动的形式达成某种目的,例如Seeing the doctor(询问、建议)、Shopping(询问、请求)等,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这类强交际性的语篇内容,在进行评价时,更适合采用“对话性输出”的形式。一些对话性语篇的交际功能侧重通过描述主观感受或陈述客观事实,向对方介绍信息或阐明道理,如A visit to a farm(介绍)、Making tea(介绍)、I like(喜欢与不喜欢)等,更适合采用“陈述性输出”的评价任务。参考对话性语篇的“功能意念”,主要指导教师设计符合对话性学习语篇内容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的可操作性选择具体的任务形式,如单人、多人对话表演,单人和多人的陈述介绍。

3. 整合话题、情境,设计评价任务。教师明确评价目标、评价形式,以此作为对话性语篇表现性任务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对话性语篇学习的表现性任务描述时,建议教师凸显评价目标、评价形式、情境以及话题;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设计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任务,使任务具有现实意义且更加富有挑战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同时,这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借助所学语言解决问题,并将这些方法构建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这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技能融合的同时,能力也获得提高。

4. 梳理参考总表,指导制订标准。在前期,教师较多以单课为对象制订评价标准,因此评价标准略显模糊,不具有普适性。这亟须研究者基于语篇学习的特性,整理出更具有指导性的评价标准汇总表。

在总表的整理过程中,本研究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作为表现性评价的评价维度。无论是何种表现性评价任务,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这两个维度上的评价标准应当一致。在学业成果方面,评价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语言知识的评价观察点为“核心词汇的使用”“核心句型/句法的使用”。词、句的叠加、建构,形成了语篇。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语篇内容的完整”“语篇逻辑的清晰”“语篇表达的逻辑”,也以此作为表现性评价标准制订的重点。对话性与陈述性语篇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表1仅仅是表现性评价总表的部分内容。总表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完整的评价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只需要根据各自的表现性任务,选择总表中适切的评价标准开展实施即可。

5. 借助课堂活动,落实评价任务。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借助具有关联性、递进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实施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对教学过程做进一步分析可知,表现性任务的形式(对话性、陈述性)在教学活动中也会有差异。基于对话性语篇的学习,其表现形式依然保持从对话到对话的过程。但是,以对话性语篇进行教学,陈述性输出的表现性评价活动,其表现形式有所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帮助学生将从对话性语篇中获取的信息,通过梳理、提炼,形成陈述性的语篇内容和结构。以5A M4U1 “Making tea”为例。学生学习对话语篇,从中获取了泡茶的信息。该课的表现性任务是“为家人泡制一杯茶,并用英语介绍泡茶的过程”。教师设计了子任务“学生用英语介绍教师的泡茶过程”,该教学任务就是将对话性输入转化为陈述性输出的中间环节,只有经过该环节,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为家人泡茶”表现性任务的评价要求,巩固语篇内容、熟悉语篇结构,为最终在真实语境中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6. 反馈评价结果,检测教学成效。无论以何种形式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在评价结束后,评价结果都需要被及时、有效地反馈。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并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用语,应符合表现性任务中教师设定的评价目标。例如,在案例“Doing a survey about jobs”中,以对话性输出的表现性任务,其评价目标更关注学生在对话表演时的交际过程,教师反馈语言为“You can do the survey frequently and politely.”。又如,案例“Knowing the rules on the farm”以陈述性介绍输出,其评价目标更关注学生的交际结果。教师的反馈语言应为“You know the rules, and you follow the rules.”。

三、研究反思

(一)融评价于教学

本研究聚焦基于对话性语篇教学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对研究中积累的案例解读发现,有效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符合“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目標互为一致,落实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同时教师通过评价标准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师评,也可以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等。在教学的落实与推进中,教师利用表现性评价任务进行促评、促教、促学。

(二)渗育人于课堂

表现性任务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对话性语篇最主要的语言功能就是“交往”,因此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间的语言交际才有意义。教师通过表现性评价,带动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间的关联,同时还带动了语境、语言和学生思维的联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所学语言完成了具体的某项评价任务,发展了核心素养,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学科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彩虹. 英语学科表现性评价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吴婧.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22(16):56-58.

[3]周文叶.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理论与技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
学得愉快 玩得精彩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初探
搭建孩子自我表现的舞台
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探讨
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